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7章计算机网络基础7.1??计算机网络概述7.2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与软件组成7.3Wind ows2000的网络功能7.1??计算机网络概述7.1.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7.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7.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7.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7.1.5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7.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一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被互联 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或协同工作的系统。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两者的迅 速发展及相互渗透,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7.1.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以数据通讯为主的第 一代计算机网络2)以资源共享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3)体系结构标准化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4)以Internet为核心的第四代计 算机网络以数据通讯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1954年,美国军方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测控仪器所探测到的信息 ,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某个基地的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的信息处理,再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通信线路送回到各自的终端设备。这种以单个计 算机为中心、面向终端设备的网络结构,严格地讲,是一种联机系统,只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我们一般称之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 享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dResearchProjects Agency)于1968年主持研制,次年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4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建成了ARPA网。ARPA网的建成标志着计算机网络 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代,它也是Internet的前身。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它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区别 在于:一是网络中通信双方都是具有自主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而不是终端机;二是计算机网络功能以资源共享为主,而不是以数据通信为主。体 系结构标准化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由于ARPA网的成功,到了20世纪70年代,不少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最著名的有IB M公司的SNA(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和DEC公司的DNA(DigitalNetworkAr chitecture)。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进行互连,但是由于不同体系的网络很难互连,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在1977年设立了一个分委员会,专门研究网络通信的体系结构,1983年,该委员会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各层的协议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给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共同遵守的规则,从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因此我们把体系结构标准 化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以Internet为核心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进入20世纪90年代,Inte rnet的建立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覆盖世界的大网络。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和实施,Interne t迅猛发展起来,它将当今世界带入了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目前这阶段计算机网络发展特点呈现为:高速互连、智能与更广泛的应用。7 .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从物理连接上讲,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系统、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组成。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数据处理,通信链 路和网络节点提供通信功能。从逻辑功能上看,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个子网。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 机系统主要担负数据处理工作,它可以是具有强大功能的大型计算机,也可以是一台微机,其任务是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加工处理。网络节 点网络节点主要负责网络中信息的发送、接收和转发。网络节点是计算机与网络的接口,计算机通过网络节点向其他计算机发送信息,鉴别和接收 其他计算机发送来的信息。在大型网络中,网络节点一般由一台通信处理机或通信控制器来担当,此时的网络节点还具有存储转发和路径选择的功能 ,在局域网中使用的网络适配器也属于网络节点。通信链路通信链路是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信道,通信信道包括通信线路和相关的通信设 备。通信线路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有线介质,也可以是微波、红外等无线介质。