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隐私和隐私权
2013-03-28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设计

题目 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由于隐私意识淡薄,对哪些属于个人隐私并受法律保护不是很清楚;加上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手段,虽然这些行为可能出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学习个人隐私的具体内容,了解法律对公民隐私的相关规定及保护,有助于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懂得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阅读教材,理解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同学和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其具体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等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权受侵害时的法律救助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叙述:小隐和思思是好朋友。一天,小隐看到思思在写什么,就好奇地问:“你在写什么啊?”思思犹豫了一下,说:“你看吧!”……原来上面写的是思思的一个好朋友盼盼的事情。盼盼的爸爸妈妈昨晚又吵架了,还吵得很凶,盼盼只好躲到思思家做作业。思思正在考虑这件事要不要告诉老师。小隐说,这件事一定要告诉老师。思思同意了,于是两个人一起去找老师,老师听了之后,问思思:“盼盼家住哪里?家里有的电话是多少?我马上和她父母联系”……

想一想:

①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隐、思思和老师的做法?

②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

2、板书框题:???????第一框?人人有隐私

二、讲述新课:

1、人人有隐私

(1)什么是隐私(教材P46页)

想一想:隐私包括哪些内容呢?

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

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情境活动一:

小隐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小红,小隐主动和她交谈,并问她家的电话号码,父母工作,家住哪里等,想和他做朋友,也主动告诉了小红自己家的这些情况。可小红说,这是我的隐私,我现在还不想告诉你。于是有些同学给小隐打抱不平地说:“我们这么小,怎么可能有隐私呢?不告诉我们肯定是有些见不得人的丑事不肯跟我们说。”

议一议:

①隐私就是丑事吗?

②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处理这一议论呢?

A、小红告诉了同学们想知道的情况。

B、小红就是不告诉同学。

(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相关链接1:(见教材P47页链接材料)

???(学生阅读链接材料和教材正文P47页)

相关链接2:(见教材P47——48页链接材料)

???(教师结合链接材料简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2、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情境活动二:

叙述:小隐最近在网上看到以下一则消息:某一黑客黑了一家经纪公司的电脑,并把600名明星的电话号码公布在了网络论坛中,造成众多明星纷纷接到不明电话的骚扰,而自称是“黑客高手”的人士说,这一切不过他们的一场恶作剧游戏。

议一议:

①该黑客是否构成侵权?他侵犯了明星们的什么权利?

②什么是隐私权?(板书)

(1)隐私权的含义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教师讲述:

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那么隐私权都包括哪内容呢?

(2)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情境活动三:

夜深了,天气很冷,小隐一家人睡得正香。这时,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现在他们要求小隐家开门接受检查……

请问:

①你认为小隐爸爸要不要开门?说说你的理由。

②与同学交流你所知道的隐私权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相关链接:(见教材P49页链接材料)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49页材料)

议一议:

①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说理由。

②假如老师或者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



















学生分组讨论































读相关链接









通过举例子,使学生知道隐私

























使学生理解隐私和丑事是两回事,隐私是区别于公共利益,集体利益的











在老师讲解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护隐私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学生明确隐私权的内容,并体会隐私权不容侵犯









使学生知道隐私权是纯个人私事































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通过情景故事的讨论,了解涉及侵犯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引出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并点明我国宪法和刑法对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表述三、课堂小结:四、作业:

献花(0)
+1
(本文系长江一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