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物联网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2013-03-29 | 阅:  转:  |  分享 
  
物联网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贾保先。等

物联网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ResearchontheKeyTechnologiesforDevelopingInternetofThings

贾偎先钳圣献

(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核心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重点研究了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语义网格等物联网关键技术,采

用融合多种关键技术解决了物联网应用难的问题。语义网格融合了语义Web机器可阅读和网格技术强大的计算能力;语义P2P技术

解决了信息过载通信瓶颈问题,大大方便了传感器节点的部署以及传感器网络的扩展;采用本体技术实现了物联网中的信息语义的

交互和共享,为物联网中信息的及时、无歧义理解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语义网格语义P2P本体云计算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SolvingdifficultiesinkerneltechnologiesarethecriticalissueindevelopingInternetofthings(IoT).Thetechnologiesrelatedto

IoT,suchasRFID,wirelesssensornetworkandsemanticgrid;aswellasbymarginingmultiplekeytechnologiestosolvedifficultapplicable

problemsareresearchedinfocus.SemanticgridintegratesthemachinereadableofsemanticWebandpowerfulcomputingcapabilityofgrid

technology:andsemanticP2Ptechnologysolvesthecommunicationbottleneckduetoinformationoverload.Thesemakethedeploymentof

sensornodeseasierandthesensornetworkcanbeexpandable.InformationsemanticinteractionandshamnginIoTareimplementedbyadopting

ontologytechnology;thismakesproperandpromptunderstandingoftheinformationinloT.

Keywords:RFIDWirelesssensornetworkSemantic鲥dSemanticP2POntologyCloudcomputationInternetofthings(IoT)

0引言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loT)指的是将各种信息

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

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便于识

别和管理。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

(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通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

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

话,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物联网用途

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

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和个人健康

等多个领域。

作为与互联网、移动网同等重要的一种网络,业界

专家预计,随着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物联网将会发展成

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这对于在前两次信息浪潮

中起步晚、跑得慢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这是我国从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9RKBl25)。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1—04—27。

第一作者贾保先(1982一),男,2007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

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物联网、物流、RFID以及本体检索

等方面的研究。

《自动化仪表》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

IT制造大国向IT制造强国转变的一个绝好机会,我们

应当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尽早攻克物联网关键技

术和核心技术,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掌握这一领

域的“话语权”。本文从RFID、WSN和语义网格等方

面对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融合

这些关键技术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1关键技术

1.1无线视频标示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

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与目前广泛

使用的自动识别技术,如条码、磁卡、Ic卡等相比,射

频识别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目前,RFID技术在生产

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及快运包裹处理、文

档追踪和图书管理、移动车辆的自动识别物流管理等

领域已经或正在投入实际应用。

在物联网的构想午,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

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把它们自动采

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然后通过开放

性的计算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以及对物品的透

明管理¨o。RFID已经成为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而且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展。最基本的RFID系统

由电子标签(tag)、天线(antenna)和阅读器(reader)这

35

万方数据

物联网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贾保先,等

三部分组成。每个电子标签都具有全球唯一的识别号

(ID),这些ID无法修改和仿造,从而保证了安全性。

电子标签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天线用于这

些ID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即标签的数据信

息;阅读器用于读取(或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

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RFID技术工作原理如

图1所示。

辱=====哥I竺竺苎竺尉竺兰兰崩竺兰兰I

主辱=====令从

图1RFID技术工作原理图

Fig.1WorkingprincipleofRFIDtechnology

在工作时,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持续发送一定频

率的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磁场时,凭借感应电流

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主

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随后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

将数据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的数据处理。

1.2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构造物联网的过程中,实现感知尤为重要。众

多具有通信、计算能力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连接,相

互协作,同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共同完成特定的应用任

务,组成了传感器网络(sensornetwork)。传感器网络

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

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在传感器网

络中,通过无线通信自主构成了一个多跳自组织系统,

目的是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的感知信息,

灵活监控并处理这些信息,同时把详细的信息传输给

用户,物联网把所有物品通过RFID等设备与互联网

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性1。

传感器网络的主要功能是对某种环境事物的数据

进行采集。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研究包括传感器、通信

和计算(包括硬件、软件和算法)三个方面。一方面,

可以将传感器网络看作是将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功能扩

充为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集成网络,

其中信息采集功能增强了信息处理的流程;另一方面,

可以将传感器网络看作是传感器节点发展为具有互连

结构的新型信息处理功能网络。

在传感器网络中,大量的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分散于特定的区域中,这些节点根据地理坐标分

