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典型国家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
2013-03-29 | 阅:  转:  |  分享 
  
典型国家、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参阅)典型国家、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德国:推行“三桶系统”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到90年代,玻璃回收量达到其产生量的50%,纸张回收量达到其产生量41%,塑料回收量达到其产生量5%,纸板回收量达到其产生量的三分之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居民根据不同成分垃圾进行科学分类、收集。利用“三桶系统”和储藏容器,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分开处理。“三桶系统”指的是:灰色垃圾桶(或垃圾袋)、黄色垃圾桶(或垃圾袋)和棕色有机垃圾桶。储藏容器主要用于存放废纸、纸箱、衣物和玻璃瓶。每种颜色垃圾桶规定存放垃圾类型。消费者将产生的垃圾分类存放,由垃圾处理公司收集运输,按不同类别处理、回收。芬兰:落实垃圾制造者分类责任芬兰于1994年开始实施新垃圾法规定,明确垃圾制造者有责任分类垃圾,专门制定垃圾管理规定,要求每周产生50公斤以上废纸和纸板的公寓楼、办公楼、商店及饭店须对废纸和纸板进行分类并放入专门垃圾箱;凡有10家以上住户、每周产生50公斤以上生物垃圾的住宅楼,须设有专门生物垃圾箱。芬兰还印制《家庭垃圾指南》、《办公室垃圾指南》和《学校垃圾指南》等小册子,对各种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芬兰用于城市垃圾分类、运输、处理的费用,均来自用户缴纳的垃圾处理费。所付垃圾费金额,根据用户垃圾箱容量大小和倾倒次数确定。为鼓励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分类过的垃圾收费相对便宜。例如,对分类过生物垃圾所收费用比混合垃圾低40%。瑞士:推行“垃圾处理三部曲”瑞士是世界上垃圾处理综合利用做得最有效、最彻底的国家之一。三十多年前,瑞士就提倡避免制造垃圾,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垃圾无毒处理的“垃圾处理三部曲”。瑞士城市生活垃圾大多焚烧处理,焚烧量约占80%,剩余残渣、废物进入填埋场。自2001年起,瑞士政府规定,城市生活垃圾禁止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即“填埋禁入法”,城市生活垃圾由末端处理转向源头治理,形成倒金字塔管理原则,即必须经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处理,资源充分利用后,最终的惰性物质才能进行填埋处置。在城镇乡村均设有资源收集中心,废弃物分成十类:玻璃、纸、铁、铝、油、电池、轮胎、家具、砖瓦、化学药品等,食物残渣打碎后可以进入下水道,树叶、草屑在院子里做堆肥,其余废弃物才为垃圾。城市固体垃圾总回收率在40%以上,塑料饮料瓶、铝质易拉罐、纸、玻璃回收率在70%以上,特别是纸张回收率达到64%。目前瑞士全国有28个焚烧厂,焚烧处理成本约为150-300瑞郎/吨(填埋处理成本约为120瑞郎/吨,1瑞郎约合6.3元人民币)。香港:推行“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2005年香港推行“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编写《住宅楼宇废物分类源头指引手册》,发布了《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大纲(2005-2014)》,要求建立垃圾收集与分隔系统,并解决回收物料销路,以杜绝“分类收集、混合处置”现象。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推行至今,已有超过1700个屋苑、住宅楼宇及700多条乡郊村落参加,涵盖全港8成以上人口,家居资源回收率从2005年的16%提高到2011年的40%。香港特区垃圾分类回收的最大特点是特区政府将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主要合作伙伴。物业管理公司职责是:⑴确保住户愿意及能够先在住宅内将回收物品妥善分类,然后再放到收集点;⑵规划购买和放置垃圾分类设施,根据实际环境及楼宇特点,在每层楼“度身订造”最适合的废物分类和回收模式;⑶尽可能记录回收物品及垃圾收集数量,以便比较实行“计划”后的成效;⑷定期收集废纸、塑料及金属。香港2007年推出“工商业废物源头分类计划”,鼓励物业管理公司发挥带头作用,在工商业楼宇内推行合适的废物回收机制,让业户、租户于工作场所轻松参与废物分类回收。工商业废物源头分类计划推行至今,有超过700幢工商业楼宇参加计划,2011年香港工商业资源回收率已达66%。台北:力求实现“垃圾零掩埋”目标1996年台北开展实施“垃圾不落地”政策,到1999年全市范围实行定时定点回收,落实“垃圾不落地”政策,每日下午4点半开始,垃圾车在类似公交车路线的180条垃圾回收线上运作;线路上分20个停车收集点,市民等垃圾车队来到,从家里拿出垃圾直接放到垃圾车及资源回收车上。车队分资源回收车、厨余回收车、一般垃圾车等。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垃圾清运等3项工作,在垃圾车收集点一并完成。2000年台北市开始实施“垃圾费随垃圾袋征收”,市民通过购买政府特制的、带有防伪商标的垃圾袋来偿付垃圾费。政府垃圾收集车只收指定专用垃圾袋。专用垃圾袋分大小6种规格。2002年台北提出“垃圾零掩埋”目标,到2009年,台北垃圾掩埋场的使用量已经降到59吨/天。第二座垃圾掩埋场于2010年年底停止使用。台湾260万人口的城市做到了生活垃圾不进填埋场,领先其他国家30年左右实现《旧金山绿色都市宣言及城市环境协议》要求在2040年实现“垃圾零掩埋”目标的承诺。北京:加大政策支撑推进垃圾分类“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垃圾产生量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持续上升。到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669万吨(不含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和可回收物),日产生量1.83万吨,比2005年增长132万吨。由于厨余垃圾比重较大,北京市把生活垃圾分成厨余和其他两类。2009年,北京市推进以厨余垃圾分类为重点,出台了《关于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北京市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管理办法》、《北京市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单位管理标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技术要求》等系列政策标准,在100个单位开展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建成350个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和13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在农村地区183个乡镇分两年推广垃圾“户分类”经验,在农村地区92个乡镇建设灰土、堆肥等垃圾分类就地处理设施,配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55万套,各种垃圾收集车辆400多辆,推进落实农村垃圾分类保洁人员25000多人,有力推进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根据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要求,按照每1000-1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回收站点的目标。