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上海人形成略论
2013-02-27 | 阅:  转:  |  分享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第1期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Vol.21NO.1

1999年1月(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Jan.1999

上海人形成略论

●陈华文著

[摘要]上海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具有非常独特个性和世界影响的城市。由于它的特殊形成和它的发展个性,在中国

人的心目中,“海派”已不仅是上海人代名词,而且成了中西文化交融、不同移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代名词。本文所说

的上海人,就是在这样一种中国近代史的特殊历程和上海城市文化畸形发展,以及上海人移民的大汇聚的历史背景下铸就

的。

[关键词]上海人;族群;中西文化;移民;人文特征

[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887(1999)0120012215

上海人和上海一样声名远扬。然而,上海人的这

种知名度获得却有赖于中国近代史中一段不幸的历

史,有人对此这样概括说,“历史的不幸,无过于帝

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主权而在上海设置了租界,设立

了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内的政权组织,其行政、立法与

司法,均为中国主权所莫能干预,成了‘国中之国’,

其对于中国的侵略与罪恶,彰彰易辨。历史的奇异,

也无过于这种和侵略与罪恶而俱至的西方文化、价

值观念、法律准则,乃至市政建设管理、政权结构等

等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一系列的思想与事物,一

经传入,上海人初则惊,继则效,上海乃至巨变,并

经由上海影响及于全国。西方列强,在此充当了历史

发展不自觉的工具。”①上海在很短的时间之中屹立

于世界的东方,无论如何都有点像“暴发户”,在世

人的心目中,上海文化与上海人一样和中国传统文

化相比有一种难以溶入的感觉。

无论如何这是一片古老的地区,在数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这儿就生息了先吴或先越的原始族群,

他们创造了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具有东南地区典

型文化特征的原始文化类型,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起

源的摇篮之一。虽然上海这一特称直到宋代时才出

现,但关于上海称“沪”或称“申”的由来,则可以

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沪”是沪渎,但更重要的是,“沪”是一种捕鱼

的渔具,今天作“簖”,沪渎即由具有特点的捕鱼渔

具而命名,因此,“沪”其实就是原始人的一种捕鱼

方式。至于“申”,则源于战国时的春申君黄歇曾封

于此地,黄浦江即由黄歇浦简称而来,“申”则为春

申的别称。当然,这种历史更多的不是出于文字的记

载,而是传说或附会。

上海人真实的依托是现在并不被认定为正宗的

华亭,它建县于唐天宝十年(751年),后改为松江,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治所在。这种关系一直到元代至

