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嵩明“梨花段氏族谱”--第一卷 源 流--段氏安居梨花
2013-04-05 | 阅:  转:  |  分享 
  


段氏安居梨花



《嵩明县志》(1945年版)载:“明朝1392-1398年沐英之子沐春镇再移南京人30万于滇,这批汉族就有直接落户于杨林南部和邵甸等地屯田者。”“屯田守边,寓兵于农,以资军响”,在“嵩明州治南,屯田11236亩余”(《云南简史》)。又,民国《嵩明县志》卷十七《氏族》第246页载:“大姓张……,希(稀)姓赵……姓段……。以上大姓张,希姓,除小倚伴村张姓闻系在汉时即已入滇外,则余以明代入滇者为多,属南京籍者约居十之六七,属于江西、四川、陕西籍者约居十之二三,土著者十之一也,然有完全谱牒可考甚属廖廖。”除上述文字记载外,梨花段氏族人祖辈流传,本族是从南京来嵩明定居的。依此类推,梨花段氏一世祖就是明初戍边屯田者而落籍嵩明县梨花村。迄今,已有600年历史了。

梨花村位于嵩明坝子西部,距嵩明县城七公里。坐西向东,背靠金、银二山,依山而建,面向嵩明坝子,远眺药灵山,左靠矣铎村,右连大城村,村西北头天化宫寺的地下甘泉潆绕村而过,直泻村尾,滋润着段氏族人,祖祖辈辈,日复一日。大、小梨花村连绵二、三公里。由此也可揣出,我段氏先祖中意梨花村这片山青水秀、地灵人杰之福居的初衷了。

先祖至本村落籍,留下的墨迹已无考。据查,最早的梨花段氏文字资料见于民国二十年编篡的《嵩明县志》卷24第292页人物传载:“段师文,字忠轩,州南梨花村人。幼敏慎,嗜学好义有孝行。万历丙午年乡试,授四川成都府通判。……执法不阿,晋广西布政使。”万历丙午年即公元1606年,梨花族人段师文中举人就鸿图大展了。其冢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被夷为平地,墓碑、围墓石、墓穴拱砖等被生产队用于建造砖瓦窑。

由于历史之原因,段氏坟茔墓碑多被损毁,现存年代最早的墓碑是段贺来于清雍正乙卯年(1725年),为其祖父第十三世祖段龙甲立的墓碑,至今已275年了。

梨花段氏宗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010年,大梨花山地、林地部分被政府征用办企业。村民用土地征用款拆除旧房建新居,一眼望去,三层、四层钢筋混泥土砖房一幢接一幢,未建者不及十之一,可谓新农村也。政府、村上、村民共同投资,自来水通达各家各户。全村主、次道路建筑成混泥土路面,达各家各户门口,且安装了路灯,村民夜间出门无须用电筒了。村前两条6米宽的水泥路直通省道。族人勤奋,温饱有余。

除在本土繁衍生息外,在清朝年间,本族在村北面的小梨花村拥有竹园林地产业,为方便管理,派了一户段氏族人前往守护。由于善于营生世代昌盛发达,人口日益增多,则另立为小梨花村段氏族人。小梨花村环境更加优美,全村几乎影映在绿茵丛中,在村中屋顶上难看得见远方,在稍远的地方看其村,也只偶见点滴屋顶,一进村寨农家小院,一院接一院,为数不少。2010年4月,全村主要道路上均装上路灯,晚上串门,孩子玩耍也不需要手电筒了,2010年末又将村中道路全部筑为水泥路。

尔后,有族人相中本村东方2公里且平坦宽阔的桥头村,即迁往定居。桥头村距嵩明县城仅5公里,嵩明至杨林的国道公路穿村而过,东北面是兴隆村,西方是前木丛龙村,西南边是波化龙村,南头是太平龙村。桥头村族人善于经商、开办企业发迹者居多,拥有数百万资产的家庭为数不少,在本族三村中是把握时势,顺势发展得最佳的一支。

由于先祖的睿智慧眼,段氏落籍了嵩明梨花村,在世代族人的拼搏下,我族兴旺发达。我们相信梨花段氏在“耕读传家、仁德经世”祖训的鞭策下,一定会人丁兴旺,子孙发达,跃马扬鞭,更上一层楼。



附考

《嵩明县志》(1995年版)第二十八篇第四章《汉族》源流702页载: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30万军队进入云南。平定后,留沐英统领十万军队镇守云南。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办法是凡中原巨室富户,一有犯过,即遣戍(充军)云南。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四川选精兵25.5万置军器,农具并用钞2、2万锭从四川买耕牛万头前来云南垦种。又规定湖广常德、辰州二府“民三丁以上者二丁,往屯云南”。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沐英到南京入觐,受命还镇,携江南、江西人民25万人入滇。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又请移湖广、江南民8万实滇,1392-1398年沐英之子沐春镇再移南京人30万于滇,这批汉族移民中就有直接落户于杨林南部和邵甸等地屯田者。通过上述数朝内地汉族往云南的转移迁徙,致使云南汉族人口远远超过云南少数民族的总和。据载,明万历年间有军屯29万人,在嵩明州之南屯田11、24万亩,在邵甸板桥屯田56、74万亩。仅杨林千户所下辖旗军555人,屯军410人,分丁197人,军余2181人;有职田772亩,屯田11236.95亩,屯牛129头。从汉至明历代王朝的屯戍措施,在嵩明境至今还保留近几十个以卫、营、所、堡、铺、屯等军屯的名称作为村名。

据民国《嵩明县志》载汉族人口除小倚伴村张姓系于汉代时即已入滇外,其余汉族以明代入滇者为多,属南京籍者约居十之六七,属于赣、川、陕籍者约居十之二三,土著不及十之一。





献花(0)
+1
(本文系张嘴问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