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太极拳语录摘抄
2013-04-05 | 阅:  转:  |  分享 
  
作者:刘培中先生太极者,一阴一阳也。太极拳者,即借阴阳变化之招式而称为拳。举凡无阴阳即无太极,在拳术中无阴阳变化,就不是太极拳。
练太极拳,首先要明理,其次要有恒。拳在多练,熟中生巧。话是不错,如不知拳理,不懂拳义,仍是一种空架,无大成就。
拳理就是道理,道理就是以道为体,以理为用。拳架不守道,如何能用,用而无理,则非太极。太极拳为我国流传的最深奥的一种武术,不但
可以健身去病,还可防御他人侵犯。太极拳为我国祖宗遗留下来的武林绝学,我们不可以门派短见所限,要集多数人之智慧见解,才能发扬光大
。练太极拳一如修道,不可性急,要全身松空,守住灵台,迨前后左右转动,再想胎元脊髓,慢慢可成。太极拳十三势,捧、捛、挤
、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实即八卦、五行之合称。十三势者,一炁之演练也。天下之武术,莫不存有此十三势。
中定者,九宫也,为先天之元炁之所藏。亦即真炁穴之位。上对夹脊,下对尾闾,与灵性涌泉呼应契合。势者,内含炁机,是活的;架者
,则无生机,是死的。分者,拳势之变化,属演绎,目的在于走化黏随;合者,劲炁之凝聚,属归纳,目的在于攻人发放。拳势之
伸缩变化,步法之进退穿插,皆依元炁而生化。鼓荡内敛者,一炁分合也。即先天化后天,后天合先天意。练习十三势必须与一炁相
结合,否则便是死架。十三势之外形要求,固为沉肩、坠肘、松腰、坐胯,如不能使神经、筋脉、骨节之元真扭结不散,随着伸缩钻翻,贯
注于内窍外穴,仍难生效。迈步时,应以尾闾上下对直,并与支持身体重心之脚跟相合,身体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劲相聚,神炁贯顶,
此为三元步法。一伸即变化,一缩即凝聚,是即太极。动而生八卦,静而归一炁,这就是太极拳。听劲有二:一称外听,一称内听。前者系
指推手时以手去听对方之劲炁而应答随化;后者系指盘架时以灵去听自己之劲炁而合关窍玄机。太极拳要慢要松,旨在内听自己之炁机,流行全身
。结合窍穴之玄妙。这是练成内功的秘诀。无形支配有形,是政治之秘;有形控制无形,是练功之秘。十三势既喻八卦、五行,就不能忽略
卦气,就不能不知生克。不知内窍外穴,强配呼吸而练,怎么不出气病。中定属土。内中含有一点先天元炁,此炁为十三势之基,无此炁,则五行
八卦不能生。十三势八法,为后天八卦,故其形象圆。即一切动作,都在圆中生化。太极拳一动,其劲即合于八卦圆圈之中,无论手法或步
法皆在圆中求启(疑为契)机、求变化。太极拳利用圆中之劲,旋弹于敌,这旋弹劲为八势合一,即后天还于先天,故发人而不见其形也。拳
一出手,必含变化,唯变化越变越多,必须研练聚合,才有效果。迈步不用腰,即为死步。膝的旋弹,要与脚及胯根相配合,才能发生效用
。心理可以影响生理,生理亦可影响心理。气对五脏很重要,故气不可刚,刚则不寿。太极拳练内窍之气,身体健康,寿命无限。若练刚
气,虽可身强体壮,却不永寿。用意不用力,乃柔非刚也。先天气柔而勇,收放自如;后天气刚而猛,放出不能收,故有碍于寿。太极拳
完全用竖力,用横力便要损寿。横力属刚,竖力为柔,柔而后刚是一种弹力,练太极拳是竖力,才能延年益寿。西洋拳击、日本柔道,因为用横
力,形于外,看来力气很大,故正因内里真气先到外边,气源受损,外强内空,故少长寿。要学太极拳,先学龟鹤延年,即先学龟缩头、鹤绕脖
子。术高莫逞强,动则真炁伤,杀人损真炁,伤人受人伤。真炁蓄于腰,灵活身似鹞。人的寿命,就在脊骨脊髓上,太极拳就是练脊骨脊
髓。身体灵活,操纵于脊骨。打拳想住脊骨,虚灵顶劲,提罡收元,脊骨一动,周身都动,尾闾一动,全身都动。两手两足为四大天王,合
两膝两胯为八大金刚。练拳时,神要贯注二目,性要贯注于肚脐。胎元就是肚脐,脐上一寸三分是气海,脐下一寸三分是丹田。练武功者
