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的概念及其比较(070311)
2013-02-12 | 阅:  转:  |  分享 
  
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的概念及其比较



四川省华蓥市教研室雷树福



[摘要]开展教研活动,需要知道教研、教学、研究及活动的含义,明确教研活动的概念。校本教研概念的表述,可以从其目的、地点、人员、条件、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思考。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地方。

[关键词]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概念;比较。



我国的教研活动长盛不衰,经常开展,教师广泛参与,影响很大。最近几年,出现了校本教研,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要搞好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需要明确它们的概念,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一、教研活动的概念

要很好地开展教研活动,就要明确教研活动中教研的含义。

(一)教研的含义

教研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多项内容,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等多个层面,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等多种性质。

“教研活动”这个词语中的教研,含义要狭窄得多。1952年月日教育部颁发《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学暂行规程(草案)》教研研究会议任务为讨论及制定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②对于我们一般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就是执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③“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④我们所说的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行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

多年来,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目的。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有计划。每个学期、每次活动都有计划。包括做什么、怎样做,什么时间做,什么人员做,做到什么程度等。三是有步骤。每次教研活动,都有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三个阶段,选课、学课、备课、说课、讲课、议课、结课等七个环节。四是有方法。研究的方法都是考虑或商讨。五是有组织。不管哪个级别的教研活动,都有人组织,有人主讲,有人参与,都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六是有内容。主要是对某个具体课题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教研活动的这几个特点虽然跟郑金洲等先生提出的几个要素分类方式不同,但精神实质基本吻合。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教研活动确实具有研究的性质。

研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①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②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

词典对于研究的两种解释,是两种不同的研究。事实上,“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体现了教育专家研究的特点。教研活动的研究是普通教师的研究,“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体现了普通教师研究的特点。仅就教学而言,教育专家的研究和普通教师的研究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一是研究的重点不同。教育专家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教学理论,探究教学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普通教师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教学实践,考虑或商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改进的措施,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普通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感悟教学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成为理论。但不是刻意追求发现教学规律和形成教学理论。

二是研究的环节不同。教育专家的研究,通常有研究问题、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普通教师的研究,主要有提出问题、学习资料、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

三是研究的方法不同。教育专家的研究,主要采用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统计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比较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普通教师的研究,主要采用教学反思、案例研究、课例研究、教学叙事等研究方法。

明确了教育专家研究与普通教师研究的不同,开展教研活动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和恰当的要求。

(四)活动的含义

关于活动,《现代汉语词典》有五种解释,此处的含义应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

活动有多种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具有不可见性的理论活动和具有可见性的实践活动。教研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活动,不能按照非此即彼的方式分类。它主要是通过研究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中某些环节、某些做法具有可见性,是显性教研活动,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特点。但是,它也可以通过深入思考,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其中某些环节、某些做法具有不可见性,是隐性教研活动,存在着理论活动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教研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教研活动很难完全按照某种预设的方案开展,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教研活动显得比较复杂,对教研活动本身研究的难度较大,致使一些人不愿意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成了一个薄弱环节。但是,开展教研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目标,又具有确定性。可以通过研究发现教研活动规律,提高教研活动效益。正是这种确定性促使另外一些人愿意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不确定性中发现确定性,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五)教研活动的概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研活动,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具体课题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形式。

因为概念的表述需要指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所以研究的目的、过程和方法,就没有在概念中阐述了。

二、校本教研的概念

当前,在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形成了校本教研的热潮。校本教研与教研活动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不仅需要明确教研活动的概念,而且需要明确校本教研的概念。

校本教研的概念,关键是“校本”二字。郑金洲等专家认为,校本,“有三方面的概念: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许多教育报刊与书籍的认识与此相当一致,没有分歧。“为了学校”说的是研究目的,“在学校中”说的是研究地点,“基于学校”说的是研究人员和研究条件。现对校本教研概念的表述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关于研究目的

许多关于校本教研概念的表述中,关于目的都提到“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比较一致。有些关于校本教研概念的表述中,在目的方面提到了“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但是没有提到“促进学生发展”。有的表述中隐含了这一点,但是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一点。有的表述提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促进学生发展的观点相似,但是这种提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提高考试成绩。虽然无可厚非,但是不合时宜。促进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校本教研不仅要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而且要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校本教研概念的目的中需要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把“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改为“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

(二)关于研究地点

校本教研概念的许多表述中,研究都是提的“教师在学校进行的”。学校的概念很广,可以指所有学校,也可以指某所学校。而校本教研概念中所指的学校,究竟是指研究者所在的学校呢,还是指所有的学校呢?显得不够明确,可能产生歧义。其实,校本教研通常是研究本校的问题,是本校的教研。如果把“教师在学校进行的”改为“教师在本校进行的”,就比较明确了。

(三)关于研究人员

关于研究的人员,有的提法是“领导和教师”。校本教研的人员有教师,毫无疑义。从道理上讲,校本教研的研究者还应该有学校的领导。实际上,许多校本教研的研究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这样说并非不妥,但是涉及到一个问题:校本教研不能脱离专业引领,需要专家的指导,研究人员是否需要提到专家?校本教研的许多表述没有涉及专业引领,没有提到专家,似乎有所缺失。但是,专业引领仅仅是搞好校本教研的一种因素,不是校本教研本身,专门在概念中叙述不大合适,笔者认为可以不说。研究人员的表述可以把“领导和教师”改为“以教师为主”。这样,可以隐含其他研究人员,包括领导和专家,不必专门提出。

(四)关于研究条件

许多概念的表述中提到,校本教研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1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一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资助项目“教研活动模式研究”成果(课题号:CJF051)。

注:

①⑦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572.、1325、509.

②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

③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88—89.

④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lsfjxyj@sina.com

个人网页:雷树福教学研究网(http://lsfjxyj.2000y.net)

2007年2月23日











献花(0)
+1
(本文系lsfjxyj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