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京西山八大处公园(下)
2013-03-19 | 阅:  转:  |  分享 
  
北京西山八大处公园





一处长安寺、三处三山庵、四处大悲寺、五处龙泉庵、六处香界寺、七处宝珠洞、八处证果寺、八大处公园、映翠湖与印谷、石雕展







[Amberdemo]





六处香界寺







一处长安寺、二处灵光寺、三处三山庵、四处大悲寺、五处龙泉庵、六处香界寺、八处证果寺、八大处公园、映翠湖与印谷、石雕展







[Amberdemo]





三处三山庵



三山庵是八大处的第三处,因地处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三山之间而得名,三山庵始建于金代天德三年(1151年),清朝乾隆年间重修,是一所座南朝北红墙灰瓦的四合院落。

山门殿三间门上悬一新立匾额上题“三山庵”。两侧分别各开一便门。正对山门是五间大殿,内供释迦牟尼塑像,是三山庵的大雄宝殿门楣上方“是大世界”横匾是今人新制。

大雄宝殿门槛下方有汉白石阶一块,名为“水云石”,是一块年代已久的天然汉白玉石,经过悉心打磨后的石面惊现出了一幅动人的“水云图”,上有深浅、浓淡、焦湿的墨色天然纹理,交织成远山、近水、飞瀑、流云,还有疏密相间的山林,林中还不乏奔突的猛虎,惊恐的麋鹿和翘首四望的猕猴,潺潺流淌着的小溪旁有头戴竹笠、身披蓑衣的渔翁在垂杆野钓,遇水即现颇耐人寻味。

东厢后门有一轩与之相连,轩上匾额题“翠微入画”,为楚图南所书。两边有抱柱联一副曰:“远水近山澄雾色,清风明月净禅心”,愿为长白舒鲁氏手笔,轩内曾有一横匾,上有乾隆帝六子永瑢所书“建阳半幅精庐”,今已无存。

此处地势朗豁,视野极开,纵目远眺,山光景色如在画中,清雍正、乾隆年间有高僧达天通理禅师曾在此研磨禅理,著书立说一时名噪遐迩。



三山庵山门





三山庵大雄宝殿





三山庵水云石





龙洗盆:是皇帝用来洗手健身用的,盆的底部有4条活灵活现的龙用两手磨搓两边扶手,盆内水花飞溅,可搓出4朵、6朵、8朵水花,就像龙在碧水中随波畅游,同时会感到手掌发热发麻,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养生健身的目的。





古钟





一处长安寺、二处灵光寺、四处大悲寺、五处龙泉庵、六处香界寺、七处宝珠洞、八处证果寺、八大处公园、映翠湖与印谷、石雕展







[Amberdemo]





曲阳石雕展





雕刻之乡

在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古北岳恒山弯曲之阳有一块神奇的土地,镶嵌着三颗耀眼的明珠——雕刻、定瓷、北岳庙三大文化瑰宝。她就是举世闻名的“雕刻之乡”河北曲阳县。曲阳历史悠久,秦代时置县,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最古老的县之一。曲阳地理位置优越,南距石家庄90公里,北距北京180公里,京昆高速、保阜高速穿境而过,处在京津、渤海经济环圈内。曲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雕刻、定瓷、北岳庙三大文化瑰宝相映生辉。曲阳雕刻艺术起源于汉代,兴于唐代,盛于元代。德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根深叶茂的雕刻文化,两千多年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曲阳雕刻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瓷艺术始源于唐代,盛于宋代,毁于元代。苏轼有诗盛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北岳庙为汉代至清代初历代皇帝祭祀北岳恒山之所,现已加盟五岳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曲阳雕刻

※秦末汉初,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著有《雕刻天书》,并将其传给曲阳人宋天昊、杨艺源,从此石刻在曲阳落地生根。

