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字化校园让梦想照进现实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校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学校教育搭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车。在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让教育信息化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无疑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题记
?
“11月21日,我们班的郭子廓同学把自己的绘画作品拿到学校,举办了一个小型画展。我们这学期进行了‘我的梦想’活动。同学们只要有梦想就可以说出来,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来实现。郭子廓的画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他们看得津津有味……”11月22日18点16分,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二年级班主任何艳梅老师的博客里就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还配上了画展作品以及孩子们争相观看画展的照片。
在朝阳区实验学校的博客里,每天都有不少学校里面的新鲜事,学校的教师、学生每个人都一个博客,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着学校,记录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教师们还利用博客进行作业展示、学生活动展示等,并与家长进行在线交流。
博客只是朝阳区实验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冰山一角,日前,笔者深入学校采访,感受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学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
教改名校搭上数字化列车
朝阳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56年。岁月砥砺,春华秋实,她以独上高楼的勇气,率先举起了教改的旗帜。“变则通,通则久。”全国劳动模范马芯兰老校长在总结3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小学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智力发展规律,将原有教材合并、简化、增补,进行“纵”“横”两方面的调整和组合,创造了“以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的“马芯兰教学法”。马芯兰让当时还名为幸福村一小的朝阳实验小学名声鹊起。
进入新世纪,学校秉承着创新的思想,一直在进行着探索。如何在原有的高位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实验小学的全体教职员工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为马芯兰的传承者和事业的追随者,现任校长陈立华在马芯兰老校长的悉心指导、帮助下,依托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以“抓概念,重迁移,抓训练,重实效”为特色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
2008年初,开拓创新、善思进取的朝实人在陈立华校长的带领下,开始数字校园的设计建设,将“现代”“实验”作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元素,提出以办现代化实验学校,育高素质优秀学生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研究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质量的教育理念,设计开发了数字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并在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4年来,学校构建的“数字化校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率先在全区小学中试点数字化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总体部署,使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大方针的指引下,教育部又制定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10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目标、各项发展任务。可以预见,未来10年,将是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10年。
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朝阳区实验小学人也在用自己的点滴行动探索着。
朝阳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李颖介绍,朝阳实验小学在启动“数字校园校园”建设后,首先进行了多项的调研,包括外出的考查和翻阅国内外的各项资料。“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对于信息化的运用,大家多在教育教学的周边打转’,比如,大学中最为典型的应用就是‘卡应用’,利用学生卡去买水、买电、交学费、交网费、图书馆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提高管理上的效益,但应没有触及教育教学本身;而中小学最为典型的应用就是作为一种‘电子记录器’,记录孩子的到校时间、学习成绩,或者将当天的课程录制下来,予以回放。”李颖说,在调研中,真正能把数字化与学校管理完全融合的案例很少。
如何让这一新技术为学校发展服务,如何依托从数字校园建设,服务教育教学,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工作质量?如何利用数字化校园服务于孩子的成长?朝阳实验人在陈立华校长的带领下,开始了探索。
经过反复研讨,朝阳实验小学确定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构建数字校园软硬件环境,整合现有的各个应用系统,完成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学校各项管理为中心,构建数字管理办公平台,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品质;以教师应用为中心,构建教、研、学、练为一体、集资源建设与教学评价于一身的教科研应用平台,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搭建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资源库系统;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构建校内外学生学习、交流平台,给学生开创洁净、健康的网络学习与交流空间;以家长、社会需求为中心,构建信息发布平台,开创畅通的校内外交流空间。
最终,一个能有实效地够帮助管理者、帮助教师、帮助学生、帮助家长的务实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在朝阳实验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套系统包含德育、教科研和安全管理等多项子系统,以现代网络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为依托,把学校管理和教学的各个层面引入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
随着数字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校园各类资源充分共享,各类信息充分流通,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一个畅通的校内外交流空间正在朝阳实验小学形成。朝阳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探索也走在了全区的先列,成为朝阳区区的第一所数字化试点小学。
?