元二十八年(1291年)析华亭县的高昌、长人、北亭、

海隅、新江五乡为上海县才得以改变②,上海人也因

独立的行政区划的建立而成为独立的族群。然而,那

毕竟仅仅是滨海一县而已,在中国的广阔区域当中,

上海没有鹤立鸡群。即使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优越

的地位,由于自给自足经济的局限性,它的潜在的价

值并未被人们所认识,上海人依然没有为人们所认

同的特点。

上海人所具有的区域性世界性的特点的出现,

是在中国人被外国的炮舰打开门户被迫对外开放之

后。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1843年根据不平等的《南

京条约》,上海被规定为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

一。1845年,英国殖民者在上海县城的北面首先设置

了英国的“居留地”,之后,美法等殖民者都先后占

据了大片的特殊区域,即后来人们所习称的“租界”。

租界的设立既造成了殖民者的特殊地位和权

力,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管理模式、法律制度。

另外,由于它不受中国政府的直接管辖——“工部

局”(后来法租界成立了“公董局”)成了租界的变相

“政府”,巡捕房是它的警察机构、会审公廨是它的司

法机关,整个租界俨然成了“国中之国”。然而,正

是这种“国中之国”的特殊地位,在近代中国时局风

云变幻时代之中,特别是在激烈动荡的历次战争,如

21

小刀会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武昌起义等时期,租界

的“特殊”地位,既保证了那些官员和有钱人的“避

难”,也保护了那些为躲避战祸而逃入租界的平民,

后来,租界也保护那些对现政府不满而策划革命或

宣传鼓动革命的志士。当然,主要原因是他们并没有

违犯租界的有关“法律制度”。

租界的自由通商和大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特

殊”地位,使它不仅在商业,也在人口增长、城市公

共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模式等方面有别于中国的其他

地区。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第一盏电灯、第一辆电车、

第一部电影都诞生于上海。日本人峰源藏在《清国上

海见闻录》中曾对当时的公共租界和原上海县城进

行过比较性描述。他说:租界“道路清静宽广,巡捕

往来梭巡周密,团练兵操演步伐整齐,舍宇栉比鳞次

……湫隘逼仄之路悉化而为康庄,乡间鄙陋之区皆

变而为;四方之人趋之若江汉之朝宗,商贾往

来,无远勿届;街衢之间,日事洒扫,迂者直之,陂

者平之;房有失慎,捕房鸣钟报警,水龙、火龙、药

龙络绎奔赴。”而上海县“城内街道极为狭隘,阔只

六尺左右,因而行人往来非常混杂拥挤。垃圾粪土堆

满道路,泥尘埋足,臭气刺鼻,污秽非言可宣。”③这

种现代新兴城市与中国传统城市之间的区别,上海

人自己也作过比较性的描述,认为“租界马路四通,

(上海县)城内道途狭隘;租界异常清洁,车不扬尘,

居之者几以为乐土,城内虽有清道局,然城河之水,

秽气触鼻,僻静之区,坑厕接踵,较之租界,几有天

壤之别。”④这种巨大的差别,在商业上也表现出明显

的优势。据统计,到抗日战争前,除东三省外,外国

资本的对华进出口贸易和商业的8112%集中在上

海,银行业投资的7912%、工业投资的6711%、房

地产的7618%也均集中在上海⑤。上海的优越地位,

加上殖民者的资金和特殊的管理模式,使上海逐渐

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解放前夕,上海已同世界

上近一百个国家和地区、三百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

来和经济联系。很长时间以来,上海直接对外贸易值

占全国对外贸易总值的一半以上,如1894年占

53144%,1933年占53137%,1936年占55156%。同

时,上海也是国内商业贸易的中心,1936年上海对全

国各地通商口岸的贸易总额近九亿元,占全国的

7512%,1944年这种比重更上升到占88%。上海也

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不但外资银行主要设在上海,华

资金融业在上海也占有很高的比例。1936年上海有

华资银行58家,占全国总数的35%。上海更是全国

工业的中心,1933年上海工业资本总额占全国的

40%,工人占全国的43%,产值占全国的50%;1947

年,上海的工厂数占全国的54195%,工人所占的比

例则上升到53184%⑥。

上海在成为中国和世界意义的新兴城市的同

时,在文化模式方面也有别于中国的传统城市,因

此,在上海人的人文特征方面,西方文化和东西杂糅

的文化在上海随处可见。

首先是西方的商业洋行到处出现,1843年开埠

不久,仁记洋行、颠地洋行、怡和洋行等就在上海筹

建洋行楼房,第二年先后建成11家。到1854年,仅

仅过了10年,外国在沪的洋行已有120家。其中许

多靠走私起家的洋行,在继续从事鸦片等毒品走私

活动之时,也进行大量的商业贸易交易,给中国人带

来鸦片等毒品,也给中国人带来西方的工业产品。这

给上海人的物质观念,带有明显的西方化倾向。

其次是建立了维护租界利益的一整套西方资本

主义城市的管理模式,在早期的“道路码头委员会”