相关的通信设备包括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等,中继器的 作用是将数字信号放大,调制解调器则能进行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以便将数字信号通过只能传输模拟信号的线路来传输。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提供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通信子网是由节点处理机和通信链路组成的一个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资 源子网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主机负责本地或全网的数据处理,运行各种应用程序或大型数 据库系统,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软硬件资源和网络服务;终端控制器用于把一组终端连入通信子网,并负责控制终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终端控制器 可以不经主机直接和网络节点相连,当然还有一些设备也可以不经主机直接和节点相连,如打印机和大型存储设备等。7.1.3计算机网 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之一,用于实现计算机 之间的信息传送。在计算机网络中,人们可以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传递文字、图像、声音、 视频等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资源共享功能是组建计算机网络的驱动力之一,使得网络用户可 以克服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共享网络中的计算机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可以避免贵重硬件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率;共享软件资源可以 避免软件开发的重复劳动与大型软件的重复购置,进而实现分布式计算的目标;共享数据资源可以促进人们相互交流,达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 。分布式处理对于综合性大型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问题,可以采用一定的算法,将任务分交给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以达到均衡使用网络资源 ,实现分布处理的目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可以通过结构化和模块化设计将大的、复杂的任务分别交给几台计算机处 理,用多台计算机提供冗余,以使其可靠性大大提高。当某台计算机发生故障,不至于影响整个系统中其他计算机的正常工作,使被损坏的数据和信 息能得到恢复。7.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国际互联网。按网络的拓扑结构 划分:总线型网络、星形网络、环形网络、树状网络和混合型网络等。按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和无线网按网络的使用性质划分:公用网和专 用网。局域网和城域网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一般用微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连接,覆盖范 围从几百米到几公里,通常用于覆盖一个房间、一层楼或一座建筑物。局域网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好,适用各种传输介质,建设成本低。城 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是在一座城市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通常使用与局域网相似的技 术,但对媒介访问控制在实现方法上有所不同,它一般可将同一城市内不同地点的主机、数据库以及LAN等互相连接起来。广域网和国际互联 网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用于连接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MAN,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采用分组交换 技术,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如电话网),这就使广域网的数据传输相对较慢,传输误码率也较高。随着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广域网的速度 将大大提高。广域网可以覆盖一个地区或国家。国际互联网,又叫因特网(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但实际上不 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技术,因特网将世界各地的广域网、局域网等互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网络的拓扑结 构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抽象为点,把网络中的通信媒体抽象为线,这样就形成了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即采用拓扑学方法抽象出的网络结 构,我们称之为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网络星形网络环形网络树型网络网形网络混合型网络有线网和无线网 有线网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或电话线作传输介质。采用双绞线和同轴电缆连成的网络经济且安装简便,但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以光纤为介质 的网络传输距离远,传输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好用,但成本稍高。无线网主要以无线电波或红外线为传输介质,联网方式灵活方便 ,但联网费用稍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还有待改进。另外,还有卫星数据通信网,它是通过卫星进行数据通信的。公用网和专用网 公用网(PublicNetwork),是一种付费网络,属于经营性网络,由商家建造并维护,消费者付费使用。专用网(P rivateNetwork),是某个部门根据本系统的特殊业务需要而建造的网络,这种网络一般不对外提供服务。例如军队、银行、电力等 系统的网络就属于专用网。7.1.5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协议的概念协议分层网络体系结构1)OSI参考模 型2)TCP/IP参考模型网络协议数据交换、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最终目的。要保证有条不紊地进行数据交换 ,合理地共享资源,各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必须达成某种默契,严格遵守事先约定好的一整套通信规程,包括严格规定要交换的数据格式、控制 信息的格式和控制功能以及通信过程中事件执行的顺序等。这些通信规程我们称之为网络协议(Protocol)。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网络 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 做出的响应。