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
2013-03-06 | 阅:  转:  |  分享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

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市罢,遂不得履。(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三、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仕:(2)席上食菱食:

(3)欲以去热也以:(4)欲以去热也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饯行于郊衢声振林木,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乃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听之,处士逃。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吾盾之坚,莫能陷。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注释长――生长、发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非徒――不仅只是。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4





1









献花(0)
+1
(本文系qzm411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