※元代,曲阳著名雕塑家杨琼在督造元大都期间使曲阳石刻扬名天下。

※清末,曲阳石刻艺人刘普智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银奖,曲阳石刻开始走出国门。

※新中国成立,曲阳雕刻艺术家卢进桥、甄彦苍把雕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1995年,曲阳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

※2005年,东方雕刻城被世界雕塑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石雕第一城”。

※2006年,“曲阳石雕”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授予雕刻大师卢进桥、甄彦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8年,曲阳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处长安寺、二处灵光寺、三处三山庵、四处大悲寺、五处龙泉庵、六处香界寺、七处宝珠洞、八处证果寺、映翠湖与印谷、八大处公园





[Amberdemo]





四处大悲寺



大悲寺是八大处的第四处,位于三山庵与龙泉庵之间的山腰处,相传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不晚于1033年),最初称隐寂寺。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和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两度修缮,康熙帝手书赐名大悲寺。

该寺坐西朝东,正对山门有古楸两株。整个院落为三进四合,山门殿有石额“敕建大悲寺”(敕音斥)为清康熙帝御笔。山门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山门后卫大雄宝殿,殿前有明代铁皮竹两池,清翠欲滴,殿内正中供奉三世佛,两侧为十八罗汉塑像。罗汉全称是阿罗汉,是梵文的译音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杲(音高)位,十八罗汉塑像形态各异,道气深沉,栩栩如生,被誉为旷世珍品,这组神像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的杰作,史籍称赞此人“凡名刹所塑泥质或铜铸佛像均出自他手,其神韵逼真,天下称颂”。元朝皇帝曾赐宫女为妾,擢(音镯)拔他为昭文馆大学士。十八罗汉像皆以檀香木粉和精砂为胎,虽已700多年,至今仍不时散出绕梁香气,各庙寺的十八罗汉造像可与之比肩者可谓绝无仅有。

大雄宝殿后为圆通宝殿,悬梁横匾“悲源海”,两柱有联语:“不动道场东方成邱墟;琉璃世界西向现弥陀”,殿内供彩塑观音菩萨坐像,此殿前有两株参天古银杏树,粗有数围枝繁叶茂,树龄高达八百余年。

最上一层为大悲阁,原供观音木雕像今已无存,殿前现存一株文冠果树甚是稀有。



大悲寺山门





大悲寺大雄宝殿





大悲寺大雄宝殿





大悲寺圆通宝殿:大悲寺圆通宝殿,该殿创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该殿面阔五间,额题“悲源海”,联曰“不动道场东方成坵墟;琉璃世界西向现弥陀”,额联题字皆为当代书家手笔,殿中供奉观音大士彩塑坐像,形容悲悯(音敏),直若慈母,佛教称其为救世最切之菩萨,能现33化身,救72大难。传说遇难众生只要一心念诵菩萨名号观音大士既能前往救助。





大悲寺古银杏树





大悲寺古银杏树:银杏树也叫白果树,这两株雄性银杏树为元代所植,树龄已有700余年,经数代僧侣精心护养,迄今仍枝繁叶茂,夏日里翠叶遮天,浓荫可蔽庭院;深秋时黄叶纷落,遍地碎金。早年间大悲寺僧人为聚敛人气,落叶时节故意把铜钱散布于黄叶里,招引来很多顽童戏耍寻找。跟随大人们到银杏树下的孩子不时有所收获。后来人们把那些厚厚的铺在寺院中的黄色杏叶叫成了“黄金炕”。佛教有“点灯见佛性”之说,即指佛灯,也就是灯的智慧和境界,即“开悟”。点灯是敬佛很好的表现形式,象征广爱博施,人有了明亮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点灯供于佛前预示“一路能照千年明”。





大悲寺大悲阁:最上一层为大悲阁,原供观音木雕像今已无存现改为药师殿,殿内居中供奉的是药师佛,两边各有肋侍,左侧是日光菩萨,右侧是月光菩萨,合称为“药师三尊”或“东方三圣”。殿两侧是十二神将,又叫“十二药叉”,据说这十二将按照十二生肖配合十二时辰昼夜值班,各生肖显现于神将头盔之上,人间众生若按自己的属相膜拜,便可得到对应神像的庇佑,殿内所供造像皆为21世纪初所塑,以香樟为胎,外表飾以纯金。





