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最美的彩图3杏林篇
2013-03-28 | 阅:  转:  |  分享 
  
最美的彩图3

杏林篇——李前峰

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药箱,一头挑着干粮;

一根扁担,一头挑着病人,一头挑着阳光。



扁担上的120——最美乡村医生李前峰

简单介绍:

李前峰,男,壮族,33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六景镇八联村人,他出生于一个村医世家,已经是五代行医。李前峰上学后选择了学医,1999年从南宁卫校毕业,在家乡六景镇开了一家诊所,收入不错。后听说镇里的大浪村2300多名壮族村民一直没有村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后,于是志愿前往大浪村做一名乡村医生。

“大浪村共有8个山沟村屯,远的地方一次要走10多公里,很多地方车进不去只能靠步行。进大浪村要翻一座大山,从镇上走进村里需几个小时。李前锋几乎24小时吃住在诊所。他为村民看病收取的医药费很低,还经常给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等患者和特困户、残疾人免费用药。

由于身体劳累过度,2008年5月份,李前峰查出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因换肾需要20多万元,他无力治病。身患重症后他瞒着家人,瞒着乡亲,每天,怀里依然挂着腹膜透析袋坐班看病,照样出诊治疗。

在做透析治疗的同时,他依然翻山越岭,到8个自然村去为村民送药看病。慢慢的,透析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差,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几次晕倒在山路上。

为了不拖累一直深爱着的妻子,他写好了一份《离婚协议书》,得知“离婚”的背后的情况之后,妻子邓小妹也把家从镇上搬到了村里,悉心照顾着丈夫。

乡亲们知道了他的病情后,村民自发地组织起来给李前锋捐钱捐物,同时,社会各界人士为李前峰捐款,北京一家医院为他做手术减免手术费。

李前峰肾移植后再次选择回大浪村,挑着扁担整天四处奔走。扁担的一头是给乡亲看病用的药品,另一边是干粮和自己要吃的药。肾移植手术后,身体抵抗力很弱,淋雨和着凉引起的感冒,随时都可能夺去生命,遇到风雨天,生病的乡亲们轻易都不会叫他,心知肚明的李前峰总是抓紧每一次出诊机会,尽量多走几个村落。他说,只要我在大浪村一天,我就会为这里乡亲们的身体健康负责到底。

根据网文改写

我的感言:

一钱罄矣还栽菊;

四壁萧然不卖琴。

这是明代安徽休宁县吴士彪的自撰联。他是一个著名的医生,医名振乡里,又仗义疏财,扶贫济困,虽生活清苦,却志向高远。李前峰身患重病,还挑着扁担,艰难地走在山路上,为乡村们治病,这种美德却表现在一个乡村医生身上,不仅不令人肃然起敬。一钱罄矣还栽菊,四壁箫然不卖琴。而李前峰是一拫扁担还行医,身患重病不息肩。





献花(0)
+1
(本文系东天诗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