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恩施州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2013-04-07 | 阅:  转:  |  分享 
  
恩施州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时间:2010-12-1415:28:41来源:恩施日报【关闭】

????恩施日报消息《恩施日报》今日全文刊发了《中共恩施州委关于制定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今后五年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武陵山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恩施州将着力构建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凸显恩施在武陵山区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构筑铁路大通道,着力建成渝利铁路,推进黔张常、安恩张铁路建设,做好恩黔铁路、郑渝铁路的前期工作。完善高速公路网,围绕县县通高速,着力建成沪蓉高速宜巴段、恩施至来凤、恩施至黔江、利川至万州、恩施至奉节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五峰至来凤、神农架至张家界高速公路。畅通州内循环线,加强国省道干线改造以及绕城公路、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州城至县市城区的“两小时交通圈”。抓好农村公路网建设,实现乡(镇)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完成恩施机场二期扩建工程。

????今后五年,恩施州将加快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和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全州旅游“一盘棋”,进一步优化以州城为中心,以北线清江山水画廊、南线民族风情走廊为两翼的旅游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品牌景区和精品线路。推进“女儿城”、民族饮食街区、民族建筑街区、民族风情演艺中心和重点景区演出场所建设,整合女儿会、龙船调、纤夫节、摆手节等文化旅游品牌。

????下个五年,恩施州将构建以州城为中心,利川市、来凤县为副中心,辐射带动县城区、乡镇集镇、中心村镇发展的城镇体系。突出恩施州城龙头地位,建设武陵山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围绕中国西部旅游名城的定位,把利川市建成中等规模城市。支持来凤县推进来凤—龙山城市一体化建设,打造湘鄂渝黔边区明星城市。

????中共恩施州委关于制定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2月1日中共恩施州委五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打基础、谋长远、调结构、增后劲的攻坚时期,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繁荣,为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奠定坚实基础,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恩施州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探索符合恩施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奋发有为地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恩施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三州’(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总体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发展指标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州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保持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自治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为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恩施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国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承接产业转移前景广阔。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武陵山区的经济协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深入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各类政策叠加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建成通车,有利于我们在更宽领域、更大空间、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资源开发、商贸物流和特色产业发展,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注入强劲动力。各族干部群众思想不断解放,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更加迫切,聚精会神抓发展、凝心聚力促和谐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面向未来,恩施州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恩施州“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发达地区经济高位运行,周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从自身发展看,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恩施州与全国、全省发展差距仍在拉大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任务很重。城镇化建设滞后,统筹城乡发展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明显,扶贫攻坚任务很重,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一些突出民生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艰巨。保护资源和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加大。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够,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推动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发展思路,以改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大力推进州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由农村经济为主导向城市经济为主导转变,由内生型经济为主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导转变,由整体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奠定坚实的基础。

????制定“十二五”规划,要立足恩施州实际,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工业主导地位,落实工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正确处理城镇与农村的关系,以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完善城镇功能,壮大城镇经济,增强以城带乡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大局。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争创发展新优势。坚持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创新发展,加强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推进绿色繁荣,努力形成以生态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开放为动力,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优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局面。

????(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武陵山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优化结构、降低能耗、提高效益,加快州域经济发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特色农产品基地、华中地区重要洁净能源基地、全省重要矿产工业基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明显提升,生态文化旅游业成为富民兴州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不断降低,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省定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逐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文化不断繁荣发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支撑能力

????坚持打基础、管长远,以道路交通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农村条件、推进信息化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

????(五)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突出抓好交通基础建设,着力构建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凸显恩施在武陵山区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构筑铁路大通道,着力建成渝利铁路,推进黔张常、安恩张铁路建设,做好恩黔铁路、郑渝铁路的前期工作。完善高速公路网,围绕县县通高速,着力建成沪蓉高速宜巴段、恩施至来凤、恩施至黔江、利川至万州、恩施至奉节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五峰至来凤、神农架至张家界高速公路。畅通州内循环线,加强国省道干线改造以及绕城公路、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州城至县市城区的“两小时交通圈”。抓好农村公路网建设,实现乡(镇)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加快航空港和航运港建设,完成恩施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完善巴东港口配套设施,加强长江支流航道和清江等库区航道整治及配套工程建设,提升通航功能。

????(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基本形成防洪、排涝、灌溉工程体系。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加强防洪减灾工作,完成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施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和城市防洪工程,建立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大三峡、清江库区避险搬迁工作力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特色农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灌区建设、基本烟田规划建设、基本农田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加大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力度,提高水源应急保障能力。加快电力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完善电力外送主通道,实施农村电网完善工程,构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安全可靠、高效低耗的区域性电网。

????(七)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强化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移动宽带通信,建设“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框架,抓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州域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产业兴州战略,加快优势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州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

