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上海朱家角
2013-02-25 | 阅:  转:  |  分享 
  
2010上海自由行之二萍水相逢朱家角陳炳昌2010年6月朱家角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素有「江南明珠」之稱,1991年被列為上海
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鎮區共36座古橋,古樸典雅,9條長街臨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築,古風猶存。朱家角是上海附近保
存最完整的江南水鄉古鎮,水鄉澤國、千年古鎮、名勝古跡和文化韻味構成了朱家角的特色,特別是少了如周莊等地的商業氣息,更多了清新的感覺
,是喜愛江南水鄉風光的文人雅士們絕好的去處。朱家角四季皆可旅遊,但以每年春、夏、秋季為佳,春天的小橋流水,夏天的古街幽弄,秋天的
名園古刹,遠眺近望,水鄉風貌盡收眼底。彎彎曲曲的漕港河穿鎮而過,是繁華商業的見證者。這古橋、小街、老屋、輕舟、河埠、纜石,織
成了一幅幽靜的水鄉圖畫,行在水上,可以一直尋覓文明的蹤跡。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歷來文人雅士多所讚美,有詩云:「長橋駕彩虹,往
來便是井。」放生橋是一座建於清代中葉的石拱橋,氣勢宏偉,構造勻稱,是此地代表性建築。站在「放生橋」上,可一覽古鎮全貌。朱家角也因為
放生橋,於纖細之中透露出幾分豪氣。橋墩淩空而起,以超越凡力的想像跨越寬闊的江面,表現出古時一代橋工克服天然險阻的無窮智慧和力量
作家三毛到此曾為「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戀,為清淳幽靜,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開門便見河,出門要動櫓」,這是江南
水鎮的特徵。位於上海西郊的朱家角鎮,以古樸的江南水鄉風貌著稱,每一處都和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小橋、流水、人家」是千年古鎮朱家
角的精髓,此地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築之大成,古色古香的茶樓、茶館、石板老街、深巷幽弄、拱形石橋、咿呀小舟、無不折射出古鎮朱家角的水鄉之
美古鎮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橋,因橋成街,因橋成市,橋橋相望,橋橋相連,為水鄉增添了魅力久經滄桑,古風猶存的「朱
家角」,令人有船在水上走,人在畫中遊的感覺名鎮「朱家角」水之美,橋之多,街之奇,巷之幽,園之靜,不臨其境,難言奇妙城隍廟前
的城隍廟橋那臨水而建、密密稠稠的民居宅第,一式灰瓦疊疊,白牆片片,黑白相間,佈局緊湊而典雅;那些迂回曲折、鱗次櫛比的舊居店
鋪,又將朱家角勾勒出多角、多彎、多弄、多巷的獨特建築佈局北大街,又稱「一線街」,全長兩里多,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
一街千滋百味的佳肴美點,大多出自古老石板街上的尋常百姓家,這裡最負盛名的美食:「扎肉」民居老宅賣起義大利的濃縮咖啡,新舊東
西文化在此交會,為水鄉古鎮的婀娜風姿再添一抹彩顏「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構成一幅特有的水鄉風情畫「惠民橋」是古鎮
唯一的木結構小橋,也是最獨特的木橋,因橋面建有木板柵,上蓋磚瓦、翹角,故也稱「廊橋」。依水而立的千棟明清建築,因為水的分離與橋
的連接而有了距離與思念,「長街三里,店鋪千家」,如今我們還依稀看得見明末清初時江南巨鎮朱家角百業興旺、魚米豐盛、人頭攢動的盛景古
鎮大街小巷,溪流縱橫,綿延不斷,催人發思古之悠情,古建築重重疊疊,小船兒悠悠,儼然是一派古風猶存的情調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
幽弄,無一不展現「朱家角」典型的江南民居風貌河道微波蕩漾,湖畔垂柳依依,曲廊亭台,一派幽閒典雅的古鎮風光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