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颐和园乐寿堂和奇石青芝岫、青云片
2013-03-31 | 阅:  转:  |  分享 
  
“青芝岫”背面诗文细部“青云片”在中山公园老“来今雨轩”的对面。高3米,长3.2米,和“青芝岫”是姊妹石,有相同的经历。从正面观看这方石
,如一朵祥云飞舞,曼妙多姿,轻盈婉转。石上孔洞沟壑参差,错落有致,烘托出云彩的千姿百态,给人一种飞扬绵延的动态美,堪称北太湖石中的
精品。?中山公园“青云片”(又称“小青”)乾隆御笔题字“青云片”。北京是一座具有将近千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名胜古
迹众多,其中尤以皇家园林胜迹驰名世界。而颐和园里的乐寿堂和院内的奇石“青芝岫”及其姊妹石“青云片“,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一道独特而靓
丽的风景线。由于这两块奇石有其不凡的经历和故事,所以当人们在欣赏她们美丽的外形时,也同时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多精彩
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手动翻页)颐和园乐寿堂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
建筑。该堂最初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在他母亲60岁生日时为庆祝所建的。后来在1860年为英法联军烧毁,一直到1
887年再度重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帝
手书。水木自亲殿是乐寿堂的正门,面阔五间,坐北朝南,面临昆明湖。该殿为穿堂殿,前后有廊,歇山式屋顶。两侧围墙上镶嵌什锦窗。前殿
水木自亲前原有2件乾隆款铜双环尊,现仅存石几。乐寿堂堂前是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是慈禧在颐和园内居住的寝宫。慈禧当政后期,许多
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作出。堂阶两侧对称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谐音六合太平之意。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乐寿堂院中除了种植
玉兰外还有海棠树和牡丹花,寓意为“玉(兰)(海)堂富贵(牡丹)”。堂内西内间为慈禧寝宫,东内间为更衣室,正厅设有宝座、御案、掌扇
、屏风等。宝座前置有名贵的青花瓷大果盘和4只镀金九桃大钢炉,均为慈禧生前原物。乐寿堂内陈设乐寿堂内陈设乐寿堂面阔七间,进深两
间,前出抱厦五间,后出抱厦三间。东配殿:面阔五间,殿前游廊,为穿堂殿,向东到永寿斋的前院,并通向宜芸馆的后院。匾额“舒华布实”。
西配殿:建筑同东配殿,匾额“仁以山悦”。东西配殿为入值侍奉慈禧太后的福晋、格格、命妇的休息场所。前抱厦后抱厦向东的小门通向
东跨院永寿。向西的小门通向西跨院扬仁风。后罩房:乐寿堂的后罩殿面阔九间,前面有游廊。颐和园乐寿堂“青芝岫”(又名“败家石”)
青芝岫长8米,宽2米,高4米,重约二十几吨。由于多年风化,现在“青”字已脱落,“芝岫”二字还清晰可辨。乾隆的《青芝岫诗》也还残留
于石上,东侧的“莲秀”,西侧的“玉英”均清楚可见。这块奇石原来在北京房山县的深山里。被米芾的后人、明朝书画家米万钟发现。一日他在
房山群山中偶尔发现这块巨石,突兀凌空,昂首俯卧,当即米氏爬上石头顶礼膜拜、赞叹不止,决心运回自己在海淀的勺园。为了运石,派人先修
起一条大路,又在路旁打井。到了冬天,就提水泼路,冻成了一条冰道。让巨石在冰上滑行。石头运到良乡,米万钟的财力也耗尽了,只好丢弃路边
。所以,当时人们就把这块大石叫做“败家石”。??????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到西陵祭祖回来,路过良乡看到了这块奇异的大石,就问大
臣刘墉:“这块大青石,为何弃置路旁?”刘罗锅子很会揣度皇帝的心思,就说:“这是明朝米万钟发现的一块灵石,他想运回海淀,但是这块灵石
嫌到米家去是大材小用,就蹲在良乡不走了。”乾隆听说山石有灵,只有皇家才配享用,就传下圣旨,限期把石头运到清漪园。当时乐寿堂的正门
“水木自亲”已经修好,门只有一米多宽,米氏遗石身大体重,难以进院。乾隆下令拆墙破门,硬是把这块巨石安放在现在的地方。在它左右又分别
竖起了两块形状别致的太湖石,以烘托气氛。大青石运进清漪园的乐寿堂,乾隆皇帝称心如意,就把此石赐名为“青芝岫”,又挥笔题写了“
莲秀”、“玉英”四个大字,还命大臣们题字写诗,都刻在大青石上。乾隆御笔题字“青芝岫”,“青”字已脱落。乾隆御笔题字:莲秀乾隆御笔题字:玉英“青芝岫”背面诗文细部(青芝岫一律臣汪由敦题)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