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日本人砸板砖解决不了问题
2013-02-17 | 阅:  转:  |  分享 
  
日本人砸板砖解决不了问题

凤凰网评论专栏作家俞天任作者:俞天任

核心提示:日本各级政府的负债比例实在太高,达到了GDP的两倍,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现在这个债务问题被日本人的储蓄所缓冲着,而经常收支一旦出现赤字这个债务问题就会立即裸露出来,光利息上升的负担就可以压垮日本,而日元不像美元那样是基轴通货,日本政府是不能靠滥发通货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11个月前的2012年3月,笔者在这个专栏问过一句“日本人的储蓄何时花完?”,应该说日本人对于来自外界的批评意见还是很能听得进去的,笔者不少批评日本的文章都被日文雅虎译成了日文介绍给日本读者,而且日本读者基本上还都能平心静气地接受笔者的批评,唯独那一次似乎触犯了众怒,甚至出现了在中国互联网上所经常能看见的群起砸板砖的现象。笔者能够理解这种心情,人们在一个自己最有自信的领域里受到指责肯定不会觉得很舒服,而且这种指责还是来自一个只是在不久前还连这个领域的大门是朝哪儿开都不知道的国家的人。但是事实终究是事实,砸板砖掩盖不了问题,现在是到了普通日本人也要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因为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更紧迫了,日本似乎真的就要进入坐吃山空的阶段了。

日本财务省2月8日发表的2012年日本国际收支中的经常收支统计给出了一幅很暗淡的图景。所谓国际收支是由进出口贸易所构成的贸易收支;人员旅游和货物运送所构成的服务收支;投资分红等所构成的所得收支以及政府援助和海外汇款等构成的经常转移收支这四个方面所组成。而在这四个方面中,除了所得收支是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6%,达到了14万两千亿日元,按照现行汇率大概为1540亿美元之外,其余项目全为赤字。合计经常黑字比上一年减少50.8%,仅为4万7千亿日元,大约507亿美元。而2011年本来就比上一年已经减少了43.9%,这样2012年的日本国际收支只有2011年的四分之一,为从1985年开始统计这个项目以来的最低值。

2011年日本国际收支下降的直接原因是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生产下降以及停用核电所带来的燃料费用上升,而核电原因在去年还在继续起作用,再加上欧债危机带来的欧洲市场萎缩和中日关系恶化导致中国出现抵制日货而带来的日本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所占份额下降,这样日本国际收支的继续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

今年的前景又会怎样呢?造成这两年日本国际收支下降的原因都还没有消失,也就是说日本的国际收支黑字起码不会出现大规模上升,反而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因为日本经济在构造上就出现了转为经常收支赤字化的迹象。虽然现在所得收支的黑字还能冲销在贸易收支和服务收支等方面所出现的赤字,但如果制造业像现在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即使所得收入的黑字会继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无法大于贸易收支等领域所出现的赤字,这样现在的黑字将进一步缩小,最终成为完全的赤字,一般认为这个转折点不会太遥远,有可能在四到五年之后的2017年左右就会出现。

这是因为标榜制造业立国的日本在这二十几年因为日元升值和社会人口构成的少子老龄化使得原来支撑着日本国际收支黑字的“MadeinJapan”在逐步变成“MadebyJapan”,国内制造业的凋落反过来又使得日本企业进一步加快逃离日本的步伐,这就使得日本的产业空洞化成了一个正反馈过程。在找不到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前,就找不到解决日本的贸易收支赤字的方法,光靠现在安倍政权在拼命诱导的日元贬值的方法是无济于事的。

当然安倍政权也不是没有看出这一点,所以在三箭齐发的安倍流经济学中,除了诱导日元贬值的金融缓和,迅速刺激经济的财政出动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想制定一个“日本经济再生,强化产业竞争力法”来复活“MadeinJapan”的日本制造业。

但和日元贬值以及财政出动不同,“振兴制造业”是光靠主观意志所无法完成的,在艰苦的客观努力的同时,甚至一部分还要依靠运气。创造能够支撑经济的新产业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否则早已经成功了,所以基本上日本经常收支完全赤字化几乎已成定局,当然是不是赤字化之后就再也无法逆转那是另一回事,日本民族是一个能够实现凤凰涅磐式起死回生的民族,笔者相信日本民族最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世界上经常收支出现赤字的国家并不是没有,最大的就是美国,为什么这个赤字到了日本就要被提高到“凤凰涅磐”的高度来了呢?这是因为日本各级政府的负债比例实在太高,达到了GDP的两倍,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现在这个债务问题被日本人的储蓄所缓冲着,而经常收支一旦出现赤字这个债务问题就会立即裸露出来,光利息上升的负担就可以压垮日本,而日元不像美元那样是基轴通货,日本政府是不能靠滥发通货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献花(0)
+1
(本文系基度山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