的基础上1854年出现了一个行政委员会,即后来人

们习称的“工部局”,它全面管理租界的行政事务。到

抗日战争前,工部局直属委员会和办事处各有13

个,成了一个庞大而又组织严密的市政机构。同时还

有一整套的警察和司法机构,来共同负责租界的安

全。这给上海人的文明观,很早的时候就打上西方制

度的烙印。

第三是建立了大量的现代模式的工厂,从修船

厂到机器制造厂到纺织厂到外加工企业,不管是外

资的还是民族工业,都从根本上变革着传统中国人

对待科学技术的心态。到20世纪之后,上海最终确

立了中国甚至是远东的工业中心地位。这在最大程

度上改变了上海人的生存和谋生方式。

第四是西方物质文明大量涌入。比如煤气的使

用,改变了上海人长期使用油灯的习惯;电灯的使

用,则更开辟了一个照明的新时代;铁路的建造和使

用,改变了上海人行旅方式,还对中国各地资源的开

发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城市自来水的建成,改变了

上海人的饮水方式和卫生习惯;电报电话的引进和

使用,则改变了上海人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如此等

等,改变了上海人的整个生活模式。

第五是中西结合的娱乐文化,如西方的夜总会

俱乐部以扑克、轮盘赌、跑马、跑狗赌博等方式与中

国的赌博形式如骰子、骨牌花会以及娼妓等无处不

在,大上海的灯红酒绿使它成了地痞流氓和冒险家

的乐园,有钱人的销金窟和天堂。这对上海人开阔眼

界,甚至傲视中国其他传统的娱乐,都起了直接作

31

用。

有人对上海人这种中西杂糅的文化特征,进行

了概括并写成《申江好》一词:“申江好,万国竟来

同,海舶几多浑莫辨,地球何处不相通,人巧夺天工。

申江好,铁厂最新奇,自昔公输无此巧,其中虚妙有

谁知,从此废工师。申江好,马路说洋场,万户千门

皆孔道,四通八达尽康庄,示我咏周行。申江好,地

火最光明,漏转铜龙夸不夜,花开铁树照深更,比月

更澄清。申江好,电线疾雷霆,万里语言同面晤,重

洋信息霎时听,机话竟无形。”⑦西方文明,无疑给当

时的上海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更给后来我们常说

的上海人的文化性格,铸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

上海的特殊成就,奠定了上海城市的特定位置,

也铸造了上海人特殊的族群性格。但是,这仅仅是一

个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上海人都是全国各地的移民。

他们之中的约80%(综合华界与租界)都不是正宗的

“上海”人。鸦片战争前,上海全县人口为50余万,

县城及近郊人口仅20余万。鸦片战争后,按照《南

京条约》的规定,上海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西方殖

民者开始进入上海。最早是英国人,1845年在上海县

城北面设置的英国“居留地”。此后,美、法也相继

在上海建立“居留地”,这些居留地即后来我们习称

的“租界”。租界内的航运、商业和现代工业的迅速

崛起和繁荣,吸收了大批劳工和投资者。这当中最早

进入上海从事商业活动的是广东的买办,人数也最

多。王韬《瀛杂志》说,“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

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接着发展起来的

是为外国殖民者和买办服务的佣人、厨师、车夫、船

夫和其他苦役等,他们大都来自上海城乡各地,也有

来自全国各地的。与此同时,随着运输业的兴盛,吸

收了大批搬运工人。而近代工业的兴起,像船厂、机

器制造厂及外加工企业等工厂企业,则铸造了中国

最早的产业工人。他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但大多

数为江苏、浙江、广东和安徽等省人(见表1至表

4)。这是上海吸收外来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1旧上海“华界”上海籍人口与非上海籍人口

年代上海籍人口人数百分比非上海籍人口人数百分比

193043633726125599874

193243087528114021472

193448863125142606375

193651381024163150776

资料来源: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0年,第112页。

表2旧上海公共租界上海籍与非上海籍人口

年代上海籍人口人数百分比非上海籍人口人数百分比

188515814159349285

1895404701917883681

1905676001732279783

1915911611744805483

19251212381766084883

19352364772188438379

资料来源: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第112页。

表3旧上海“华界”非上海籍人口籍贯的构成

(千人)

年代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湖北河北山东南方其他北方其他合计

1930692342604124192731201256

1932644284652227202630211139

1934783358874934373237101427

1936902413955735403643111632

资料来源: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第115页。

说明:11各年平均为9月份人数;21江苏项中不包

括上海籍人口;31外国人除外;41北平人口列入河北人口

中;51原表中的其他作北方人口处理。

表4旧上海公共租界非上海籍人口籍贯构成

(百人)

