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处浙江省中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翼,是越文化的发祥地,长江文明的有机组成。作为国务院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有着骄人的文化历史。从小 黄山、跨湖桥、河姆渡、马鞍寺桥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到春秋战国印纹陶和原始青瓷等文化遗址,绍兴史前文化的发展脉络是完整的清晰的。考 古学证明,绍兴已有近万年的文明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景点兰亭人物王羲之 鲁迅故里鲁迅大禹陵 越王勾践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 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流觞亭面阔三间,四面有围廊。亭前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缓地流过, 这就是有名的曲水。当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边,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 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 景点兰亭人物王羲之鲁迅故里 鲁迅大禹陵越王勾践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 ,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著作有兰亭序等。历任秘书郞、宁远 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 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景点兰亭 人物王羲之鲁迅故里鲁迅 大禹陵越王勾践鲁迅1881-1936,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他原名周樟寿,字豫才,1892年进三味书屋改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取学名为周树人,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 日记》始用笔名鲁迅。其原籍浙江绍兴,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倘只看书 ,便变成书橱。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5、哪里有天 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7、沉着、勇猛,有 辨别,不自私。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景点兰亭人物王羲之 鲁迅故里鲁迅大禹陵 越王勾践夏禹是上古时代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大禹陵背 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由通道入内,旧有陵殿,已废。今有1979年重建的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通 道尽头,内立明人南大吉书“大禹陵”三字巨碑一块。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亭南有禹穴辩碑和禹穴碑,系前人考辨夏禹墓穴所在而 立。景点兰亭人物王羲之鲁迅故里 鲁迅大禹陵越王勾践景点兰亭 人物王羲之鲁迅故里鲁迅 大禹陵越王勾践乌篷船被称为“绍兴水上三绝”。白篷船和乌篷脚划船历史悠久。船 篷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叶,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绍兴方言“黑”叫“乌”,乌篷船由此而得名。 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昌坊口(今鲁迅路208号),在鲁迅纪念馆的西侧。绍兴是鲁迅的故乡。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 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他卒于1936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化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纪念馆西侧是鲁迅故居,纪念馆东侧是三味书屋、鲁迅曾在这里学习了五年。现鲁迅故居临街的两扇黑漆石库门系原新台 门的边门,由鲁迅一家于1913年前后经过修缮独家进出。新台门坐北朝南共六进,有八十余间房子,连后园即百草园在内占地4000平方米, 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至1918年,周氏房族衰落,才经族人共议把这座屋 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屋宇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除重建,但鲁迅家基本被保存了下来。鲁迅名言勾践(古称“句践”,约 公元前520年-前465年),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因“卧薪尝胆”而名垂千古。越王勾践之剑绍兴是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是威尼斯的十四倍,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