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山陵
2013-02-20 | 阅:  转:  |  分享 
  
中山陵中山陵简介孙中山生平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1925年3月12日在北
京铁狮子胡同寓所病逝主要经历弃医从政三民主义辛亥革命临时大总统非常大总统三大政策吕彦直奉安大道为
迎接中山先生灵柩由北京运往南京,当时的南京政府拨款150万银元修筑“迎柩大道”。全长12公里,是南京的第一条柏油马路。至今为南京市
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孝经鼎1933年秋所立,高4.25米,腹径1.23米,三足两耳,重约5吨,造价1.3万元陵园广场
广场可容纳万余人,宽约70米的绿化,是典型的西方园林制式,层次丰富,注重用色彩衬托建筑,是中国植物园的典范。“博爱”牌坊
中国古代建筑中牌坊是一种代表方位的标志建筑,表示是入口或出口处。“博爱”取自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中山先生把
他引申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墓道由博爱坊向前,是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墓道两侧以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
、红枫等树木代替古代墓前石人石兽,更好的表现了中山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陵门在广场的正北方为单檐歇山顶的陵门。
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用福建花岗岩筑成,上盖蓝色琉璃瓦。陵门檐下的石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语
出《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门前石狮子一对,高三米。碑亭碑亭为重檐歇山式,高17米,宽12米。陵门后
为拱券式碑亭。亭顶为重檐歇山式,上覆盖蓝色琉璃瓦,亭身用花岗石砌成。中立花岗岩石碑,碑高8.1米,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身刻有“中国
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系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国民党党徽
。突出了“党葬”这一特点。台阶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石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从三下五计八段平台,其寓
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民为:民族、民权、民生;五权为:立法、司法、监察、行政、考试五院。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意
图让游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一总理的遗言。祭堂祭堂两旁有一对华表,高达12.6米,底径
2米,顶径1米,上刻彩云等石纹饰,平台石栏后面东西各有一尊仿古铜鼎,为孙科一家敬赠。祭堂祭堂为仿古代木结构宫殿
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为歇山重檐蓝琉璃瓦顶,在重檐正中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檐下祭堂正面三个拱门的
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阳篆镏金字,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先生所书。祭堂祭堂内用
云南产大理石铺地。堂内四隐八显排列着12根巨大石柱,下承大理石柱础。四壁上部为人造石,下护壁为黑色大理石。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
生书写的《建国大纲》的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表现了一党专政之意。祭堂祭堂的
正中端置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高4.6米。由法国籍波兰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成,造价150万法郎。石像像座四
周有六幅反映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南面为“如抱赤子”,东面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北面是
“国会授印”。白玉的坐像在黑色大理石的衬托下,更加显得高洁。墓室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
米,顶呈天穹状,上用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四壁米色大理石贴面。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3.9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
大理石栏杆。石圹深1.6米,圹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由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先生逝世之初在水晶棺中形象而做。
2010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4周年(忌辰85周年)之际,中山陵免费开放。中山陵的讲解到此结束
谢谢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