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理想
2013-03-28 | 阅:  转:  |  分享 
  
长江一中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理想 课型 综合型 主备 孟宪英 审核 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孟宪英 时间 小组 语文 编号 【学习目标】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重点难预测】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学法指导】 朗读法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31年。早在解放前,他在成都二中读书时,就是一个追求光明、酷爱文学的少年。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十月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窗》,诗歌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组诗《草木篇》,诗歌评论集《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说诗》《十二象》等。自主学习.解释下列词语?离乱:可望不可即:倔强:洗濯:寂寥:绝处逢生: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扒窃()玷污()诅咒()洗濯()

缀连()莹莹()船舶()蜕()倔强()



二、合作探究1、第一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理想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在文章中的起止段落各是多
献花(0)
+1
(本文系长江一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