,要知道三关九窍,否则,便无发挥拳术武功。三关者,玄关、元关、妙关也。九窍者,尾闾、仙骨、真气、腰脊、肾脏、阴维、更年、项骨、玉枕
也。医、拳、仙,必须知关窍,不通关窍,不得谓之为明医、拳、仙。太极拳,一动就要内外互结,脚下的震动和手上的发劲,要同时而生,
同时而到,精神意念在劲之先,方可制人。称含胸,系指含虚言。与有形无关。是一种平静其精神情绪,使之泰然明静,一意专注,不动心神。
称拔背,系指无形劲炁顺背脊骨而上言。沾、黏劲,即不顶不丢之劲,主柔,为太极拳中最重要之基本内劲。听劲,必须心平气和,凝神
于窍,激发电能,运用灵性,乃用周身皮肤感觉听之。练懂劲,必须配合伸、屈、动、静、开、合、升、降之法,体尺寸之度数。走劲
,指不顶之劲,主退。化劲,由黏劲与走劲而成。化时必须恰到好处,快或慢均无效。引劲,乃虚势假招,有引君入壳之意。发劲
,为拳术中之主劲,必须配合化劲而用,至刚。分截、长、沉、钻、寸、分、冷、断、抖劲等。其中截劲较长劲为猛;钻劲较沉劲为厉;分劲较寸劲
为狠;冷劲发人于不知不觉中,其势甚猛,不可用;断劲在引人得势后,中间内劲稍断,随即以全身蓄劲乘其不备而直发;抖劲为当己劲与敌劲黏住
时用腰腿劲抖拍之。任何劲,均应与人、引、拿等劲配合,拿之得势方能言发。拿人、发人,须先制其根,方能摧敌。发敌时,必须
注意机势、方向与时间,方能应手而出。借劲,抓着敌人之方向,用拧劲借敌顺劲而发,此乃四两拔千斤之劲,为太极拳中奥妙的上乘武学。
开劲,见入即开,一开即入,一入即发,一发即退。合劲,敌去则合,一合即发,集众劲于一点而发,无往不利也。提劲,此为提上拔
高之巧劲,全在腰腿,非高手难为。沉劲,沉劲活泼,劲能沉,可挫其根。捧劲,用腰腿拧劲,凝神而捧。履劲,用腰腿胯拧劲
,借劲履之。挤劲,敌履我已满,不待其有换劲之机,即挫身、换位、跟步,用沉劲而发,而挤之。发劲,是由沉劲放射而来。太极拳处
处含化劲,处处含刚劲。太极拳动作,应配合劲的运用。我之脚尖,要随彼抬脚之力而起,稍稍一带,彼即跌出。脚化,比身化、
手化、腰化重要。任何动物发力时,都是在腰。例如猫捕鼠、虎发威,都是将腰后坐而弓,借弹劲猛力而出。脊骨与后腿成一直线发之
,才能有力。膝不能超过脚尖,鼻尖不能超过膝尖,超此三尖即失重心,便受人制。与敌人搏击时,要照顾到自己的三前(脚前、膝前与
手前),看住对方的七星(两肘、两膝、两胯与头部)。虚灵顶劲之顶劲,应将颈部放松,不可用力上顶。如将颈部竖直并向上顶,那是非常危
险的。只要将下颚往回收,头部即自然而然直起,然后叩齿抵舌,集中精神即可。练拳开始时,应求其架势稳而浑厚,基础打好后,便慢慢加快
,如果只知练慢,不知练快,即失之理。慢者,求其阴柔之功,即虚灵之劲;快者,求其刚劲之发放。练拳者,如只知求柔而不知求刚,只知求
慢而不知求快,那便是有阴无阳,已不是太极之本体。练太极拳,必须使全身之劲,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混为一体,即是阴阳变化之功,
乃拳术中之最高之境界。一切手、眼、身、法、步,混合成一个,再进而与精神揉合为一体,无意识存在,收发由灵,才能说得上是巧。迈
步转身,先不要快,必须手、足、肩、腰、胯、肘与内外务要合成一气,不可有一点散乱。身中如有散乱,应于腰、胯、肩、肘及四梢求之。四
梢者,骨、肉、筋、血也。牙为骨梢,舌为肉梢,手足为筋梢,毛孔为血梢。步法不稳,应于三尖求之。三尖者,鼻尖、膝法、足尖也。太
极拳之所以能使人长生,在于以太极拳劲与人之筋骨血脉合为一体。练拳时要似鸟之展翅,频频飞翔。又如平水漂物,不见水流,只见物行,既安稳又自然,求匀与慢之秘在此。太极拳讲松,不是一点气力都没有,松就是要发的意思。松者,轻松也,不紧张也,不顶也。练拳时全身松开,不要用力,不是叫你松得空空洞洞,如果你松得一无所有,那么太极拳讲的弹簧力,又是如何?练拳时要松,是教你心里平静,不要紧张,专心一意将精神力贯于全身,发于手指。
献花(0)
+1
(本文系日阳月阴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