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语文教学,就是打造一种生活
2013-03-20 | 阅:  转:  |  分享 
  
语文教学,就是打造一种生活

——浅谈语文能力如何训练

在和一位家长聊天时,家长谈道:“我的小孩的基础好,阅读理解有点麻烦就是提高不了,不知道怎么办作文总是中间还行结尾太快。现在年级了,有点急。我的建议:对于作文,给孩子准备个“采蜜本”——让孩子用手“阅读”,而且强调寻找接近自己实际的、符合考试标准的文章。完整地摘抄,包括标点。不能只抄好词,要完整的文章这样才能规范,形成作文的概念。让孩子对好作文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从而规范其写作。还有就是词语、句子、文章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只摘抄部分,孩子目前是没办法联系起来的,用不到自己的文中,就对自己的文章没有作用,我们也曾经摘抄过好词句,直到高中、大学才会用一些。《作文书》对于学生学语文就像是大米饭,他甚至比语文书还重要。孩子可以喜欢吃麦当劳,但一定也要吃大米饭这是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孩子已经不知道使用也不知道如何科学使用学习的工具和学习资源了!这很危险!

摘抄一段时间等他有了文章的概念后,开始引导他——改写急不来,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怎么指导改写呢?开始直接在《作文书》上修改,最好使用标准修改符号,也可出现自己的特有的符号。

第一阶段:改时间、改地点、改人名,改人称;

第二阶段:改数量词、改名词、改形容词,改副词;

第三阶段:改人物语言、改人物动作改人物神态,改人物心理活动等。

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能做多少先做多少,一步一步来,关键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修改文中每个句子,把每个句子都变成自己的东西。好,到时拿文章对照实际的试着让他慢慢改。写景类的文章修改时,注意还要关注“的”“地”“得”之前的两字、三字、四字词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近义词或反义词。这样会不会有个误区,形成了他写作的依赖呢?你大可以放心去做,所有的学习都是模仿的过程,都要经历“赏”

“模仿”——“创作”的过程,模仿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创造,这样孩子会的更高更远!不用担心他依赖,依赖学习资源和工具又有什么不好呢?是要孩子用“笔”阅读作文书,用“心”阅读生活这本“书”,反复思考这两本书之间的微妙联系。修改就是要将这两本书的融为一体,最好、最直接的思考。最开始一定要引导孩子逐句改,一句一句地让他联系自己的生活,直到改完一篇文章在他写不好日记的时候先每天让他就在作文书上用修改符号改就好。周末把这一周修改的最满意的写在周记里。修改完一本书,就不再修改,进行第三步——模仿。模仿时,日记、周记很重要。但是写日记是有弊端的,就是每天孩子的作业很多没有足够时间,孩子写日记往往为了完成作业,这样就不好了。日记要像我们每天更新qq签名或说说一样,带有发表的意思。重点抓每周的周记,整理本周的“签名”和“说说”的内容,寻找和自己这个经历相关的大量文章、资料阅读后,完成这个文学作品而不是作业。先从人物、景物还是事物开始训练?写什么都离不开人,所以最好先过人物描写关。你能指导最好,特别是提示语与标点的运用,这是入门,不掌握好以后就很难。配合标点符号训练,特别强调提示语位置变化后标点的变化。在训练人物描写时,重点训练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先改写、模仿、最后再自由写,符合生活实际就好。

生产工具——蒸汽机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世界经济的大飞跃。学习工具的科学使用和学习资源的有效运用才能带来学习力的重大飞跃。老师怎么教孩子都不如教会孩子并监督孩子高高兴兴使用这些工具和资源。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也要学会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并不是批评就不好,这二者必须交互作用,互相促进。有的家长从来不管孩子,突然检查一次孩子,不满意就打和骂是最要不得的。对于孩子的态度我们“推推”式,对于孩子学习的结果要“拉拉”式,态度不好一定要批评,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怎样都需要表扬。记住检测的标准是:努力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孩子看看皮皮鲁对训练思维是有帮助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是不错的,特别是他提出的从训练孩子的“眼”“耳”“手”“足”等去训练孩子的写作的概念我是极为赞同的。思维训练对作文的第四步——创作很重要。

这样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听见别人听不见的
献花(0)
+1
(本文系荷塘阅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