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题目 藤野先生 总课时 3 学校 长江一中 教者 刘晓静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设计来源 自主、网络 教学时间 教
材
分
析 《中学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要体验情感,领悟主题,得到启示,能够正确评价作品,并且会品味语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叙述类文学作品,选用鲁迅的《藤野先生》我认为比较恰当,但是难度较大。鲁迅在文中回顾了留学日本的经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贵品格,又把爱国情感融汇其中,很巧妙。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阅历较浅,二是心理不够成熟。
鲁迅在写作时,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说的与他想的往往不同。
鉴于以上原因,课上要多用阅读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师的讲授引导下,看清文中的鲁迅。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归纳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点。二课时归纳主题,解决句义,突破难点。实际操作时,目标重点难点是交融的。 教
学
目
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
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
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化“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
一
时
一.导入新课
5’
二.整体感知20’
三.理解人物15
四.课堂小结5’
五.布置作业
简介鲁迅及藤野先生导入新课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ēi)油光可鉴(jiàn)标致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托辞喝(hè)采适值抑扬顿挫深恶(wù)痛绝物以希为贵
3、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
4-35段)在仙台
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怀念。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B、为“我”改正解剖图。
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课外搜集有关藤野先生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默读感知
认读释义
清理结构
跳读理解
理清结构理解归纳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速读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5’
二.整体感知
30’
三.课堂小结5’
四.布置作业
5’
1、默写词语、拼音
2、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抓住藤野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
)作者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思想品质?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课外查找鲁迅“弃医从文”的有关资料。
默写思考
圈画整理
答疑
练习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5’
二、理解主题20’
三、探究拓展15’
四、课堂小结5’
五、布置作业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以“研讨与练习”一为凭借,综合所有的理解感悟。
藤野先生
鲁迅
学医---爱国---弃医从文
朗读
理解
合作探究
教学反思:课前交代背景,引导理清课文明暗线索,认识理解本文主旨努力突破难点,揣摩语句,体会语言风格。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化“形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