为不同的簇(cluster)。每个簇中有一个传感器节点作

为主节点(masternode),以便于负责本簇的通信路由

及其他管理,所有节点中有一个负责与诸如互联网等

主干网络进行通信的宿主节点(sinknode)∞]。因此,

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传感器网络易于部署,即传感器

节点位置不需要事先确定或精心设计,允许任意放置。

同时,传感器网络部署维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的灵活

性,传感器网络由大量廉价节点组成,可放置在物理现

象作用范围内,从而获得较高的观察精度性,具有较高

的性价比。传感器网络具有大量冗余节点,即使部分

节点失效,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因而具有较好

的健壮性。此外,传感器网络节点还具有计算能力,可

以相互协作,完成传统传感器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1.3语义网格和云计算

通常,网格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而语义

web被认为是下一代Web。网格和语义Web有很多

相似之处,但其各自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传统意义

上的网格侧重于计算,但是语义Web更倾向于推理和

证明。语义网格与语义网的关系图如图2所示。

图2语义网格与语义网的关系图

Fig.2RelationshipbetweensemanticgndandsemanticWeb

传统的网格基础设施能扩展Web的计算能力,同

时语义Web能帮助网格扩展更丰富的语义,因此,可

以看到图2虚线以上的部分,网格将向着“更丰富的语

义”的方向进一步演化。事实上,作为语义Web的核

心,元数据(metadata)在网格演化的过程中(网格服务

出现之前)就已经在一些网格项目的体系结构中扮演

关键角色Mo。

当前,网格缺乏机器可读可理解的数据语义,缺乏

人和机器很好的合作支撑。机器难以处理异构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以及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地生成知识。

而语义网虽然实现了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资源)的

共享,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由此提出语义

网格的概念。

语义网格的概念由DavidDeRoure等学者于2001

年第一次提出,后来学者、研究机构逐渐把语义网格认

为是网格的延伸,可同时保证人和机器能够更好地合

作理解。语义网格把所有的资源包括服务采用一种机

器可理解的语义信息来描述,实现无歧义可理解的交

互。语义网格的发展离不开Web、语义Web、网格的发

展,网格是Web在计算能力上的提升,而语义网格是

网格在语义能力上的扩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义

36PRoCESSAUTOMATIONINSTRUMENTATIONV01.33No.3March2012

万方数据

物联网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贾保先,等

Web在现有Web上增强了语义功能,而语义网格是语

义Web对计算功能的扩展。

新兴的语义网格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

的各种规则化的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

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仪器

设备甚至是人,~般用Ontology表示,Ontology是对资

源规范化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使网络成

为一个全球化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处理平台,为用户

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计算、存储、访问等)。

它能够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协同工作,从而解

决资源异构、分布和动态变化的问题口]。

语义网格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和物联网。作为

一个新的未来交互平台,它以较强的实效性、个性化、

可操作性和互动性,对传统的平面和互联网媒体产生

强烈的冲击。网格技术使得基于海量信息收集和分类

处理的能力大大提高。网格的发展促使了云计算

(cloudcomputing)技术的产生,云计算将为物联网提

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

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

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

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

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

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

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功能的网络服务Mo。

对等连接或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技术主要

指由硬件形成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其代表形式是

软件。简单地说,P2P使得网络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共

享和交互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了中间商。P2P另一个

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太网站为中心的状

态,重返“非中心化”,并将权利交还给用户。

2技术融合

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技术相结合,是未来物联

网的一个发展趋势。由于RFID抗干扰性较差以及有

效距离一般小于10m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如果

将无线传感器同RFID结合起来,利用前者高达100in

的有效半径,形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管理中其应

用前景不可估量。传感器网络一般不关心节点的位

置,因此对节点一般都不会采用全局标志,而RFID技

术对节点的标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两者结合共

同组成网络就能相互弥补对方的缺陷,将网络的主要

精力集中到数据上,当需要具体考虑到某个具体节点

信息时,也可以利用RFID的标志功能轻松地找到节

点的位置…。

《自动化仪表》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

在物联网中,机器与机器、人与人、人与机器间不

断交互,复杂的成本信息在交换和共用时就会出现困

难。构建本体可以实现在用户间和Agent间对于信息

组织结构的共同理解和认识,也可以采用专业领域知

识,使专业领域内的假设变得更加明确,并且可以分析

专业领域知识。同时,本体可以作为通信的媒介,以辅

助获取、表达和操作知识。这种辅助是通过提供一个

基本概念和语言结构一致的核心来实现的,同时还帮

助建立和组织知识库,解释知识处理工具模块的输入、

输出。本体的构建是此平台实现无歧义交互的最重要

的工作,例如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物料信息在供应链

上无缝连接,供销两端达到平衡,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

及时性和高效性¨。。

在P2P架构中,信息资源是面向人而不是面向机

器的,节点上的信息是杂乱无章的数据而不是知识,把

本体融入P2P,就形成了语义P2P。语义P2P的提出

使信息具有了结构化,易于用户查询和理解。信息以

本体的形式存储在各个节点上。本体Ontology定义为

“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

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

定义”‘9I。

此外,语义P2P技术还解决了集中式架构所带来

的难以维护的问题。在分散的环境中,不同节点在信

息交换中执行处理和管理知识等任务。参与者在语义

P2P架构中,管理负担减少,知识共享与信息的检索也

得到简化。语义P2P应用物联网可以提高网络速度,

实现资源语义共享。

3结束语

物联网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支

持手段,大力推进物联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0|。在

第三次信息革命到来时,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格外

重视这次机遇,力争以第三次浪潮为契机,实现我国信

息产业的崛起,带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中国物

联网发展的重心在于解决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并

融合这些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本文将多种技术特点

综合应用到物联网中,以更低的成本实现物联网的运

行,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邵莉娟,叶宏信.物联网:影像图书馆的第四代技术[J].图书与

情报,2010(2):90—93.

