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语十则
2013-04-07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设计

题目 论语十则 总课时 3 年级 七 学科 语文 教学时间 2011年10月14日---18日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





析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学情分析 针对我班学生这几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学目

标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



点 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课前准备 有关孔子的资料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0分钟





















整体感知

20分钟































诵读感知

10分钟













本课小结

5分钟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诵读感知

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第二课时

































































课前导入

5分钟















分析课文

30分钟































课外拓展

10分钟





























《论语十则》是孔子关于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修养方面的思想,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分析前五则。首先背诵着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合作探究此环节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不仅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针对我班学生这几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我用论语中的道理接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导入,接下来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老师进行补充。所以,教学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课时



















课文导入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探究第二、三句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是新世纪的新一代,要让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更加熠熠生辉,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看到了同学们崇敬的眼神和热切的心,希望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会遨游于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献花(0)
+1
(本文系临江二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