目前,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社区覆盖率达到近70%,初步实现了城市居民卖废品不出社区、农村居民卖废品不出村庄,有效减少了生活垃圾产生量。杭州:首次试点垃圾分类“编码袋”2012年6月,杭州市首次试点垃圾分类“编码袋”。通过可追溯的“编码袋”,有效追踪到每一袋厨余垃圾出自于哪户家庭,及时掌握实际分类情况,便于进一步跟踪指导,从而提高居民分类意识。上海:垃圾分类已覆盖1080个居民小区2011年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到1080个居住小区,涉及58万户居民,完成了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比2010年减少5%的目标。2012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1050个试点场所,包括500个居住小区、100个机关、200个企事业单位、100个集贸市场、100所学校和50个公园。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控制在每人每天0.74公斤。2013年,上海将在全市157个公园推广实行垃圾分类。首批在50个五星级、四星级公园和市、区两级综合性公园将依据日常生活垃圾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分类:办公区域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三类;餐饮区域分为厨余垃圾(湿垃圾)、其它垃圾二类;游览区域分为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二类。公园维修、改造的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应分类堆放、分流处理,不得混入日常生活垃圾;公园产生的枯枝落叶等废弃物,不进入环卫收运系统,进行粉碎利用,用于覆盖或深化利用。南京:垃圾分类试点扩大到江南八区2012年底江南八区40%的人口都将进行垃圾分类,2011年12月26日,南京市正式推进垃圾分类试点,首批试点小区8个,分布在玄武、白下、鼓楼及建邺区。试点期间,8个小区每天分出来的厨余垃圾约12吨。广州:三种模式深化垃圾分类广州拟推行一种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就是由试点街道把试点小区内的每户居民进行编号,每家拥有唯一的号码。政府向试点居民免费发放印有自家编号的厨余垃圾袋。鼓励市民把干湿垃圾分开。目前,广州正推进“垃圾不落地”的收运模式,厨余垃圾“专袋投放”、生活垃圾“按袋计量收费”和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广州范本”试点项目。通过12区(市)同步拉开垃圾分类序幕、推选十大善于垃圾分类家庭主妇、青年志愿者入社区示范垃圾分类、推出环保舞台剧《垃圾总动员》、全球征集垃圾分类卡通形象、垃圾分类随手拍摄影活动征稿六响炮深入开展垃圾分类。目前广州市共有382个社区、1787个单位、486个市场、1035间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广州市日均分类回收垃圾4000多吨,分类回收率约为22.2%。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处理量较去年同期日均减少765吨,可回收物分类收集总量同比日均增加近3.3万吨,增长率为20%。深圳:启动首批垃圾分类试点2012年7月,宝安的两个机关(区城管大院、新安街道办大院)、1个居民小区(新安街道雅豪轩花园)和1所学校(新安街道宝民小学)试点先行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各试点单位将按4种分类增配湿垃圾收集桶(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桶)。环卫部门印发垃圾减量分类指导手册和宣传画册,招募一批垃圾分类义务引导员,启动垃圾减量分类宣传培训工作。东莞: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100个小区2011年6月29日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全市42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产生的垃圾基本实现“干湿分离”。从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东莞市垃圾分类要实现“100个试点小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争取在2015年之前建立起餐厨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单独收运体系。争取到2015年建成2到3个餐厨垃圾处理厂,总规模达到1000吨以上。沈阳: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2012年6月,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5个社区(小区)试点启动。8月底,沈阳启动生活垃圾试点分类收集的社区(小区)将达到57个。《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试点方案》,确定“在2012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基础上,每年按5万户递增,到2015年实现沈阳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户数达到总户数10%”的总体目标。沈阳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主要对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4类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三亚: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12年7月,三亚正式试点垃圾分类,12个试点单位的生活垃圾将从投放、运输到处理全部实行分类。此次三亚试点垃圾分类与其他城市有所不同的是,三亚将向家庭配放小的分类垃圾桶及可降解垃圾袋,方便居民在家完成垃圾分类。苏州:试点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目前,苏州市区每天的垃圾处理量在4000吨左右,这其中有超过70%都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按照《2012年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2012年苏州市城区将选定21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根据规划,到2015年,市区超过60%的居民小区都将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石家庄:启动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12年7月,为逐步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打造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石家庄市将开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根据生活垃圾来源、成分构成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石家庄市生活垃圾被分为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等四种类型。垃圾分类容器分为四种颜色,其中“蓝色”为可回收垃圾、“绿色”为餐厨垃圾、“黄色”为其他垃圾、“红色”为有害垃圾。























1









献花(0)
+1
(本文系xg12391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