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董守恕神道碑全文解析 2007
2013-02-15 | 阅:  转:  |  分享 
  
董守恕神道碑全文解析2007-9-921:32阅读(52)

董守恕神道碑全文解析董守恕神道碑收录在〈虞集〉所著《道园类槀·卷之四十三》,并未收录在《道园学古录》中,经内人的协助,才在浩瀚的图书馆中找到,全名是《江西省参政董公神道碑》。此神道碑是董守恕第四子请求元儒林四杰虞集所写成。全文无句读三千八百多字。最後为碑铭。藁城董氏家谱中董守恕只有三子,子嗣少一人。由此可知,藁城董氏家谱立谱之时,董守恕的么子尚未出生。另外,董守恕的官职在藁城董氏家谱中写的是亚中大夫,江西布政司参政。然而,董守恕最後的任官为通奉大夫,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两者不同,也证实立谱之时的内容,受立谱时间的限制。董守恕生於1277年,卒於1344年,寿67。17岁时,父董士选延揽虞集为家塾,因此,虞集曾是董守恕的老师,撰写神道碑文之时,虞集已73岁了,除了感伤外,对於董家的家庭状况是了解的。虞集离开董家後,一路当官,官职有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通奉大夫等,故对於董家的行谊事迹也是了解的。董守恕,字子道。董士选长子。由於是董士选长子的关系,一直有升官的机会,然而董守恕受过良好的教育,三让官职,第一次,将前卫亲军都指挥使让给堂兄董守仁;第二次,将右卫亲军都指挥使让给堂兄董守仁之子某〈应该是董铸〉;第三次,将董士选的荫官让给未当官的五弟董守思。由於提到了五弟董守思,与藁城董氏家谱的士选五子排行相合。故元史的董守忠在前五兄弟间已无位置可放,後已查明,元史、新元史、南董元代古墓墓碑的董守忠实为董守中、董守恕之混淆。董守恕生平任官无数,一一排列如後:大德六年,武备将军,佥右卫亲军都指挥使、怀远大将军,前卫亲军都指挥使、定远大将军、四川云南平章熟边徼擅征发将、霸都鲁(忠勇士)、嘉议大夫,抠密院判官、佩三珠虎符、天历年,中奉大夫,云南诸道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以疾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不赴、至正三年秋,通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至正四年七月,阅商舶南海上,十有一月还镇。岁暮疾病。明年正月十有九日薨于寓地之正寝。董守恕子孙说明如下:四拜辅相位不充其德,年未七十方以老成见用,胡数至于此,岂非天乎?子鉴卒。孙世臣,前卫指挥使,又早卒。曾孙某,待年袭其爵焉。次子某,自宿卫除某路总管府判官。次三曰某,自宿卫为中书省照磨。皆以母丧家居。次四曰某,奉公丧以归葬者也。女适某官姚某。诸孙几人,孙女几人,曾孙几人,公归葬于藁城先茔之次,某年某月某日也。碑铭:惟镇藁城,有董世家,四世三公,为国光华。文武忠孝,恭俭礼让,大宗小宗,出将入相。有德有勋,有猷有为,国有信史,墓有丰碑。载德之述,如林之植,至子道公,历年累百。惟忠宣公,早从戎行,实佐武公,讫于宋亡。遂以其军,翊卫天子,谁其继之,有子是嗣。三让就位,既安既舒,羣从孔怀,家法不渝。世将老成,出入是使,国步方艰,宥密将旨。西征之还,畿辅克戡,始以相臣,云南是参。易节于汴,伤残慰抚,尽瘁告还,家有寿母。既归既安,怡愉盘桓,起之南牧,旅力告殚。思旧股肱,在今圣明,起之久闲,使任藩屏。曰是江右,卿父昔治,往宣于怀,以拯惸黎。公拜稽首,恐不堪事,丞相宴饯,金币加赐。白发苍颜,一子自随,执德昌言,无所诡私。上信下顺,表里交正,舶商南来,何所辱命。乃烦棨戟,至于海隅,远人则欢,老身已愈。既敛既夕,阗其虚壁,江波摇摇,归柩茔域。即远事严,叙其生平,述德之详,则有桓楹。在董守恕神道碑裹,有两个奇怪之处。一、除了子鉴、孙世臣以外,其馀子嗣皆曰「某」。是虞集年岁大,记忆力衰退吗?非也。从他对董守恕官职如数家珍,还有这位求他的董守恕第四子也以某字代替。即可知道,他并不是不知道各子嗣的名字,而是刻意将其隐匿。也许董守恕的後代,有意他迁,淡出宦途。二、全文有一处,不合神道碑的写作风格。虞集怎麽会在神道碑中,写了反对董守恕的意见。这裹的会通运河或许就是暗指董守恕後代可能安身之处,会通河由临清〈董一元後代的落脚处〉至张秋。…泰定四年,朝廷用都水丞朱某言,以为通州河西务会通河不便,请别开河。工部侍郎胡彝领之,发掘坟墓、坏田畴、毁庐舍,而实无所利,工督卫士治其役,工程急迫,水潦将至,昼夜不得宁。公谓胡君曰:「地高水势决不可行,徒害军民无益也。」方言于朝廷,会朱某死乃罢。会通未尝不可行也。…另外,次子某、次三某皆以母丧家居,董雄偕母迁胶西,为不合之处。赣榆舍庄老谱的董守忠,若是董俊之後,唯一的可能是董士珍子董守中。然而,董文炳、董士选、董守恕与朱清、张瑄的交情,却又符合一些其他的线索,例如:海道知事徐礼龙、董守恕阅商舶南海上十一个月、赣榆窑头均靠海、董兴擅渔等。相关资料多而繁杂,待另一篇《朱清、张瑄与董俊世家的关系》分解。

献花(0)
+1
(本文系董氏族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