(3)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协议分层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式是层次 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就是分层的,层与层之间相对独立,各层完成特定的功能,每一层都为上一层提供某种服务,最高层为用户提供诸如文件传 输、电子邮件、打印等网络服务。协议分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分层有助于网络的实现和维护。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分割成若干 个易于实现的小系统,使实现和维护变得容易控制。(2)分层有助于技术发展。只要保证相邻层的接口不变,就可以用最先进的技术 对某层进行改进,而不至于影响其他部分的工作。(3)分层有助于网络产品的生产。各个公司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提供某个协议层次 的产品,为组建网络提供丰富的软、硬件选择。(4)分层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分层后,每一层提供的服务及所需要的条件都有了精确的说明 ;反过来看,也能暴露出每层协议的不恰当部分,促进协议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是按照层次结构模型来 组织的,我们将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或参考模型。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IBM公司于197 4年提出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此后,DEC公司又提出了“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Honeywell公司提出了“分 布式系统体系结构”(DSA)。这些网络体系结构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采用了分层技术,但层次的划分、功能的分配与采用的技术术语均不相同 ,结果导致了不同网络之间难以互连。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OpenSystemInter connection)的概念,1984年10月正式发布了整套OSI国际标准。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将网络的功能划分为7个 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如图所示。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提供一 个物理连接,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其功能是对上层屏蔽传输媒体的区别,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也就是说,有了物理层后,数据链路层及以上各 层都不需要考虑使用的是什么传输媒体,无论是用双绞线、光纤,还是用微波,都被看成是一个比特流管道。数据链路层负责在各 个相邻节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其功能是对物理层传输 的比特流进行校验,并采用检错重发等技术,使本来可能出错的数据链路变成不出错的数据链路,从而对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换句话说,就 是网络层及以上各层不再需要考虑传输中出错的问题,就可以认定下面是一条不出错的数据传输信道,把数据交给数据链路层,它就能完整无误地把 数据传给相邻节点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台计算机之间可能要经过多个节点和链路,也可能要经过多个通信子网。网 络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分组或包(Packet),它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端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按照目的地址发送到接收 端,使传输层及以上各层设计时不再需要考虑传输路由。传输层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一条不会出错的路由,对上层提供可靠的报文传输 服务。与数据链路层提供的相邻节点间比特流的无差错传输不同,传输层保证的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无差错传输,主要控制的是包的丢失、错序 、重复等问题。会话层会话层虽然不参与具体的数据传输,但它却对数据传输进行管理。会话层建立在两个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组织并 协调其交互。例如,在半双工通信中,确定在某段时间谁有权发送,谁有权接收;或当发生意外时(如已建立的连接突然断了),确定在重新恢复会 话时应从何处开始,而不必重传全部数据。表示层表示层主要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其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转换、数据压 缩和数据加密。表示层将欲交换的资料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变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有了这样的表示层,用户就可以 把精力集中在他们所要交谈的问题本身,而不必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某些特性。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 的通信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负责用户信息的语义表示,并在两个通信者之间进行语义匹配。这就是说,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 交换等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OSI模型各层主要功能的 归纳总结应用层: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即相当于“做什么?”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即相当于“对方看起来像什么?”会话层:会话 的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即相当于“轮到谁讲话和从何处讲?”传输层: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送报文,即相当于“对方在何处?”网络层 :分组交换和路由选择,即相当于“走哪条路可到达该处?”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的传送帧,即相当于“每一步该怎么走?”物理层: 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即相当于“对上一层的每一步应该怎样利用物理媒体?”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功能可分为三组,下两 层解决网络信道问题,第三、四层解决传输服务问题,上三层处理应用进程的访问,解决应用进程通信问题。