数字化服务教学改革
课桌分层分区域:桌面可折叠,掀起后,是一个放笔记本电脑的空间;再往下一层较小,可以放课本和练习册;最下面一层较大,可以放字典等工具书。课桌左下角处,还有一个可以开关的“小门”,里面不仅藏着插座,同时用于存放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椅子能搁水壶放书包……走进朝阳实验小学的课堂,笔者立刻被“百宝桌”和“多功能椅”所吸引。
原来,这是朝阳实验小学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门研发的桌椅,李颖副校长介绍,这套课桌椅还获得了国家的专利。
课桌子的改变只是朝阳实验小学课堂改革的一个表现,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朝阳实验小学的课堂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
朝阳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和课堂实效性的研究都有着极为坚实的基础。学校早在1998年建立了校园网,开始尝试“数字化校园环境”初期建设和理论研究。“非典”期间,学校成功地实行了“空中课堂”的教学,将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传送给在家学生的电脑上,获得社会各界一片赞誉,并为“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朝阳实验小学又加强了电子白板教学研究,电子白板和以往的软件相比具有便捷性、工具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了不把电子白板当作摆设,当作少数教师和学生做评优课的工具,朝阳实验小学于2007年将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让教师们制作的课件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使用。至今经过了5年的应用和探索,很多新颖的课型涌现出来,各学科积攒了大量的应用资源。
李颖介绍,目前每个教师都可以熟练地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并能够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白板课件。电子白板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根据学科特点不同,与电子白板的契合点也就不同,通过引入电子白板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寻找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的契合点。目前学校所有学科均建立了应用资源库,每个学科均研究出多种课型的应用。随着白板的使用,朝阳实验小学的数字化课堂增添了“利器”。
“这道题选择‘A’的同学请按投票器……”在朝阳实验小学数学课堂上,投票器的使用让课堂效率增加不少。
学校教学主任王晓松介绍,在进行课堂改革的过程中,朝阳实验小学还创造性地引入了投票器。在反馈时,经常围绕课堂重要研讨点,学生的易错点设计问题,请学生用投票器选择。“借助投票器,可以快速了解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情况,再根据电子白板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教学调控,组织学生对关键点和易错点进行研讨,达到了准确、及时、有效调控课堂的目的。”王晓松说。
学校一直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学校鼓励每位教师的课堂结构中要有训练和检测的环节,教师上完课后要通过检测明确哪些孩子掌握了,哪些还差一些,有没有知识没有讲清楚、学生没有学明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中,学校还开发了“作业诊断系统”和“考试分析系统”。
陈立华校长指出,在“数字化校园”的背景下,朝阳实验小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教师们利用现代化技术,了解各种教学方式的过程,分析数字化校园环境,对教学方式各环节的影响,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们的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数字化校园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陈立华校长说。
?
数字化为教科研添翼
依托数字化校园系统,朝阳实验小学的教科研发在发生着悄然地转变。德育评价系统、作业诊断系统、考试自测分析系统等为教师进行教科研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学生个案分析、学生群体分析、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本届与上届学生的纵向比较分析等。
李颖介绍,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具有即时性、跨时空性的特点,并以其传递信息速度快、交互功能强、理论与实践同步、指导迅速等优势体现出勃勃的生命力。“数字化校园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交流、研讨、反馈的成长空间,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李颖说。
依托网络,朝阳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开展了教学叙事研究,教师们将个人的教学故事作为教师群体的共同研究目标和研究资源,不仅可以拓宽对话的空间,而且可以保证对话更加客观、真实。教师可以在Blog、BBS等信息载体上撰写自己的教学故事,在线即时得到志趣相投者的遥相呼应,形成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交流是多向的,包括教师群体内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交流等。
朝阳实验小学还依托数字化校园,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课程共享平台。每周学校行政领导都要深入到课堂,为教师教学把脉。与此同时,学校同学科的教师也会到该班听课,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对课程进行拍摄,随后在校园网内进行共享,作为全校教师观摩交流的素材。“随着时间的推进,课程平台上的精品课程数量越来越多,这个平台也成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力推动。”王晓松说。
如何利用数字化系统,朝阳实验人交出了一份份让人满意的答卷:在过去的一学年中,完成考试与教学质量分析2865次,学生自测总数45582次,在年级组内开展基于测试数据的质量分析会累计30余次。开展纵向教研活动,以“学科质量监测与对策研究”为主题,开展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研究问题的解题策略。除语文、数学、英语外,科任学科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点测查28次,学科覆盖率达到100%……
特色的校本教研,促进并带动了朝阳区实验小学9个学科建设并发展成朝阳区优质学科。
目前,学校市、区级骨干教师由2008年的35人增长到61人,占专任教师人数比例由28.3%增长到47.3%,总体增长了19个百分点。201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0人,且覆盖全学科。全区现有市级骨干和学科带头人155人,朝阳实验小学占12.9%。这些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出积极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了干部教师队伍业务素养的整体提升。
?
