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SaaS模式_企业信息化的构建浅谈
2013-04-04 | 阅:  转:  |  分享 
  
一、SaaS模式的四大优势

SaaS模式下,企业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厂商的统一服务平台,将

繁琐的信息系统构造工作交付给厂商完成,不仅降低了信息化建

设的成本,还可以享受厂商更专业、可靠的信息服务。

(一)操作简捷

SaaS模式为企业准备了软件运行所需的网络设备和操作平

台,企业对接互联网,便可使用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硬件条件要求

大大降低。SaaS模式打造服务平台,统一负责企业软件的前期实施

和后期维护,减轻企业自行构造信息系统的负担。SaaS操作方便,

就像使用自来水一样,打开水龙头便可出水,不用时关闭水龙头即

可。即便企业对IT技术知识知之甚少,也便可方便操作软件。

(二)成本节约

采用SaaS模式,企业可以节省购置机房、购买软硬件和维护

系统的费用。企业不用购买软件许可,只需交纳租金,资金投入减

少。SaaS模式协助企业进行生产、销售、客户管理等,完成信息系统

的维护与升级,企业无需额外聘用IT技术人员和软件管理人员,

便可获得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成本降低。

(三)选择灵活

相对传统软件模式,SaaS模式按需分配,调整租用软件的功能

权限、使用时间、使用规模,让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依据用户企

业需求,SaaS提供相应软件功能,协助企业分模块、分阶段完成信

息系统构建。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租用时间,资金周转快。同时,企业

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软件服务的多少,增减SaaS租用账号。

(四)风险降低

SaaS模式可免费试用,企业试用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购

买,风险投资降低。SaaS模式取消了传统软件的授权费用,按照企

业租用软件模块的实际情况收取租金,减小了企业信息化构建的

前期投入。SaaS模式将软件维护的复杂工作交付给软件厂商,启用

和暂停方便,对刚起步、偿债能力低的企业尤其具有吸引力。

二、SaaS模式之困

目前,企业对SaaS模式的安全性、稳定性、个性化存在质疑,

部分企业只是在购买传统软件前,尝试SaaS模式的功能,将SaaS

当做“试衣间”,这些都与SaaS模式自身的弱点息息相关。

(一)安全隐患

SaaS模式的安全性包括物理安全、数据安全和认证安全。物理

安全指基础设备、软硬件平台等的安全。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存储安

全和数据传输安全。SaaS模式下,企业基于网络获取服务。网络环

境复杂,数据易被盗取、破坏、篡改等风险。此外,为保证SaaS模式

合法访问,SaaS设定身份认证体制,厂商分配给用户企业账号、密

码,企业通过互联网登陆SaaS页面。但是,SaaS模式为多用户同时

提供服务,信息泄露风险大。SaaS厂商微软就曾出现服务失误,将

商务办公在线套装软件中的用户数据提供给了非授权用户。

(二)稳定性较弱

SaaS模式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SaaS厂商实力较弱,随时存在

着调整或停用SaaS模式的可能性。阿里软件宣布于2010年停止

SaaS服务,用户被迫迁移、清理、保存自有数据和信息,需要花费大

量资金和时间转移对接新系统,给企业运营带来困扰。大型企业追

求持续经营和稳定增长,SaaS的不稳定性为大企业的发展埋下隐

患。此外,现在SaaS模式通过低廉租金吸引用户,但随着用户数量

增多,SaaS模式形成垄断,可能逐步涨价,中小企业将无力支付,被

迫终止SaaS服务。

(三)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针对多租户特性,SaaS模式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但现阶段