TCP/IP参考模型T CP/IP协议是1974年由VintonCerf和RobertKahn开发的,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TCP/IP协议 现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协议实际上是一组协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的比较TCP/IP参考模型中没有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只有网络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可以使用各种现有的链路层、物理层协议。目前用户连 接Internet最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SLIP(SerialLineInterfaceProtocol)和PPP(Poi nttoPointProtocol)。TCP/IP模型的网际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网络层,包括IP(网际协议)、ICMP(网际 控制报文协议)、IGMP(网际组报文协议)以及ARP(地址解析协议),这些协议处理信息的路由以及主机地址解析。传输层对应于OSI模 型的传输层,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这些协议负责提供流控制、错误校验和排序服务,完成源到目标间的传输 任务。应用层对应于OSI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它包括了所有的高层协议,并且不断有新的协议加入。常用的应用层协议(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用来传递制作的网页文件。(2)文件传输协议F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交互式文件传输功能。(3)电子邮件协 议SM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电子邮件传送功能。(4)网络终端协议TELNET,用于实现互联网中远程登录功能。(5)域名服务DN S,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到IP地址的映射服务。(6)路由信息协议RIP,用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路由信息。(7)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 NMP,用来收集和交换网络管理信息。(8)网络文件系统NFS,用于网络中不同主机间的文件共享。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对 比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但二者在层次划分与使用的协议上是有很大区别的。OSI参考模型概念清 晰,但结构复杂,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特别适合用来解释其他的网络体系结构。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尚不够清楚,这就 不能把功能与实现方法有效地分开,增加了TCP/IP利用新技术的难度。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TCP/IP模型赢得了大量的用户和投 资,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成为目前公认的国际标准。7.2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与软件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硬件、软 件和规程三部分内容组成。硬件包括主体设备、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三大部分。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网络中的各种协议也以软件形式 表现出来。网络的主体设备计算机网络中的主体设备称为主机(Host),一般可分为中心站(又称为服务器)和工作站 (客户机)两类。服务器是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的基本设备,在其上运行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控制的核心。其工作速度、磁盘及内存容 量的指标要求都较高,携带的外部设备多且大都为高级设备。工作站是网络用户入网操作的节点,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用户既可以通过运 行工作站上的网络软件共享网络上的公共资源,也可以不进入网络,单独工作。用作工作站的客户机一般配置要求不是很高,大多采用个人微机并携 带相应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鼠标等。网络的连接设备网卡集线器中继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网关 网卡网卡的作用①提供固定的网络地址。每个网卡上都有一个固定的全球惟一地址,又称网卡的物理地址。这样,网络才能区分出 数据是从哪台计算机来,到哪台计算机去。显然,任何厂商生产的网卡的物理地址绝不会相同。②接收网线上传来的数据,并把数据转 换为本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格式,通过计算机总线传输给本机。③把本机要向网上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转换为网络设备可处理的数 据形式,通过网线传送到网上。网卡的分类①按网卡的总线类型分。目前的总线接口主要是PCI型的。在笔记本电脑上需要使用PCMCI A标准的网卡,作为一种新型的总线技术,USB也被应用到网卡中。②按网卡的速度分。有10M、100M及1000M的,目前10 /100Mbps自适应的网卡使用广泛,性价比最高。③按网卡的接口类型分。网卡的接口类型有连接同轴电缆的BNC接口和连接双绞线 的RJ-45接口。目前RJ-45接口的网卡使用广泛。网卡通常插入主机的主板扩展槽中,应当断电操作。在安装网卡后,往往还要进行协议 的配置。比如运行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可给网卡配置IPX/SPX协议和NetBEUI协议。如果要连接Internet,必须配 置TCP/IP协议。集线器集线器(Hub)是计算机网络中连接多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连接设备,其外观如图7-6所示。 集线器主要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的功能。一个Hub上往往有4个、8个或更多的端口,可使多个用户机通过双绞线电缆与网络设备相连,形成带集 线器的总线结构(通过Hub再连接成总线型拓扑或星形拓扑)。Hub上的端口彼此相互独立,不会因某一端口的故障影响其他用户。集线器只包 含物理层协议。集线器有多种:按带宽的不同可分为10Mbps、100Mbps和10/100Mbps;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 为智能型和非智能型;按配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式、模块式和堆叠式;按端口数的不同,可分为4口、8口、12口、16口、24口和32 口等。中继器任何一种介质的有效传输距离都是有限的,电信号在介质中传输一段距离后会自然衰减并且附加一些噪声。中继器的作用 就是为了放大电信号,提供电流以驱动长距离电缆,增加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中继器从本质上看可以认为是一个放大器,承担信号的放大和传送任 务。中继器属于物理层设备,用中继器可以连接两个局域网或延伸一个局域网,它连起来的仍是一个网络,它与集线器处于同一协议层次。网桥 网桥是网络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它通过连接相互独立的网段从而扩大网络的最大传输距离。