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迟长吉
2013-04-01 | 阅:  转:  |  分享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长江一中迟长吉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学校是培养兴趣的乐园,我们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个人的做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的。

一、上好绪言课,产生兴趣

《化学》是九年级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学生在刚一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程时,常常带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们要努力地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科学。因此,上好第一节化学课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烧不坏手帕”“魔棒点灯”“白花变蓝花”等,也可以选取生活和社会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如“硫酸铜遇水变蓝实验”“铁钉生锈实验”等,学生在看完这些试验后,会产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逐步形成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教学情境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可以是现实的场景或生活材料,也可以是科学的问题或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教学情境是一个问题场,是激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活动平台。例如在学习CO2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情境一:故事:我国北方有一农民,到一个久未开启的白菜窖里去干活,不久就窒息在土窖里,其儿子下去救父亲,也同样发生了窒息。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你有办法通过试验保护下去干活的人不会发生窒息吗?情境二:清浊互变试验: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直至过量,再加热。情境三:用燃烧着的木条伸入CO2的集气瓶内,火焰熄灭。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学生既获得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做好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重在实验。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课堂演示实验要配合讲授、课堂讨论,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学生实验教师应让学生动手参与,动脑思考,尽可能将某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如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做白磷燃烧实验,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我让学生分别分组做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记录,教师及时评价,收到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问题教学,引发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一个好问题能使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产生想学的欲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主角,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个究竟。问题解决后,谜团揭开了,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产生成就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可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保持较浓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时可以设计试验:把铁丝和银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要求学生观察试验现象,提出为什么铁丝表面有铜析出,而银表面没有铜析出。例如,在学习糖类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棉花、葡萄糖、蔗糖,然后问学生:那些是糖?学生们都肯定的回答:葡萄糖、蔗糖是糖,棉花不是糖,因为棉花不甜。当教师告诉学生棉花也是糖时,同学们都很惊奇,从而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好多媒体,培养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影响深远,挖掘潜力大,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呢?我认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利用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正是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愿学、乐学的情绪之中,实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从而使课堂产生无穷的魅力和广泛的心理效应。例如:在讲授《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我们的水资源》等课程时,通过配套光盘播放或网上游,图片展、列表、电影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节水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讲《金属物质与冶炼》时,通过播放光盘让学生了解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和钢铁冶炼的过程,深深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德智双修。

六、丰富课外活动,加深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紧张,开展一些化学课外活动,既能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课外活动的内容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晚会、可以有相声、魔术、谜语、趣味试验等。表演者都是学生,其节目都是用化学知识来编排的。通过此项活动,对表演者和观众都起到了开阔视野的积极作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化学知识。再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意义的理解。

总之,教师如果只是根据课本和规定的课时来安排教学计划,填鸭式的教学,搞题海战术,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结果出现学生厌学。出现这样的情况,能说教学效果好吗?初中生往往把学习兴趣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联系在一起。因此,化学教师要锐意改革和创新,在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不断的学习,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献花(0)
+1
(本文系长江一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