定制技术和标准不尽完善。若要实现个性化定制,软件厂商需制造

海量模块,并保证各模块无缝对接,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技术,而

现阶段SaaS厂商收益甚微,实现海量模块无疑是困难的。因此,

SaaS模式的定制服务依然水平较低,移植性较差,还需改进。

(四)企业观望态度明显

SaaS模式属于新兴事物,很多企业并未真正认识SaaS模式的

优势,大多持观望态度,SaaS厂商停止或调整SaaS模式的行为则

让更多企业对SaaS的可行性产生质疑。SaaS前身ASP经过短暂的

成功后走向沉寂,也给SaaS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三、SaaS模式运用之道

尽管现阶段的SaaS模式发展不愠不火,但瑕不掩瑜,如果企

业能够扬长避短,SaaS将成为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柄利器。

(一)从企业信息化战略视角考察SaaS

企业应站在企业信息化战略的高度考虑SaaS模式,根据企业

的具体情况,如企业规模、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资金预算等,分

析SaaS模式的利弊,确定是否使用SaaS模式,进而详细规划使用

SaaS的资金预算、技术支持、人员配置等能力,为SaaS选型、选供

应商等奠定基础。

现阶段SaaS模式更适合中小企业使用。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

专业性强、低成本的信息服务,降低小企业信息化门槛。但随着

SaaS模式向融合云计算的方向转变,大企业也可以运用升级的

SaaS模式。SaaS是云计算的一部分,云计算包括SaaS、PaaS、IaaS,

如图1所示。IaaS指基础设施即服务,是云计算的最底层。PaaS,平

台即服务,是云计算的中间层。SaaS是云计算的最高层。云计算为

SaaS提供资源和技术,保证SaaS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阿里巴巴打

造云计算中心,研发移动操作系统。用友伟库推广新SaaS+PaaS模

式。都能反映SaaS转型趋势。

图1SaaS与云计算的关系

SaaS模式:企业信息化的构建浅谈

续继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SaaS是21世纪新兴的软件应用模式,该模式较传统软件模式具有独特优势,然而该模式也存在弊端,目前在国

内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权衡SaaS模式的使用利弊,为企业如何利用SaaS模式构建信息化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字:SaaS模式;企业信息化;服务

(下转第189页)

续继:SaaS模式:企业信息化的构建浅谈

186··

企业研究

Businessresearch

总第396期

第06期

2012年3月

(二)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

我们可以将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企业资金充

足,有一定信息化基础,业务特殊,对软件的定制要求比较高。另一

类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业务流程较简化,对信息化的要求是成本

低,性能稳定。对于前者,企业可以选择平台型SaaS,软件供应商会

根据企业对需求的描述提供定制服务。当然,若要选择平台型SaaS,

企业需要具有一定信息素养,并在软件供应商定制过程中全程商

讨、监督。对于后者,傻瓜式SaaS较为合适,企业只需根据案例和指

南,选择模块,厂商完成拼接[1],为企业提供相应功能的租用服务,

这种模式企业方与供应商信息更为对称,企业方自身负担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SaaS发展较为完善的是相对简单

的业务,如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网络营销、在线办公、在线通讯、

CAD、辅助制图等业务,而对于ERP、SCM等复杂的业务依然处于

探索阶段[2]。因此,企业的简单业务使用SaaS模式比较容易取得

成功,并且操作简单,可以提高公司效率和效益,但复杂业务采用

SaaS模式风险较大,要慎之又慎。

(三)选择合适的软件供应商

现阶段SaaS市场还不完善,为保证使用的稳定性,企业应选

择信誉好、实力强的SaaS厂商,注重SaaS的技术支持,核实SaaS

服务的可扩展性和升级周期,保证SaaS模式适应企业的长远发

展。为保证SaaS模式的安全性,应从物理安全、数据安全和认证安

全多维度选择软件供应商。首先,了解SaaS供应商对基础设施和

硬件设备的建设,并确保厂商提供全天候的安全机制。其次,审核

SaaS供应商的数据中心,供应商应具备企业级防火墙、企业级系统

病毒防护等保证数据安全。最后,查看SaaS信息安全产品,如友商

网、八百客提供类似银行的U盾认证技术。SaaS厂商必须使用服

务器安全证书,便于企业核实软件供应商服务器合法性,防止企业

账号和密码被盗取。

㈣树立防范和风险意识

企业应树立防范意识,一方面做好对SaaS厂商的监督工作,

防范厂商非法出售企业信息,另一方面,培训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

技能,提醒员工定期修改密码,防止密码泄露[3],登陆SaaS页面

时,应注意审核服务器安全证书,避免进入“钓鱼”网站[4]。此外,企

业还应树立风险意识,培育资源重置、技术转移、恢复系统运行的

能力。一旦SaaS厂商终止服务,确保企业能及时对企业数据进行

备份和转移,并调整企业信息化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1]何海棠,朱晓辉..NET环境中基于SaaS模式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

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0):5432-5434

[2]佟泽华,刘玉照,姚伟,李健,陈全平,王丽娜.基于SaaS的企业信

息服务模式应用探讨[J].情报杂志2010(9):170-178

[3]王伟.SaaS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1(9):1396-1400.