网桥是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存储-转发设备。作为 网段与网段之间的连接设备,它实现数据包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的选择性发送,即只让需要通过的数据包通过而将不必通过的数据包过滤掉,来 平衡各网段之间的负载,从而实现网络间数据传输的稳定和高效。路由器路由器属于网间连接设备,它能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完 成数据包的传送工作。它能够把数据包按照一条最优的路径发送至目的网络。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并使用网络层地址(如IP地址等)。路由器可 以通过调制解调器(Modem)与模拟线路相连,也可以通过通道服务单元/数据服务单元(CSU/DSU)与数字线路相连。 路由器比网桥功能更强,因为网桥工作于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工作于网络层,网桥仅考虑了在不同网段数据包的传输,而路由器则在路由 选择、拥塞控制、容错性及网络管理方面做了更多的工作。交换机交换机发展迅猛,基本取代了集线器和网桥,并增强了路由选择功能。 交换和路由的主要区别在于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网络层。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以 及流控制等。目前有些交换机还具有对虚拟局域网(VLAN)的支持、对链路汇聚的支持,有的甚至具有防火墙功能。交换机的外观与Hub相似 。从应用领域来分,交换机可分为局域网交换机和广域网交换机;从应用规模来分,交换机可分为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级交换机。 网关网关又称协议转换器,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产品,主要用于连接不同结构体系的网络或用于局域网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网关工作在O SI模型的传输层或更高层,在所有网络互连设备中最为复杂,可用软件实现。网关没有通用产品,必须是具体的某两种网络互连的网关。 目前广域网大多数采用X.25公用数据网,为了能从局域网上访问X.25的资源,就需要有一种设备把X.25和局域网的差别隐藏起来。中 继器、网桥或路由器都不足以弥补这两者间巨大的差异,于是引入了网关。网关的另一种应用是在一些大型企业中,这些企业中昂贵的大 型主机或小型机一般不支持诸如NetWareIPX/SPX这样的网络协议,直接将这些主机联入局域网是不可能的,一种可行的做法是用 局域网上的一台工作站作为网关来协调工作站和主机间的通信。这样,局域网里的用户通过网关就能与这些大型主机或小型机通信。网络的传输 介质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通常,评价一种传输介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传输距离:数据的最大传输距离。抗干扰性:传输介质防止噪声干扰的能力。带宽:指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的频率宽度 ,也就是可传送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信道的带宽由传输介质、接口部件、传输协议以及传输信息的特性等因素所决定。它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信道的传输性能,是衡量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信道的带宽大,信道的容量也大,其传输速率相应也高。衰减性:信号在 传输过程中会逐渐减弱。衰减越小,不加放大的传输距离就越长。性价比:性价比越高说明我们的投入越值,对于降低网络建设的整体成本 很重要。根据传输介质形态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网络传输介质1.有线传 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指用来传输电或光信号的导线或光纤。有线介质技术成熟,性能稳定,成本较低,是目前局域网中使用最多的介质。有线传输 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2.无线传输无线传输的主要形式有无线电频率通信、红外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双 绞线双绞线是把两条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绞合在一起。采用绞合的结构是为了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根据单位长度上的绞合 次数不同,把双绞线划分为不同规格。绞合次数越高,抵消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制作成本也就越高。根据双绞线外是否有屏蔽层又可分为屏蔽双绞线 和非屏蔽双绞线,用的较多的是非屏蔽双绞线。电气工业协会(EIA)将非屏蔽双绞线又进行了分类,主要有:1类线、2类线、3类线、4类线 、5类线、超5类线、6类线。目前用的比较广泛的是超5类线或6类线。超5类线:采用了高质量的铜线,能提供一 个高的缠绕率,并使用先进的方法减少串扰,能支持高达200Mbps的信号速率。6类线:目前逐渐成为网络综合布线采用 的主流产品,可提供高于超5类线2.5倍的信号速率,能够全方位满足不断增长的未来数据和视频应用的要求。屏蔽双绞线比非屏蔽双绞线 增加了一层金属丝网,这层丝网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其抗干扰性能,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带宽特性。屏蔽双绞线性能更好一些,但价格稍高。 双绞线用于10/100Mbps局域网时,使用距离最大为100米。由于价格较低,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局域网中常用四对双绞线,即 四对绞合线封装在一根塑料保护软管里。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有内导体铜芯、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以及塑料保护层 组成。由于屏蔽层的作用,同轴电缆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通常按直径和特性阻抗不同将同轴电缆分为粗缆和细缆。粗缆直径为 10mm,特性阻抗为75Ω,使用中经常被频分复用,因此又被称为宽带同轴电缆,是有线电视(CATV)中的标准传输电缆。细缆直径为5 mm,特性阻抗为50Ω,经常用来传送没有载波的基带信号,因此又被称为基带同轴电缆。光纤光纤是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 璃拉成细丝做成的,信号传播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当光从一种高折射率介质射向低折射率介质时,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会产生全反射,这样一 来,光就会不断在光纤中折射传播下去。可以存在多种入射角的光纤称为多模光纤。多模光纤中光线以波浪式传输 ,多种频率共存。多模光纤的芯径为50μm(1μm=10-6m)。如果光纤的直径减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这样光就只能沿光纤传播 下去,而非来回反射前进,这种光纤称为单模光纤。单模光纤芯径小于10μm。单模光纤比多模光纤衰减更小,无中继传播距离更长。多模光纤的 光源可以使用较为便宜的发光二极管,而单模光纤的光源必须使用较昂贵的半导体激光器。由于光纤非常细,难以提供足够的抗拉强度,因此通常做 成结实的光缆。