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州年例的摆醮、宴客和文娱活动
2013-03-07 | 阅:  转:  |  分享 
  
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年例,年年有例之意,是广东茂名、湛江地区传统独有的乡村盛会,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当地人收俚文化影响,每年初春至春耕前的春闲期间,各村分别挑一个固定的日子,开展舞醒狮、点灯笼、燃社火、有神庙、插彩旗、送瘟神、烧纸船等活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



摆醮:

年例这天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游神摆醮。摆醮,也有的称为“摆钟”或“摆忠”,是敬神的一种仪式,也是年例的“重头戏”之一。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三牲”拜神,都把家里最肥最好的大阉鸡煮熟供神享用。所有鸡,头向着神来的方向,预示着对神的莫大敬重,同时主人家也希望神灵可以赐福于自己,可以被神光所普照,来年走大运。



宴客:

鸡嘴巴上的百花预示着主人家希望可以“生个儿子”。游神队伍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热闹非凡。摆醮结束后,主任把三牲拿回家拜祭祖先,在经过一番加工成为美味佳肴招待客人。“宴客”也是年例的重头戏之一,有钱人家辉做很多很丰富的菜式,普通人家也精心准备,这一天谁家都绝不马虎。广东人无鸡不成宴,除了鸡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菜,看着都让人流口水。正是因为人们都重视年例,在粤西有年例过大年的说法,很多外出打工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是年例一定要回家和亲戚朋友团聚。这天,同学、同事、亲戚、朋友都会不请自来。“吃年例”,俨然一场盛大的聚会,年例也被一些人称为“免费大吃会”,也有人称为“姐妹节”,因为这天是团聚的日子,是开心难忘的日子。



文娱活动:

诗人陆游曾写过一首诗: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写的是一种春季社日活动的热闹场景,而粤西的年例也颇有这样一番风味。



年例这天的文娱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粤剧(又被称为大戏)鬼仔戏、歌舞登上舞台。鬼仔戏在粤西地区尤为出名,南朝元嘉三年(426年)这种鬼仔戏从中州传到化州,元朝传到茂名信宜等地,其在茂名地区已经流行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这种流传多年的民间文化,曾在年例期间风靡一时,为老百姓带来无尽的欢乐,自从有了电影,如今又有了歌舞团表演,这种民间艺术正面临着观众流失而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鬼仔戏也属于粤西的特色民间艺术,虽然已经被申请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发展还是需要相关人士的重视。现在有了电影,有了歌舞表演,几乎没有人在看鬼仔戏了。



近几年,为年例助兴,村里请来了歌舞团表演。无论是哪种文娱活动,都是为了让年例变得更加热闹,一年一度的年例,人们希望不好的全走开,美好的请过来,年例是人们对来年的美好寄托,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日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而存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粤西“年例”已称为传承岭南文化的一方热土、中国农村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http://www.gaozhouba.com/thread-11617-1-1.html)

献花(0)
+1
(本文系O风之鱼O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