年代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湖北河北山东南方其他北方其他合计

1885238413272106194135935

189560777526312112272341787

19051014134074546474729105253227

191513922012155448807252200704480

1925186922912655141491581224641786010

19353547388931053397114148156508844

资料来源: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第115页

表22及上表2。

说明:11江苏籍中不包括上海籍;21外国人未计入。

第二个原因是租界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受中

国政府的管辖。这种特殊地位表现为在战争时期它

是“中立区”,在和平时期它是中国政府异己力量的

聚居地。前者第一次受大量人口涌入是在太平天国

时期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县城,数量在2万以上。太

平天国时期,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处于太

平军和清军拉锯式的纷飞战火之中,使大量人口为

躲避战乱而迁入租界。1860年时华人在租界的人数

突增到30万,1862年则已达50万⑧。不仅是平民百

姓,那些在战乱或革命中被赶下台的官员,也大量逃

41

入租界。如武昌起义后,湖广总督瑞就逃离武汉躲

进上海租界。1911年11月3日上海光复,上海道刘

燕翼、江南制造局总办张楚宝也先后逃入租界。1937

年“八·一三”日本进攻上海,战区内的逃难者更是

纷纷涌进上海,租界的人口达200万以上。上海租界

完全成了一座“避难城”。至于政府的异己力量利用

上海的特殊地位,出刊物、宣传革命、组织社团等等,

更是不胜枚举。早年的康有为、黄遵宪得租界力量的

庇护逃脱清廷的揖捕,后来的革命党人如龚超、章太

炎、邹容也因租界的特殊地位而获释或轻判。黄兴、

陈天华、张继、蔡元培、吴稚晖、章士钊、于佑任、

龙泽厚、汪康年、张元济等大批革命党或新派人物都

曾云集上海,光复会(1904年)、中华同盟会中部总

会(1911年)、中国共产党(1921年)等组织也相继

在上海诞生。他们都吸收了大量的人员。另外,商业

和娱乐业的繁荣畸形发展,不仅吸收了大批从业者,

也吸收了大批有钱的寓公。

正是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使上海人口飞速

增长,20世纪初已突破100万,20年代前夕,上海

人口过了200万,20年代末达到300万,到抗日战争

爆发已近400万。这些进入上海的大量的移民,除了

带给上海人口急剧膨胀这一畸形果子之外,就是他

们也带来各地不同的文化习惯。这些文化习惯的碰

撞、交流和重组,不仅给上海带来生机和文化杂交后

的旺盛生命力,同时,也铸造了新的人格。我们所说

的上海人,就是在这样一种中国近代史的特殊历程

和上海城市文化畸形发展,以及上海人移民的大汇

聚的历史背景下铸就的。

注释:①《上海7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序二”第3页。②关于上海立县的确切时间有三说,一为

至元二十七年,一为至元二十八年,一为至元二十九年,姑

以现在通行说法,即上海建县700年纪念所选之年份为建

县年份。③转引自《上海史研究》二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

第42页。④李维清:《上海乡土志》第4~5页。⑤《上海

地方史资料》第3册第1页。转引之《上海史研究》二编,

第46页。⑥熊月之:《上海租界的双重影响》,《上海史研

究》二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47页。⑦《沪坦杂

咏》卷三。⑧《费唐法官研究上海租界情形报告书》卷一。

收稿日期:1998210205

[责任编辑廖智宏]

[责任校对黄世杰]

[作者简介]陈华文,1959年生,浙江武义人,浙江

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金华,邮编:321004。

ABriefStudyontheFormationofShanghaiPeople

ChenHuawen

;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K321004G

AbstractsPShanghaiisacitywithspecialitiesandworld2influenceinmodernChineshis2

tory.BecauseofitsspecialitiesK:ShanghaiGroupFKintheeyesofthechineseKnotonly

standsforshanghaipeopleKbutatermforChinese2westernculturalexchangesKpeacefulco2

existanceofimmigrantsandco2development.Thispaperjustsupportsthisview.

KeyWordsPShanghaipeopleMethnicgroupsMchinese2westerncultureMimmigrantsMhu2

manefeatures

51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