[4]田维珍,郭欢欢,王连清.SaaS安全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0(5):

48-50

高,所以对于一般短轴类零件均直接使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进行装

夹。但如果由于卡盘或者装夹过程中的不良影响,使工件产生比较

大的径向圆跳动,此时切不可用锤击的方法来找正。在教学实践

中,我校有一台新车床由于学生装夹不当产生较大径向圆跳动时

学生直接用钢锤直接大力敲击,导致一个全新的三爪自定心卡盘

几乎报废的。要减少工件安装后产生的径向圆跳动,可以将工件轻

轻夹紧,然后用手将主轴慢慢转动,然后通过百分表逐步校正,对

跳动较大部分可以用紫铜棒轻轻敲击,直到径向圆跳动减少到理

想状态,最后用力把工件夹紧、夹牢。除一般轴类工件用三爪自定

心卡盘直接装夹外,对于一些特殊工件,必须针对不同零件的特

点,合理选择装夹方法。

四、人为操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所有的机器设备最终都是依赖人工来操纵和控制的。所以人

在机械加工过程的操作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由于设备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操作能力以及其它因素,例如情绪、

精神状态、健康情况等因素等,均对工件精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对刀误差引起的精度误差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对刀是实现正常加工的首要步骤。对刀就

是在数控加工时,确定刀具相对于程序加工的起点,对刀的过程实

际就是确定“程序起点”或“起刀点”的过程。对刀的精度直接影响

着加工零件的精度。由对刀所引起的误差包括:试切工件后的测量

误差、量具使用不当造成的误差及量具本身的精度误差、“机床回

参考点”时发生零点漂移的回零误差或者机床本身的重复定位误

差、刀具装配质量、位置控制精度等因素引起的对刀误差。针对不

同因素引起的误差,在对刀时我们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进行改

善,例如试切法对刀后,设置合理的刀具补偿值、确保量具自身的

精度以及正确使用量具、合理和优化选择刀具、定期检查数控机床

零点漂移及重复定位精度,及时调整机床。

除此之外,由于车床的电动刀架也会产生误差。这是由于车床

本身的电动刀架在旋转换刀时,刀尖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之间的

偏差,这种误差即自动换刀误差。自动换刀误差是随机的,取决于

换刀装置的结构特点、换刀原理、刀具装配质量和位置控制精度

等。对此我们可采取提高换刀装置动态刚度,提高刀具装配精度等

措施来改善。

(二)人为造成的工艺过程误差

数控车床是通过所编制的加工程序对机床的执行、运动部件

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设备。所以编程员在程序编

制过程中其加工工艺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例

如,如果一零件某尺寸的基本尺寸为20,公差为:上偏差为+0.06,

下偏差为+0.03,如果编程员对这种尺寸的处理不当,在编程计算

时直接用基本尺寸20进行编程,则在加工中会更容易产生较大的

误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计算其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取其中值进

行编程。此例中,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为20.06和20.03,所以

编程尺寸应取20.045,这样编程则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误差。除此之

外,对加工工艺不太了解所造成的误差有很多。而数控车床切削过

程是一个涉及面比较非常广的过程,它不仅牵涉到传统加工工艺

知识,而且还牵涉到数控系统装置的软、硬件、数值插补、刀具补偿

等因素。编程员和操作员对任一环节不太了解都会引起加工零件

的误差,甚至超差现象。例如,在数控车床上进行螺纹,螺纹刀所走

的行程绝不可等于螺纹的长度。而应该在螺纹开始切削和切削结

束部分,增加一个增速行程和一个降速行程,使主轴的转速和丝杠

能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从而避免在螺纹的开始部分螺距增大,而在

切削结束时螺距减小的情况。所以一个优秀的编程员、操作员不仅

要求能熟练地根据零件加工规程编制出简洁的程序,而且还应对

整个切削过程乃至数控设备的整个结构、运行过程有深刻的理解。

人为操作对零件精度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操作员在装

刀时,刀具的刀尖没有对准零件轴线就会形成双曲线形状误差等。

只是这种误差是产生在非敏感方向上的误差,所以造成的尺寸误

差并不太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对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越

来越高,数控车床也日益向高速、精密、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但由各

种因素所引起的加工误差依然存在。在实际在加工的过程中,影响

加工精度的因素很多也复杂,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影响因素会同时

发生。只有在加工时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通过有效的

措施是可以将车削加工过程中造成的各种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

围,从而以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市场竞争。

(上接第186页)

!!!!!!!!!!!!!!!!!!!!!!!!!!!!!!!!!!!!!!!!!!!!!

189··

献花(0)
+1
(本文系卢德湖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