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九课土地的誓言
2013-03-28 | 阅:  转:  |  分享 
  
长江一中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土地的誓言 课型 综合型 主备 孟宪英 审核 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孟宪英 时间 小组 语文 编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3、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1、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2、自主合作法。 【知识链接】 同学们,你热爱你足下的这片土地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讴歌过我们足下这片多情的土地?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让我们跟随端木蕻良的笔去领略我们足下这片黑土地的魅力,并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失去国土时的心情吧。

间分配】 学习内容 学生笔记栏 独学





群学 理解词语

翻译句子 【达标检测】 1、自主合作,汇报情况

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信息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畅谈一下对当时那种国破家亡危难之时的感受,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的思想感情。借此进一步把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产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自主品味,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2)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3、学生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体感知本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明确: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第二小组: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4、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运用朗读的技巧来表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探究反思:

1、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2、学生小组充分探讨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

结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在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第一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第四段:“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文言文突出诵读,训练学生的语感,注重方法的点拨诵读贯穿全文的教学。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联想思维。

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导入符合儿童的心理,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探究问题紧紧围绕趣字展开,升入而不烦乱。





献花(0)
+1
(本文系长江一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