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4 故宫博物院
2013-03-26 | 阅:  转:  |  分享 
  
《故宫博物院》同步训练

【学习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习题演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矗立(chù)琉璃(liú)B.湛蓝(zh4n)藻井(z4o)

C.击磬(qìnɡ)金銮殿(lu2n)D.蟠龙(p2n)中轴线(chóu)

2.解释画线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课文填空。

(1)故宫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____________年历史了。这是_____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_____。

(2)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轴线。

4.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一)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二)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多处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一句“宏大壮丽”、“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兰西县长江一中/八年语文第一学期训练题









32









献花(0)
+1
(本文系长江一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