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几个数据中,与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身高最接近的是()
A、160cmB、16.0umC、1.60dmD、0.160Km
2、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D、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3、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物的是()
A、必须是静止的物体B、必须是运动的物体
C、可以是研究对象本身D、可以是除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
4、下列各刻度尺完全不能使用的是()
A、分度值是1cm的直尺B、零刻度已磨损的刻度尺
C、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D、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5、某人向北行走,感觉到无风,但观察周围的树叶确实被风吹动,此时风向是()
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
6、如图2—1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
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上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
是()
A、V甲>V乙B、V甲<V乙
C、V甲=V乙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7、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8、关于力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运动
B、如果物体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D、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处于静止
10、牛顿第一定律()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只是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规律
D、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
10、下面几个事例中,对我们产生不利作用的惯性是()
A、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击几个,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B、浇地时用手向前送水瓢,瓢静止后,瓢里的水飞落前方到土地上
C、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路程
D、车突然停止时,乘客会倒向车行进方向
11、如图2—2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有()
12、一个小孩子用30N的力拉一个大人,大人未被拉动,则大人拉小孩的力是()
A、0NB、小于30NC、等于30ND、大于30N
13、如图2—3所示,湖面上相距一定距离的两只完全
相同的甲、乙两条小船,船上各坐一质量相等的人,
绳子把两船头相连,当甲船的人用力拉绳时,将会
出现()
A、乙船向甲船驶来B、甲船向乙船驶来
C、甲、乙两船互相靠拢D、甲、乙两船一定静止不动
14、起重机的钢绳上吊着一个重为G的物体,钢绳的拉力为F,则()
A、物体静止时F=GB、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F>G
C、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F<GD、物体水平匀速移动时F>G
15、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2: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
A、4:3B、1:3C、3:1D3: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那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物理知识所致。如图2—4是测量乒乓球直径的一种方法。此乒乓球的直径是cm。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以
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
3、小红从A地步行到B地,如果她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0.8m/s,
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1.2m/s,则她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如图2—5所示,是某汽车运行过程中速度仪的照片,它表示汽车运动的速度是。
4、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
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的作用是的。此外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5、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必须助跑一段距离是为了使其在起跳时具有一定的,在起跳后由于,从而跳得更远。钢笔不下水,可以甩一甩,这种方法属于的应用。
6、一架直升机受到的重力为2×104N,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匀速上升时,螺旋浆产生的举力是N;匀速下降时,螺旋浆产生的举力是N,静止不动时螺旋浆产生的举力是。
7、一列火车行驶在某段铁路上,坐在车上的乘客发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向胶滚动,说明火车正在,若小球向右滚动说明火车正在。
8、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是通过控制力的,,来实现的。
三、探究、实验、作图题(共17分)
1、如图2—6所示是用照相机对着同一卡车连续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知卡车在警示牌下发生了变化,因而卡车是的。(2分)
2、如图2—7所示,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3分)
3、如图2—8是工人师傅用50N的推力作用在A点上,水平向前推小车,作出小车所受推力的示意图(2分)
4、如图2—9所示,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用同一小车从
同样高度的同样斜面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
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6分)
(1)为什么要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
(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
。
(3)从这个实验中,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
5、如图2—10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在运动
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可获得合理的信息有:(4分)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信息三:。
三、简答题(共8分)
1、站在滑板上的甲、乙两位同学相对而立,如图2—11
所示,甲同学用60N的力推乙同学,你认为将会出现什
么现象?并加以解释。(4分)
2、冬天,人在结了冰的道路上走路时,若不小心摔倒,这时人会朝什么方向摔倒?为什么?(4分)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长80m的列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铁桥,桥长920m,那么列车完全通过大桥共用时间为多少S?
2、小明坐火车外出旅游,他总是听到车轮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于是,他拿出电子表,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开始计时,测出在50s内听到了45次撞击声,他又请教列车员,了解了每一根钢轨的长度为25m。小明利用这些数据很快估算出了当时火车行驶的速度,请你也算一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二)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