[2]孙忠富,杜克明,尹首一.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J].

农业网络信息,2010(5):5—8.

[3]KyildizI,Suw,SankaraE.Wirelesssensornetworks:asurvey[J].

(下转第41页)

37

万方数据

基于ARM和WSNs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杨靖,等

图6执行器节点软件流程图

Fig.6Softwareflowchartofactuatornode

4家庭总控制器设计

家庭总控制器的功能是对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进

行监控,需进行人机交互、收集底层网络数据和协调网

络节点等操作。考虑到这些功能对总控制器的软硬件

平台有较高要求,本设计中选用了ARM处理器为核心

构建嵌入式系统,并以Linux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开发

平台。

4.1总控制器硬件设计

与探测节点和执行节点相比,家庭总控制器要求

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和运行速度,因此,在设计中采用

了具有丰富片上资源的三星公司的32位RISC嵌入式

芯片$3C2440芯片。该芯片可根据功能需要,扩展硬

件通信接口。

本设计采用4.3英寸(1英寸=25.4mm)的LCD

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控制,同时采用USB卡存储历史

数据等信息。GPRS模块采用的是德国Simens公司的

MC35i,通过串行口与$3C2440进行信息交换。无线

通信模块采用的是NordicVLSI公司生产的nRF905芯

片。鉴于控制中心的硬件有LCD触摸屏等功耗较高

的外设,因此,采用“市电一蓄电池”联合供电模块供电。

4.2总控制器软件设计

由于Linux具有源代码开放、支持大部分芯片、易

于移植和开发等优点阻2|,故在设计中针对具体的应用

功能,采用嵌人式Linux操作系统完成定制开发。用

户应用程序由一系列用来完成相应功能的函数组成,

如报警监控程序、数据采集程序和GPRS通信程序等。

5结束语

本文基于嵌入式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提

出了一种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系统各

部分软硬件设计的具体实现方法。该系统综合了短距

离无线通信和长距离无线通信的优点,通过无线传感

器网络和GPRS网络实现家居信息的传送,不但能避

免接线的繁杂,而且便于系统部署和实现。该设计方

案结构灵活、适用面广,不但可用于家居安防,还可通

过选配不同的传感器,用于智能建筑等领域,具有良好

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洪,胡文山,张立明,等.智能家居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2006:1—166.

[2]吴秀华.远程智能化家庭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

门大学,2006.

[3]梁亦强.基于GPRS的远程安防监控系统设计[D].镇江:江苏

大学,2010.

[4]王新磊.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家居监测系统的研究[D].天津:

河北工业大学,2008.

[5]刘晓彤.嵌入式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

京:北方交通大学,2009.

[6]孙利民,李建中,陈渝,等.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5:14—24.

[7]于海斌,曾鹏,梁鞲,等.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1—324.

[8]李银华,姬光锋,韩郡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温室环境监测系统

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0,31(10):61—64.

[9]NordicVLSI.nRPgE5productspecificationv1.5[OE/OL].[2011一

03—16].http://www.nordicsemi.corn.

[10]李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原理及应用[J].传感器世界,2005,11(7):

34—35.

[11]张震,黄国辉,王剑,等.高性能的工业通用型数据采集卡的研

制[J].自动化仪表,2009,30(12):72—75,79.

[12]杨水清,张剑,施云飞,等.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技术详

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上接第37页)

ComputerNetworks,2002,38(3):393—422.

[4]吴磊,都志辉.语义网格:语义Web与网格计算的融合[J].计

算机科学,2005(32):1—3.

[5]刘波.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

情报研究,2006(2):131—133.

[6]魏瑶.云计算整合计算资源[J].信息方略,2008(11):66—69.

[7]郭泉.刘晓葳.基于网格的图像内容检索研究[J].计算机与数

《自动化仪表》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

字工程,2007(6):125—126.

[8]BottaniE,MontanariR,VoteA.TheimpactofRFIDandEPCnetwork

onthebullwhipeffectintheItalianFMCCsupplychain[J].

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9,124(2):426—432.

[9]邓志鸿.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9):61—67.

[10]彭瑜.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工业应用的方向[J].自动化仪

表,2011,32(1):1—7,12.

41

万方数据

物联网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贾保先,谢圣献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刊名:自动化仪表

英文刊名:ProcessAutomationInstrumentation

年,卷(期):2012,33(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dhyb201203011.aspx

献花(0)
+1
(本文系文山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