光纤与其它传输介质相比,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光纤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带宽高,目前可以达到1 00Mbps~2Gbps。(2)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无中继器的情况下,多模光纤可传输几公里。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更远,可达几 十公里。(3)无串音干扰,且保密性好。(4)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光纤中传输的是 光信号,所以不但不受其他电磁信号的干扰,也不会干扰其他通信系统。(5)体积小,重量轻。缺点:连接光纤需要专用设备,成本较高, 并且安装、连接难度大。无线电频率通信和红外通信1)无线电频率通信无线电频率是指从1kHz至1GHz的电磁波 谱。在此频段范围中包括短波波段、超高频波段、甚高频波段。无线电频率通信中的扩展频谱通信技术是当前无线局域网的主流技术。 2)红外通信红外通信是以红外线作为传输载体的一种通信方式。它以红外二极管或红外激光管作为发射源,以光电二极管作为接收设备。红外通 信成本较低,传输距离短,具有直线传输、不能透射不透明物的特点。与需调频或调相的微波相比,实现起来较简单,设备也较便宜。红外线与扩展 频谱技术已被国际电工无线电委员会选为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即IEEE802.11标准。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1)微波通信 微波是沿直线传播的,收发双方必须直视,而地球表面是一个曲面,因此传播距离受到限制,一般只有50公里左右。若采用100米高的天线 塔,则传播距离可增大到100公里。为实现远距离传输,必须设立若干中继站。中继站把收到的信号放大后再发送到下一站。微波受到的干扰比短 波通信小得多,因而传输质量较高。另外微波有较高的带宽,通信容量较大。与远距离通信电缆相比,微波通信投资小,可靠性高,但隐蔽性和保密 性差。2)卫星通信卫星通信以空间轨道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地球站作为终端站,实现两个或者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长距离 大容量的区域性通信及至全球通信。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区域大、灵活、可靠、不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等独特优点。以覆盖面积来讲,一 颗通信卫星可覆盖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多;若在地球赤道上等距离放上三颗卫星,就可以覆盖整个地球。7.2.4简单的网络连接准 备工作布线双绞线网线的制作安装网卡及驱动程序设置计算机网络标识设置互连使用的协议组网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联网用的设备器件是否准备好,包括服务器、工作站、集线器(或交换机)、网卡及驱动程序、服务器及工作站所用操作系统等软件、双 绞线、RJ-45接头。其次:检查工具及辅助用品是否准备好,如网线钳、不干胶贴、布线槽及固定网线的U形钉等。布线 布线工作要有很好的计划,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所用电缆弯曲半径、信号衰减、特性阻抗、近端串音等。对于大型的网络系统的综 合布线要考虑水平布线、垂直布线、电缆技术条件等诸多方面。综合布线系统是有章可循的,在国际上有ISO/IEC11801规范;北美有A NSI/EIA/TIA568A规范;欧洲地区有EN50173规范;施工安装有EIA/TIA569规范;测试有非屏蔽双绞线敷设系统 现场测试传送性能规范ANSI/TIA/EIAPN3287即TSB67等。具体的双绞线网线制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双绞线的4对 8芯网线按一定规则插入到水晶头中,用专用压线钳压紧即可。网线制作的难点在于不同用途的网线跳线规则不一样,涉及到直通网线和交叉网线两 种。EIA/TIA568A和568B的标准直通网线的制作先用网线钳把双绞线的一端剪齐,然后用网线钳 划开并剥去双绞线的保护胶皮,即可见到双绞线的棕/棕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4对8条芯线。把4对芯线按表7-1的标准线序一字 并排排列,把每条芯线拉直,再用网线钳垂直于芯线排列方向剪齐,如图7-13所示。然后把剪齐、并列排列的8条芯线对准水晶头开口并排插入 到水晶头的底部(水晶头号序如图7-14所示),检查无误后,将插入网线的水晶头放入网线钳压线缺口中,用劲压下网线钳手柄,使水晶头的插 针都能插入到网线芯线之中,与之接触良好。至此,网线的一端就做好了。按照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芯线排列顺序制作双绞线的另一端,即完成整条 网线的制作。可以用网线测试仪对做好的网线进行测试。直通网线通常用于从集线器或交换机、墙上信息模块到计算机的连接。交叉网线的制 作虽然双绞线有4对8条芯线,但实际上在网络中只用到了其中的4条,对应水晶头的第1、2和第3、6脚,它们分别起着收、发信号的 作用。交叉网线是指网线的芯线排列为网线一端的第1脚连另一端的第3脚,网线一端的第2脚连另一端的第6脚,其他脚一一对应。制作交叉线 的方法是,用适合长度的双绞线和2个水晶头,一端采用T568A标准(线序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另一端采用T5 68B标准(线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也就是把双绞线的一头的1和3、2和6分别调换位置。这种交叉网线一般 用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级连、两台计算机组成的对等网的直接连接等情况下。安装网卡及驱动程序打开计算机安装并固定网卡。启 动计算机,安装网卡的驱动程序。设置计算机网络标识Windows2000利用网络标识来区分网络上的计算机,包括计算机名、工作 组或隶属域两项内容。设置步骤如下:(1)在“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打开“控制面板”;(2)双击“系统”图标,打开“系统特 性”对话框;(3)单击对话框中的“网络标识”标签;(4)在“网络标识”选项卡中,显示出当前的Windows2000系统安装时 缺省用来在网络上标识该计算机的计算机名称和所在的工作组或域的名称,点击“属性”按钮;(5)在弹出的“标识更改”对话框中,输入用户 为计算机定义的新名称、用户希望加入的工作组或想隶属于的域的名称。在同一工作组中,不同的计算机必须有不同的计算机名,否则网络将 无法正确识别计算机。如果网络中的计算机较多,则可将计算机合理地分为几组,使用户能更加方便地访问其他计算机。设置互连使用的协议 可以选择NetBEUI网络协议组网,特点是简单,目前已很少使用。若使用TCP/IP协议组网,网络中每台计算机都要安装TCP/ IP协议,并拥有惟一的计算机名和IP地址7.3Windows2000的网络功能7.3.1本地连接7.3.2 网上邻居7.3.3设置共享资源7.3.4共享和使用打印机7.3.1本地连接网络组件右键单击“ 本地连接”图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要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必须在机器上安装相应的网络组 件。Windows中提供了三种组件,实现不同的网络功能。只有安装了“Microsoft网络客户端”组件,计算机才能够访问局域网络资 源。“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组件可以使得计算机能够向网络提供文件和打印共享服务,否则本机的资源将不能够共享出去 。如果计算机需要连接到Internet,必须安装“Internet协议(TCP/IP)”组件,并进行相应的配置。