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大纲
2013-04-06 | 阅:  转:  |  分享 
  
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考查考生对应于小学语文课程的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3.考查考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

(考核的能力要求分六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评鉴、F创新。见附录1)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汉语拼音、字、词、句

1.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力层级:A、C)

2.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辨别和纠正错别字。(能力层级:A、C)

3.掌握汉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构字方法等。(能力层级:A、C)

4.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书。(能力层级:C)

5.积累丰富的词汇,正确理解、使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等),评鉴其表达效果。(能力层级:B、C、D、E)

6.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能力层级:C)

7.掌握常见的修辞格,评鉴其表达效果。(能力层级:B、D、E)

(常见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衬托、对比等。)

8.正确修改常见病句并作分析。(能力层级:C、D)

(常见病句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颠倒、表意不明、重复罗嗦、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

9.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C)

(常用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书名号等。)

阅读

10.熟记指定古诗文,正确默写指定篇目(见附录2),能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读物,了解内容。(能力层级:A、B、C)

11.把握关键词句,体会其意义和作用。(能力层级:B、E)

12.正确划分文章(含诗歌)的段落或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归纳文章(含诗歌)主要内容,把握思想感情。(能力层级:D)

13.正确评析文章(含诗歌)的写作特点、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能力层级:B、D、E)

14.分析和评价文章(含诗歌)的思想观点。(能力层级:D、E、F)

15.能从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力层级:B、C、D)

写作

16.按要求和提示写记叙文、议论文、常用的应用文(含说明文)、演讲稿等。(能力层级:F)

(二)高等教育对应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见附录3)

中外文学史

1.正确掌握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作家、作品附A.记指和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应用指对知识用,是以理解为基础,。D.分析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记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E.鉴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能力层级。F.指探疑难问题,是能力。对A、B、C、D、E、F六

孟子《孟子》(节选)

司马迁《项羽本纪》

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王勃《滕王阁序》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维《使至塞上》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蜀道难》

杜甫《望岳》《登高》《江南逢李龟年》

韩愈《师说》《马说》

刘禹锡《陋室铭》

白居易《长恨歌》《卖炭翁》

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

杜牧《江南春绝句》《泊秦淮》

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欧阳修《醉翁亭记》

柳永《八声甘州》

王安石《伤仲永》

苏轼《水调歌头》《前赤壁赋》

李清照《声声慢》

陆游《卜算子·咏梅》《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文天祥《正气歌》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施耐庵《水浒传》

罗贯中《三国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

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2.现代文学鲁迅《祝福》巴金《家》《》《伊利亚特》《奥德赛》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年5月至201年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1.教育学及其发展

2.教育及其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3)教育与科技文化

.教育与个体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师与学生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师的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学生的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课程

(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6)教学组织形式

(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1)德育及其意义

(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6)德育的途径

(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3)课外活动的组织

(四)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3.个性发展与教育

(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2)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

(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

(4)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4.学习心理与教育

(1)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2)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3)学习动机理论

(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5)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

(6)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7)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8)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6.学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教师心理

(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四、考试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20分钟。3.试卷分值:150分。五、试卷结构主要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内容比例:时事政治模块约占10﹪,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约占20﹪,教育学模块约占35﹪,心理学模块约占35﹪。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20%。





献花(0)
+1
(本文系我的映山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