一处长安寺、二处灵光寺、三处三山庵、五处龙泉庵、六处香界寺、七处宝珠洞、八处证果寺、八大处公园、映翠湖与印谷、石雕展







[Amberdemo]





五处龙泉庵



龙泉庵又名龙王堂,位于大悲寺西北,始建于明朝仁宗洪熙乙巳年(1425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该处发现一泓清泉,遂修建了一座龙王庙,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再次重修。

全庵共有五个院落,分为上中下三层,除主殿龙王堂外,还有卧游阁、听泉小谢、闻妙香院和华祖院。整个院内松高柏阔如云蔽日,夏日里凉爽异常,极易消暑。

此庵山门小巧,入山门即得一方池,泉水不断从池中龙口处流出,注入池内,该泉名曰“甜水泉”,四时不涸(音和),池左有听泉小榭,若深秋来此入榭小憩(音器),便可一边品茶一边听泉一边赏红叶,悠然如入仙境。

上方为龙王堂;北院原称慧云寺,该院八十年代改成“龙泉茶社”,四季开放,以天然的泉水沏出的香茶别有一番滋味,夏秋时节回头客极多。闻妙香院、华祖院、卧游阁一改他用唯有苍松翠柏数株可为观赏。



龙泉庵山门





龙泉庵方鱼池





龙泉庵方鱼池泉水





龙泉庵水井





龙泉庵龙王堂





龙泉庵又王堂:龙泉庵龙王堂创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殿堂为硬山大脊结构,堂前抱厦为卷棚顶,构造十分别致,堂前悬联“圣德施恩涤雨露;神威乘泽仰云霓”;厦前垂抱柱联“威镇蛟鼍(音拖)依泽国;德施江海赖安澜”,极尽崇拜称颂之意。堂中供奉泥质彩绘群像,中间为龙王面呈威严貌似帝王。旁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这幅造像为今人所塑,与旧时相比似无太大差别。





龙泉庵文昌殿:该建筑为明代洪熙年间创建的惠云禅林(也叫惠云堂)的山门殿。主建筑为硬山卷棚箍头脊式结构,前檐采用障日板结构,门窗为壶门式造型,精巧而美观。前后檐下分别悬有木质横匾“俯瞰大千”(瞰音看)、“得月先”。殿中供奉禅宗寺院的护法神关公。此关帝像长髯飘飘威风凛凛,大有傲视群魔的气魄。左右肋侍分别是周仓和关平。关公像后边是手持降魔宝杵(音楚)的护法神将韦驮,分外威武。





一处长安寺、二处灵光寺、三处三山庵、四处大悲寺、六处香界寺、七处宝珠洞、八处证果寺、八大处公园、映翠湖与印谷、石雕展







[Amberdemo]





一处长安寺





长安寺位于翠微山脚下,创建于明代,1957年10月28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中有两株奇松虬枝霜干,传为元代所植,有“大仙”之誉。



长安寺山墙





长安寺





长安寺山门

邵德臣摄影编辑





二处灵光寺、三处三山庵、四处大悲寺、五处龙泉庵、六处香界寺、七处宝珠洞、八处证果寺、八大处公园、映翠湖与印谷、石雕展





[Amberdemo]





映翠湖与印谷





映翠湖















中华精印谷







































一处长安寺、二处灵光寺、三处三山庵、四处大悲寺、五处龙泉庵、六处香界寺、七处宝珠洞、八处证果寺、八大处公园、石雕展





















TrialversionofABCAmberCHMConverterhttp://www.processtext.com/abcchm.html



TrialversionofABCAmberCHMConverterhttp://www.processtext.com/abcchm.html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