在网络组件列表中, 如果有某种需要的组件未出现,可单击“安装”按钮来安装。如果选中“连接后在任务栏中显示图标”复选框,任务栏中将显示本地连接图标T CP/IP协议的设置在“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单击“Internet协议(TCP/IP)”选项,然后单击“属性”按钮,将弹 出“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如右图所示:在该对话框的“常规”选项卡中有“自动获得IP地址”和“使用下面的 IP地址”两个单选按钮。如果网络中的服务器中启动了DHCP服务,可选择“自动获得IP地址”。如果没有DHCP服务器,或者需要固定的 IP地址,可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并在“IP地址”和“子网掩码”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要连入Inte rnet,还需要设置“默认网关”和“首选DNS服务器”的IP地址。检查网络配置完成对“网络和拨号连接”的配置后 ,如何来检查配置是否成功呢?Windows2000提供了三个系统命令:Ipconfig、Ping、Tracert。 要使用这三个命令,需要切换到命令行方式,方法是:在“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附件”,单击“命令提示符”。IPCon fig命令IPConfig命令用于检查当前TCP/IP网络中的配置情况,常用格式为“IPConfig/all”,可显示本 机的主机名、物理地址、IP地址等的配置参数。屏幕信息如下:HostName............:sdca-lzh( 计算机名)PrimaryDNSSuffix.......:NodeType...........:M ixedIPRoutingEnabled.......:NoWINSProxyEnabled... .....:NoEthernetadapter本地连接:Connection—specificDNSSu ffix:Description.......:RealtekRTL8139FamilyPCIFastEthernet NICPhysicalAddress.....:00-01-02-2A-0A-52 (网卡的物理地址)DHCPEnabl ed.....:NoIPAddress.......:211.64.108.1 (IP地址)SubnetMask.. ....:255.255.255.0 (子网掩码)DefaultGateway....:211.64.108.254 (默认网关)DNSServers......:211.64.104.1 (域名服务器)Ping命令Ping命令用于监 测网络连接是否正常。使用该命令可以向指定主机发送ICMP回应报文并监听报文的返回情况,从而验证与主机的连接。Ping命令的格式是: Ping<要连接的主机的IP地址>TCP/IP协议预留了一个诊断地址(127.0.0.1),发往该地址的信息将发回到信息的发 送处。利用Ping127.0.0.1命令可以检查TCP/IP协议的安装情况。用Ping<默认网关IP地址>命令检查本地主机是 否可以和默认网关进行通信。用Ping<远程主机IP地址>命令检查本地主机是否可以通过路由器和远程主机进行通信。用PingS服务器IP地址>命令检查与DNS服务器的连接情况。例如,在c:\提示符下输入命令:pingwww.cernet.edu.cn 返回结果为:Pingingwww.cernet.edu.cn[201.112.0.36]with32byte sofdata:Replyfrom202.112.0.36:bytes=32time=20msTTL=247P ingstatisticsfor202.112.0.36:Packets:Sent=4,Received=4,Lost=0 (0%loss),Approximateroundtriptimesinmilli-seconds:Minimu m=15ms,Maximum=20ms,Average=16msPing命令自动向目的主机发送一个32B的消息,并计算目的站点响 应的时间。该过程在默认情况下独立进行4次。响应时间低于400ms即为正常,超过400mS则较慢。如果返回Requesttimed out信息,则意味着目的站点在1s内没有响应。如果返回4个Requesttimedout信息,说明网络不通或该站点拒绝Pin g请求。如果在局域网内执行Ping不成功,则故障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线是否连通、网卡配置是否正确、IP地址是否可用等;如果执 行Ping成功而网络无法使用,那么问题可能出在网络系统的软件配置方面。Tracert命令Tracert可以判定数据到达目的主 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路径上各个路由器的信息。基本使用格式为:Tracert目的主机的IP地址或主机名例如输入命令Tracert WWW.cernet.edu.cn,应答信息如下:Tracingroutetowww.cernet.edu.cn[20 2.112.0.36]Overamaximumof30hops:1<1ms<1ms<1ms 211.64.109.25421ms1ms1ms202.194.99. 69''山东大学校园网出口路由器3<1ms<1ms1ms202.112.53.214 8ms9ms10ms202.112.36.217517ms16ms17m s202.112.36.137616ms18ms202.112.53. 177719ms20ms21mscd1.cernet.net[202.112.53.74] ''cernet结点路由器819ms16ms202.112.1.1939 16ms16ms15msgalaxy.net.edu.cn[202.112.0.36]''中国教育 网Tracecomplete本地连接状态在任务栏中双击本地连接指示器,打开“本地连接状态”对话框,如图7-19所 示。对话框中显示了本地连接的连接状态、持续时间、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情况。单击“属性”将打开如右图所示的“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若单击“禁用”按钮,本地连接指示器将从任务栏中消失,将不能使用“本地连接”上网。要重新启用本地连接,单击“开始”按钮,选择“设置 ”→“网络和拨号连接”,双击“本地连接”图标,将重新启用本地连接。7.3.2网上邻居“网上邻居”主要用来进行网络管理, 通过它可以添加网上邻居、访问网上共享资源。计算机连接到网络后,打开“网上邻居”可以显示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共享资源,并可访问整个网 络、访问本地机所属的工作组。要打开“网上邻居”,双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打开“网上邻居”文件夹,如右图所示。访问 整个网络在“网上邻居”文件夹中,双击“整个网络”图标,在打开的“整个网络”窗口中,选择“全部内容”,双击“Micro softWindows网络”图标,可以显示网络中所有的工作组和域,如右图所示。用户可以双击某个工作组或域来显示这个工作组或域中的 计算机。访问本地机所属的工作组如果需要查找的计算机和本机属于同一个工作组,可以双击“邻近的计算机”图标,将显示 本机所在工作组或域的所有计算机列表。用户双击网络中某台计算机图标,即可登录到该计算机,对它的共享资源进行访问。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 需要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的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对所连接的计算机的操作和对本地计算机的操作相同。在登录到其他机器的过程中, 根据要登录的计算机是否隶属于工作组或域以及安装的操作系统的不同,登录过程也不相同。如果该计算机隶属于域,必须要有该域的用户账户。如 果要登录的计算机隶属于某个工作组,并且安装的是Windows2000操作系统,则需要有该计算机的本地账户。在“输入网络密码”对话 框,表明要登录的计算机的来宾(Guest)账户已经停用,可以利用“计算机管理”工具重新启用该计算机的来宾账户。