数字化管理系统以人为本
每天早上,在朝阳实验小学,家长都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手机送孩子进入校园。数字化校园的投入使用,极大地保障了学校的安全,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据李颖介绍,家长在非放学时段进入学校可以利用网络预约系统,约见班主任老师,通过系统认证的人员可以使用手机二维码和二代身份证在预约时限内进入校园。
在教学楼内,每个办公室及教室都设立了门卡,教师进出班级、办公室需刷卡,通过学校管理系统,就可对教室、办公室的使用情况做到一目了然,提高了办公室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管理效率。
朝阳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特点。据介绍,学校还在班车上安装了卫星定位,每次班车出发或即将到达目的地,系统会自动给学生家长发短信,提示班车位置,便于家长调整接送时间。不仅如此,一位学生家长高兴地说:“依靠一部手机,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方便又快捷,拉近了我们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陈立华校长介绍,朝阳实验小学在构建和完善学校网站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将学校各部门、各领域的基本信息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通过数字化处理,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为教师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各类信息都可以在网上直接查阅,为学校管理、行政办公、校内外交流等提供全面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在数字校园系统推进的过程中,学校采取集中控制、分散管理的维护机制,把数字校园的推进全面与学校各项业务予以整合,从而整体提高了工作效益。
?
数字化提高育人实效
以往的课堂,教师对学生评价以发放贴画进行表扬,不仅费时而且还费事。在朝阳实验小学,这一状况则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数字化课堂上,教师将贴画换成了电子小星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学校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程序,老师把电子教鞭往上一指就会弹出评价页面,孩子表现好就给一颗小星星。而且这个评价会直接输入到电脑系统中进行保存,这些数据经过系统加工后的数据能及时提供给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学生,他们可以随时上网查看自己的在校表现,也会积极地和同学进行比较,树立好的做法;对于家长,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课堂表现,以后再和班主任交流的时候,针对性得到了加强。
这只是学生课堂评价的一个缩影,在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实践活动等方方面面,学生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校园系统进行梳理和总结,提供给学校、教师及家长,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打造了一个向家长实时敞开的开放性校园。
打开朝阳实验小学网站的“博客”栏目,笔者看到,许多孩子的博客点击量已经过万,他们撰写的博客不仅得到了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老师们还像批改作业一样给予点评和鼓励,许多校外的网友也能进行阅读。孩子们在博客的天地里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画作、作业、诗歌、感言……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博客上,在得到他人认可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自信心!
?
后记
朝阳实验小学,这是一所充满着现代化希望的学校——在这所学校,课堂教学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灵活的操作体系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基于网络的作业诊断系统可以自动对学生成绩作出分析,使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更加心中有数;德育系统中的课上、课下以及同伴评价则记录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使家校间的交流更为紧密;电子门禁和学生考勤系统的应用,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校园安全……朝阳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在探索学校发展的新模式的同时,也在为未来中国学校的发展描绘了一幅蓝图。科技在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终点,相信朝阳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会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快乐成长增添不竭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