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国演义》是反对人民的邪书?
2013-04-07 | 阅:  转:  |  分享 
  
《三国演义》是反对人民的邪书?

文/陆弃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在这现世上,与陆弃年纪相仿的大有人在。而正因为有这般威风凛凛、英俊潇洒的有志青年,才能使《三国演义》鼓吹的个人英雄主义观继续祸害人间、遗臭万年。

当然,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来读《三国演义》,理当善加分析,祛除糟粕,宣传其中有用的精神。于是,用90后的眼光重读《三国演义》就显得愈加紧要。今天,陆弃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细读《三国演义》,用通俗的手法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三国演义”价值观,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价值观。而这其中的不足之处,还望诸位不吝赐教,陆弃必将慎而待之,逐条斟酌。

一、《三国演义》并非抑曹,实则抑民?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的倾向是“尊刘抑曹贬孙”,因此使罗贯中在情节的架构中大量宣扬刘汉的事迹,拔高刘备集团人物的形象。但是读者往往忽略《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角色——游民。《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以桓灵暴政、宦官乱政、黄巾起义为导火索,从而引出桃园结义等经典故事。

汉末时期,朝廷苛政猛于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巨鹿郡张角在山中采药时,巧遇南华老仙,获得三卷《太平要术》。南华老仙授书时对张角说:“你得到这本书,应该代替天帝宣传教化,普渡苍生。如果萌生异心,一定会得到恶报。”于是,罗氏在《三国演义》里就轻而易举地以南华老仙的“箴言”让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获得恶报,而顺应天道的大起义则变成了“萌异心、获恶报”。

在《三国演义》里,对待民众的起义一般蔑称为“贼寇”、“黄巾贼”、“黑山贼”、“众贼”等等。而“贼众”一旦遇到东汉政府的军阀、诸侯,往往是“皆倒戈而走”、“投降者不计其数”、“四散奔走”。农民起义军里的“贼将”遇到政府军时,也是三五回合就被斩于马下。更有甚者,刘、关、张、董卓等人皆以杀民求得官职。

在罗氏的世界观里,他认为凡是反对大汉政府的就是反贼、逆贼,就该死有余辜。所以,一个个出场的草根英雄最终不是客死他乡,就是无辜身亡。而所谓的“草根”刘备,在其出场时就被冠以中山靖王后人的身份,且从中山靖王开始,代代有传人,一直传到刘备这代。很显然,罗贯中想将刘备打造成大汉的救世主,延续汉朝正统的大救星。



《三国演义》里刻画了许多“群众演员”,最先出场的当属黄巾贼将程远志。说的是刘备桃园结义后,五万黄巾军在程远志、邓茂的率领下进犯涿郡。时任涿郡太守刘焉命邹靖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在大兴山下,两军对于阵前。刘备在关羽、张飞的拥簇下,立于帐前。先是刘备扬鞭大骂,没曾想三两句就激怒了程远志。程便派副将邓茂出战,这边张飞手持丈八蛇矛迎战。手起一枪刺中邓茂心窝,邓茂翻身落马。程远志见邓茂落马,飞马舞刀直取张飞。关羽见状,三下两下斩了程志远。主将被斩,其余士兵作鸟兽散,刘关张首战告捷,满载而归。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黄巾贼将,包括一些历史上本没有的人物,罗贯中为衬托小说主角的英明伟大光荣,硬生生的将那些无辜的人塞进战场上,成为用人命造英雄的血淋淋证据。《演义》中描写战斗,动辄伤亡就是数万、十万、百万,好像士兵的命如韭菜一样,割掉又会长出来。在历史小说中,这样轻视人命、漠视群众的价值观实属罕见。

故而,现在读《三国演义》,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千万不可将自己代入思维进所谓的冷血英雄身上。作为一名被统治阶级者,一名底层劳动者,用统治阶级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只会让我们深受其害。(陆弃)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