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青春偶像(真善美集于一身)
2013-03-05 | 阅:  转:  |  分享 
  
青春偶像(真善美集于一身)

在上海,我没有自己的家,大姑家就是我的落脚点。因为离学校特别近,我几乎三天两头都去,星期天更不必说,一整天都在大姑家和表弟妹们玩。大姑家住的房子是上海东区(当时很不热闹,更谈不上繁华。)一个弄堂小区。这里原来是日本侨民的居住区,一式的两层小楼,里面的设计都按照日本人的习惯,最有特色的就是“榻榻米”,只有70公分宽,勉强可以睡一个人。厨房设在楼下,厕所就是楼梯下面装一只抽水马桶。楼上楼下分别住两家人,厨房和厕所公用。我大姑家住在楼上,楼下住着我大姑夫的一个同事一家。这一家除了夫妻两人外,还有三女两男五个孩子。其中二女儿鸿比我小四、五岁,是个特别温柔、文静、善良的女孩,尽管只有十五、六岁,但非常懂事勤劳,她家人多家务事也多。因表弟妹们年纪小,我经常跑上跑下帮大姑在厨房里做一些零星杂务,总看到她帮妈妈洗衣服、做饭,做这做那。从不与哥哥姐姐计较,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而且脸上总带着笑容。也许有人会认为她是不是有点傻?错了,她在学校读书,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因为同一个厨房,大家都在一起帮忙,见面的机会很多,对她也比较了解,她虽然不多说话,但心里比谁都清楚,只是顾大局识大体,她总觉得帮助母亲做事是理所当然的,别人不做是别人的事。她这种“高风亮节”让我深深感动,因此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好的影像。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毕业分配到北方,我的一个表弟与她在同一所中学读书(比她低好几级)成绩不太好,我为了请她帮助照顾表弟,曾与她通过几封信,她非常真诚地接受我的要求。答应尽力帮助表弟,并叫我在外安心工作不要担心。我每一次春节回来探亲,还是给我大姑当助手,忙里忙外,在厨房经常见到她,这时的她已经长成青春少女,看起来比较成熟,给人的感觉就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一般圣洁、端庄。但依然勤劳和蔼。有时候我晚上出去会朋友、同学,很晚回家,冒着寒冷起来开门的总是她(因为后门是两家公用)。我不好意思地说:“麻烦你了”。她却笑着说:“你难得回来,应该的”。

她母亲对我印象极好,总夸我老实能干,人又厚道。有一次开玩笑说:“星哥(表弟妹都这么叫我)是个好小伙子很难得,要是给我做女婿就好了”。我和她都在场,弄得好不尴尬,我赶紧说:“大妈,这种玩笑开不得的,我在外面到处飘泊,怎么能有此妄想?”事实上我对鸿视若神明,不敢有半点非分之想,我在想,对于这么完美的人,只能作为自己的偶像,要是有一点非分之想,就像是有“亵渎神灵”一样的负罪感。

后来鸿考进了复旦大学物理系,我也结婚成家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但对于鸿这样完美人品的女人,我这一辈子的确见得很少。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