????(八)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万亩乡镇千亩村”为载体,实施特色农业“六百双五”(烟叶、茶叶、特色蔬菜、林果、药材各100万亩,畜牧业年综合产值100亿元,魔芋种植面积、马铃薯种薯基地各50万亩)建设工程,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发展与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相配套的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度,抓好粮食及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断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建设、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培植一批特色农业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努力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建立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强“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等非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九)突破性发展新型工业。突出工业在州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实行政策倾斜,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度开发茶叶、蔬菜、特色饮料和畜产品等绿色食品,建设全国知名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有序推进水电、风电、天然气资源开发,抓好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建设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建设全省重要的矿产工业基地;推进湖北中烟公司恩施卷烟厂调整产品结构,支持金叶公司打叶复烤生产线技改扩能,促进烟草产业做大做强;以石材开发、木材深加工、旋窑水泥等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建材工业上档升级;围绕中药材精深加工,积极发展医药化工产业。坚持集群发展,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改组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关联配套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以“双亿”(工业项目投资过亿元、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培植壮大市场主体。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引导企业加快改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争取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加快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把开发区(工业园区)建成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核心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对外开放先导区和现代化新城区。

????(十)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坚持推进州域旅游化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兴州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突出生态风景、民族风情特色,加快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和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全州旅游“一盘棋”,进一步优化以州城为中心,以北线清江山水画廊、南线民族风情走廊为两翼的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加快核心景区(景点)建设步伐,打造品牌景区和精品线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加强旅游公路、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恩施旅游港建设步伐,抓好州级及重点景区游客中心建设,力争所有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基本配套达标,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开发全过程,促进资源的文化价值转换为旅游产品。推进“女儿城”、民族饮食街区、民族建筑街区、民族风情演艺中心和重点景区演出场所建设,整合女儿会、龙船调、纤夫节、摆手节等文化旅游品牌,壮大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开发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加大以生态休闲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建成一批旅游名乡(镇)、名村。积极开展城市创优、景区创A、饭店创星、导游创佳、旅行社创强活动,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规范旅游服务市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鼓励多元化开发旅游资源,依法规范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制度,促进旅游资源有序利用、有偿使用和有效保护。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打破地区封锁,消除市场分割,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实行旅游产品整体策划、包装和推介,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十一)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布局相对集中、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的要求,以建设武陵山区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服务业发展,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完备、生活性服务业丰富繁荣、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服务产业新格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金融、证券、保险、现代物流、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引导资源要素集聚,带动产业调整升级。加强物流园区、配送体系、大型批发市场、零售网点等商贸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现代流通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促进科技、信息服务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旅游、文化、房地产、社区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创造宜居、宜业、宜旅的良好环境。拓展服务业新领域,积极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大市场秩序维护力度,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四、加快城镇化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基础,统筹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推进州域经济由农村经济为主导向城镇经济为主导转变。

????(十二)加快推进城镇化。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优化城镇布局,构建以州城为中心,利川市、来凤县为副中心,辐射带动县城区、乡镇集镇、中心村镇发展的城镇体系。突出恩施州城龙头地位,建设武陵山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围绕中国西部旅游名城的定位,把利川市建成中等规模城市。支持来凤县抓好城乡统筹建设试点,推进来凤—龙山城市一体化建设,打造湘鄂渝黔边区明星城市。推动巴东县融入全省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促进沿江城镇群发展。加快其它县域中心城市发展步伐,大力发展重点镇、中心镇和特色镇,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统筹各类城镇协调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注重突出城镇的生态与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城镇管理,推行综合执法,规范村镇建设管理执法,探索建立“建管分离”和向重点乡镇延伸的城镇管理体系,依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大卫生城市、生态城市、环保城市和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力度,增强全民城市意识,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大力发展城镇经济,以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城镇集聚,带动城镇服务业快速发展,扩大城镇就业空间。按照服务城镇、辐射农村的要求,加快发展城郊经济。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理顺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十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加快生产发展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加强新农村规划与建设,丰富发展新农村建设“恩施模式”,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扶贫到户、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为平台,加大产业扶贫、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基本完成整体脱贫任务。加强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实施“村庄整治”示范工程,抓好“宜居村庄”试点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保护农民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十四)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立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和政策投入机制,在县市扩权、用地、融资、财政投入、项目扶持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优化县市产业发展布局,加快特色产业带建设。把壮大工业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任务,加快县市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各县市引进和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力争每个县市都有税收过亿元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培植一批税收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牢固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和法律维权服务体系,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水平,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五、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积极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绿色繁荣,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五)加强生态建设。围绕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科学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生态林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荒山造林成果,构建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巩固林改成果,完善配套政策,调整林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加强湿地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和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大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力度。加快以沼气池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再生能源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推行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抓好植树造林,实施城乡绿色工程,提高绿化水平。开展国家森林城市等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十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提升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环境违法问题的整治力度。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严禁高能耗、重污染项目落户,整顿关停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能。以清江流域、三峡库区以及神农溪、酉水、贡水、溇水等流域为重点,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依法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治理土壤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力度,加快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强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的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十七)推进资源节约和开发利用。坚持开发节约并重,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固体废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逐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开展低碳企业试点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完善节水指标和水价体系,建设节水型社会。严格执行重点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工业、建筑、交通节能,注重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洁净能源的开发利用。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州、县市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促进国土资源有序开发和节约利用。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转变矿产资源开发方式,促进矿产资源科学利用。增强全民资源节约意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





献花(0)
+1
(本文系杨泽坤的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