配色: 字号:
生日(私人轶事)
2013-02-07 | 阅:  转:  |  分享 
  


生日三则



----------新创餐饮旅游公司·临汾铁旅·骆驼



(一)

说起生日,得啰嗦几句。妈妈生我的时候我生在贫瘠的年代。据说我的第一声啼哭是1959年11月4号上午十点左右的事,我想不起来了。姥送来七个半鸡蛋,三姨送来一捧黄豆。我瘦的跟猴赛的也机灵的跟猴一样非常活跃,在妈妈怀里一出溜就是一个圈儿。因此多少年了我都是在阴历10月初四混好吃的。贪吃是我的习惯,谁叫我长得象猴儿,却生在猪年呢。后来发生了一件事,生日发生了变化。1979年11月,农村招兵,规定只招20周岁以下的。我的天,眼见得我这年龄可就超了!梦想岂不破灭?于是来在县武装部直问老部长:“我这可咋办?!”部长笑笑说:“真想走?不跟我干啦?”“不啦,我一定要走!”于是,我的生日奇妙的往后跳了整整两个月!哈哈,从那以后,我对谁都理直气壮的说:我生于1960年1月4号。现在时时有些后悔,后悔当年为了当兵改了生日,也没跟我妈妈商量一下。因为到现在她老人家还坚持说我生在10月初四,真怕露馅儿,收回我当兵的履历。当然也后悔,改就改呗,一不做二不休,一下子改上他!这样一来,可以混迹于小朋友之中,说不定还能再熬他个一官半职呢。

姥姥是从旧社会里过来的人,说着一口纯正的山东淄博话。个头不高,体弱多病;常年营养不济,以至于有些佝偻。加上一双三寸金莲,步履蹒跚。虽说当年我妈妈生我的时候她的妈妈,也就是我姥姥,也就是六十岁出头。但已经是个典型的小老太太了。

姥姥是个勤劳的人,据说先后生育过15个孩子。没成几个。她老人家没有文化,没有职业,白日里就在街头巷尾的地方铺一块方巾,把针头线脑的一摊,然后盘腿在边上一坐;手里不停地衲个鞋垫啥的;靠着给人缝缝补补,总能挣几个蹦子儿。一天下来,半斤八两的玉米面这就有了。

下晚,在卖蔬菜的门面边上翻检些倒出来的菠菜根、白菜帮儿,回家锅里的糊糊粥里就有了些许的青菜。

那年她的大闺女坐了月子,生下的孩子就是我。姥姥把自己平时从牙缝里抠出下的那点积蓄,赶紧的买了一斤鸡蛋,小心翼翼的提在黑瓷瓦罐罐里,颤巍巍的踏着青石板儿街,送往鼓楼根下的县医院。

赶巧,那日深秋细雨绵绵,小脚踩在湿滑的青石路上更加的不稳当。就在快到医院门口的时候,姥姥脚下一个趔趄!瓦罐罐和着11颗鸡蛋蛋,连同俺姥姥,一起滚进了泥窝窝。

姥姥顾不得许多,趴在地上紧忙着收拾那已经摔成八瓣的瓦罐罐,还好,有7个鸡蛋还勉强能收拾起来。姥姥把它们一一收进对大襟夹袄的前襟子里,又意外的发现还有半个蛋壳里有个蛋黄儿。于是她一只手抓着前襟儿,另一只手肘着那半个鸡蛋,跌跌撞撞的进了医院。



(三)



说起生日的事呀,这荒唐事可真多。前几年,统一办身份证。一会儿是阴历,一会儿是阳历,谁也搞不清楚到底哪天才是正确的生日。因此好多人就有了好几个生日。街道上办理户口本,更是笑话百出。因为原因,我们家的户主,我的夫人。在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一栏里,我的妈妈,是她的婆婆。但是,性别却是“男”!妈妈是解放前就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非常重视自己的这个光荣身份,但履历上却写着“未服兵役”让她老人家一直纠结。夫人好容易上到了大学毕业,户口上却写的是初中生这不,前几天又出了问题。想买一套房子,钱不够,贷款。可是拿着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去办手续,一审查,说不行!为什么呢?夫人的三个证件有三个出生日期!好在人熟,说像你们这种情况,我们一天能见五十多份!别的不用变了,重新结一次婚吧只要证明你们是合法有效与身份证相附的夫妻就可以了。于是我们不得不在时隔二十五年后,再次步入结婚的“殿堂”!

献花(0)
+1
(本文系骆驼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