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走进临海
2013-02-14 | 阅:  转:  |  分享 
  
走进临海陈佳简介临海,是一座融合了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的秀丽山水和现代城市的繁荣昌盛的古城新市.江南
古长城,金子山群塔,武坑风景区,秀丽的东湖,还有戚继光抗倭古城,紫阳古街……如今的临海,正在蓬勃发展!曙光碑21世纪曙光碑古
城新貌古城新貌临海的小吃蛋清羊尾火烧饼麦油脂麦饼姜汁羹马蹄酥羊脚蹄大饼青团炒米糖麦虾豆面碎江南长城
金子山东湖紫阳古街蛋清羊尾蛋清羊尾是上《中国菜谱》的道地临海菜,在上海一些大饭店也能吃到,是少数上得台面的临海风味小吃之
一。蛋清羊尾在冬天吃最佳,春节前后,街头常见。自己做也可以,只要你不怕麻烦还有一点力气。取蛋清,用力打,打成雪花状,要能“
立筷不倒”,这是个力气活。有用这种蛋清直接做菜的,叫做一盆雪,以前很流行,卖相很好。也有往蛋清里加淀粉的,打起来快,这是街头行贩们
省力气的做法,牺牲了口感。取豆沙丸子,裹以这种“雪花”,入油锅炸,至三分嫩黄出锅,炸成拳头大小,状如羊尾,因此得名。装盘后略撒些白
糖就好吃了,娇嫩令人不忍下箸。青团青团不是临海特有的小吃,南方好多地方都有,青团几乎是南方人心中清明节的象征。但临海的青团
也有独到之处,那就是青团子的上色一定用的是一种叫“青”的野菜,而苏州杭州等地,往往用青菜汁、嫩丝瓜叶汁上色。“青”据说也叫鼠鼬草,
正因为这个“青”,临海的青团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青团的特殊香味。在临海,每当清明将近,家人往往举家出游踏青,到了田间地头,便在
田埂上寻那长了小圆叶子、略带点毛的“青”,在外玩上一圈,也就满载而归了。回家将摘来的“青”煮熟捣汁,和糯米粉和在一起,粉团的颜色便
绿的让人颇有胃口了。陷料有咸、甜两种,甜的是豆沙,咸的包豆腐干丁、笋丁、肉丁、咸菜等,为了能分开甜的和咸的青团,往往甜的包成圆的,
而咸的包作大饺子的样子。包好的青团用鲜楮树叶垫到底下上屉蒸,伴着清明时节纷纷的雨,家家户户的青团便在雾气腾腾中出笼了。上坟
祭祖,青团是必不可少的,供完了先祖,青团自然成了野餐的最好主食,热乎乎的青团固然好吃,但冷了的青团吃起来也有格外的香味。伴着淡淡的
哀思,临海人在青团的回味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羹临海人说的羹,是有特指的,是元宵节吃的羹,而诸如银耳羹莲子羹之类都是
要加定语的,单一个羹字,就是元宵羹。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在十四,是独一无二的。有来历:临海籍状元秦鸣雷
,做得高官,其母信佛,逢初一十五吃斋。秦鸣雷是个孝子,不忍母亲空度佳节,于是将临海的元宵节提前至十四,中秋节推至十六,母亲得以过节
。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都有芥菜叶、冬笋、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板、豆面、香菇、木耳、
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往往一家人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十五晚上会吃素羹,与十四的咸
羹相区别,称为甜羹。麦虾麦虾是临海名声在外的小吃之一,在杭州我都看到过挂“临海麦虾”的牌子的饭店。在临海,晚上约几位朋友到白
塔桥头吃一碗麦虾当夜宵,看看人头攒动,听听高谈阔论,无疑是件惬意的事情。其实麦虾似乎不是临海土生土长的小吃,在我很小的时候
就在温州苍南吃到过麦虾,那时临海还没有这样的东西,至于满大街的麦虾店,那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了。麦虾实际上就是面疙瘩,将麦粉
浆调到插筷子不倒的程度,然后用菜刀沿着碗沿把粉浆一刀一刀刮进煮开的牛肉汤里,加入配料煮熟之后,就成了一碗香味浓郁的牛肉麦虾了。因为
面疙瘩的形状像虾,故称之麦虾。最近也有炒麦虾等新的做法,自然是别有风味了。大饼和火烧饼一样,临海的大饼和山东的葱花大饼
不一样,和上海的大饼油条也差了十万八千里。临海的大饼包的是霉干菜肉馅,把包好馅的面团擀成饼,两面抹上清水,贴到大饼炉子里壁烤数分钟
即可。这样的大饼炉子在临海街头随处可见,味道都不错,有一块的和五毛的两种,一块的有五寸大,五毛的三寸,过去还有一种五毛的,里面的肉
用的是肥肉,味道也不赖,现在大家都要健康饮食了,肥肉馅的大饼也就基本绝了迹了。买的时候,摊主会问馅里要不要葱、胡椒、辣椒粉,随你的
口味。大饼摊是临海人的麦当劳,有谁家的孩子上学要迟到了,来不及吃饭了,就近找个大饼摊,抓两个大饼就走,就着几口矿泉水,飞奔到校门口
,一顿午餐也解决完了。马蹄酥和羊脚蹄有几百年的历史的马蹄酥,长的一点也不像马蹄,是一块同月饼大小的饼子,只是饼面上有一圈凸
出的斜波浪纹,用油酥制成,吃起来酥松香甜,即使受潮,仍别有一番滋味。生产马蹄酥有专门供烘烤的炉子。还需有传统的工艺。现在不大见的
到了。羊脚蹄也不是真正的羊脚做的,也是一种面食,不过确与羊脚比较相象。把发酵过的甜面粉做成四周圆、底面平、上面分成四瓣的羊
蹄形状,面上撒上芝麻,烘干烤成,香甜松脆,清香可口。姜汁外地人来临海,总是对菜市场里一瓶一瓶的黄色液体感到好奇。那可
不是你们想象的果汁,那是鲜榨的姜汁。姜,性辛、温,发汗解表,温胃解毒,有驱寒之功效,所以按习俗是该在冬至吃的。姜汁可怎么吃呢,难道
捏紧鼻子仰起脖子一咕噜喝下肚啊?那除非你想把胃烧穿。先把姜汁稍加水煮沸,撇去浮沫,加入肉末、蛋糊、黄酒、红糖,有核桃自然更好,隔水
蒸熟。耐得姜汁的辣,吃出一身汗,寒气一驱而散,这个冬天也就没病没灾的过了。另外临海还有祖传的规矩:妇女做月里(坐月子)要吃
姜汁。这是有道理的,《本草纲目》生姜条: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逆上气。正呕吐,去痰下气,去水气满
。这姜可是下结实补身体的良药,所以此风俗延续至今。
21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在括苍顶峰升起,那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时刻。市政广场崇和夜景临海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人文气息浓厚,各种小吃遍布大街小巷……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