7.3.3设置 共享资源安装了“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组件的计算机,若需要向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提供共享服务,让 其他成员访问本地资源,还必须设置资源共享(共享文件夹、共享驱动器、映射网络驱动器、共享打印机)。共享文件夹(l)在 “我的电脑”或“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在要设置共享的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共享”命令,弹出如右 图所示的对象共享属性对话框;(2)选中“共享该文件夹”,并输入“共享名”,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共享设置。用“用户数 限制”选项可以设置允许同时访问该资源的用户的最大数量。点击“权限”按钮可以用来设置其他人通过网络访问该文件夹时允许或拒绝的权限。点 击“缓存”按钮可以指定其他人是否能够脱机使用该共享文件夹。若要去掉某文件夹的共享属性,停止共享,选中不共享该文件夹”后单击“确定” 按钮即可。共享驱动器(1)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中,右键单击要设置成共享的驱动器的图标,如驱动器D,在弹出的 快捷菜单中单击“共享”选项,弹出共享属性对话框。(2)单击“共享该文件夹”,可以看到驱动器D的“共享名”为“D$”。 在Windows2000中,每个磁盘驱动器都是缺省的共享资源。“共享名”后面有“$”字符,在网上邻居中就不会列出。要想共享此驱动 器给其他用户访问,就必须新建一个共享资源。(3)单击“新建共享”命令按钮,弹出如图7-26所示的“新建共享”对话框。在该 对话框里输入一个共享名及备注信息,然后单击“确定”按钮。(4)看到驱动器的“共享名”被修改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共享 设置。当然,用户也可以设置访问该共享资源的用户数及用户的访问权限。系统缺省的用户数是允许“最多用户”访问。可设置“共 享权限”包括允许或禁止“读取”、“写入”和“完全控制”。若只选择允许“读取”,则网络上的用户就只能读取这台计算机的驱动器D中的内容 。若选择允许“完全控制”,则网络上的用户将能够读取、创建、修改、删除这台计算机驱动器D上的文件或文件夹。映射网络驱动器 工作中,可以为某个共享文件夹分配一个驱动器号,以方便使用,该驱动器称为映射网络驱动器。使用映射网络驱动器会让用户感觉操作网络就像操 作本机的磁盘一样方便。可以按照下述步骤为一个共享文件夹映射网络驱动器。(1)在桌面上双击“网上邻居”图标,打开“网上邻居”窗口, 找到要映射网络驱动器的文件夹所在的计算机,双击该图标,显示该机上的所有已设为共享的文件夹;(2)在要映射网络驱动器的文件夹(如C CH)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映射网络驱动器”选项,打开“映射网络驱动器”对话框;(3)在“驱动器”下拉列表框中 选择一个驱动器号(假设选“I:”),如果希望下次登录时自动建立同共享文件夹的连接,可选择“登录时重新连接”复选框,设置完后,单击“ 完成”按钮。打开“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就会发现“我的电脑”中多了一个驱动器I,通过该驱动器可以访问Computer12计 算机上的共享文件CCH,就如同访问本机的磁盘一样。如果要断开映射的网络驱动器,可以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然后选择“工具”菜单中的“ 断开网络驱动器”,打开“断开网络驱动器”对话框,在“请选择您要断开的驱动器”列表框中选择要断开的网络驱动器,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断开网络驱动器。也可以在要断开的映射网络驱动器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断开”。7.3.4共享和使用打印机 网络中的多数计算机没有连接打印机。要使用与其他计算机相连的打印机打印文件,可以通过使用共享文件实现,但需要两台计算机上安装相似的应 用软件,并不方便。一般地,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其他计算机上的共享打印机来打印自己的文档,也可以把自己的打印机设置为共享打印机,供其 他用户使用,提高打印机的使用效率。共享和使用网络打印机可通过如下几个步骤来完成。安装网络打印机共享本地打印机安 装网络打印机(l)在“开始”菜单中选择“设置”→“打印机”,打开“打印机”窗口;(2)双击“添加打印机”图标,启动“添加打 印机向导”,单击“下一步”,打开“本地或网络打印机”对话框;(3)选中“网络打印机”,单击“下一步”;(4)如果已经知道共 享打印机的名称,可以直接输入到“名称”文本框中,否则,可以单击“下一步”按钮;(5)选择一个共享打印机,单击“下一步”,然后就像 安装本地打印机的驱动程序一样选择要添加的打印机的厂商和型号,安装上该打印机的驱动程序;(6)最后在完成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 成功地在本地计算机上配置了一台共享打印机后,该打印机图标将出现在“打印机”窗口中。共享打印机的使用方法和本地打印机一样, 也可以设置为默认打印机。共享本地打印机如果要使自己计算机上的本地打印机能供网络中其他用户使用,需要将它设置为共享打 印机。设置方法与具体步骤如下:(1)在“开始”菜单中,选择“设置”→“打印机”选项,打开“打印机”窗口,在“打印机”窗口中右键单击本地打印机的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共享”命令,打开本地打印机属性对话框;(2)在“共享”选项卡中,选中“共享为”单选按钮,然后输入打印机的共享名;(3)单击“确定”按钮,网络共享打印机即被设置完成。其他网络用户是否可以通过这台打印机打印,这还要看打印机的“安全”设置。在本地打印机“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安全”选项卡,选中用户组中的“Everyone”,则在窗口下半部的“权限”窗口中可以看到该组的权限是允许“打印”,这表明只要有权限登录到本机的用户都可以使用打印机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RJ-45引脚号12345678?EIA/TIA颜色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编号T3R3T2R1T1R2T4R4功能发送接收发送空空接收空空?EIA/TIA颜色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编号T2R2T3R1T1R3T4R4功能发送接收发送空空接收空空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要使用Windows2000上网,首先要对“网络和拨号连接”进行设置。在“开始”菜单中,选择“设置”→“网络和拨号连接”选项,打开“网络和拨号连接”对话框,如图7-16所示。“本地连接”是指利用网卡和网线与局域网的连接。如果计算机上安装了网卡,系统将自动检测并建立“本地连接”,用户可以修改“本地连接”的属性来决定本机登录到网络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1.网络组件2.TCP/IP协议的设置3.检查网络配置4.本地连接状态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网卡又叫网络适配器(NIC),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连接设备之一,如图所示,一般插在机器内部的总线槽上,网线则接在网卡上。下面我们主要从其作用和分类两个方面来介绍网卡。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结束计算机文化基础图7-1计算机网络示意图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