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糖尿病中医治疗
2013-04-07 | 阅:  转:  |  分享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

概念: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

糖尿病与消渴的区别:没有典型临床表现的隐性糖尿病,中医过去一般不诊断为消渴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显性糖尿病,中医才诊断为消渴病。而且,非糖尿病性的以口渴多饮多尿为主症的内科病,中医也往往诊断为消渴病。

病因:祝谌予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之发病,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为患,尤其是嗜酒、喜食膏腴和精神过度紧张三者综合发病者为多。

1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或辛辣炙博之品,酿成内热,消谷耗液,发为消渴;

2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精神刺激,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津耗液,致令消渴;

3房劳过度:房事不节,耗伤肾精,阴精亏损,虚火内生,上蒸肺胃,遂发消渴。

病机:1此病的主要病理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则热愈甚,热愈甚则阴愈虚,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肺阴不足,宣发失职,津不能布,因而口渴多饮;胃阴不足,胃火炽盛,邪火消谷,因而多食善饥,身体消瘦;肾阴不足,固摄无权,精微下泄,因而尿多而甜,或如脂膏。

2肾阳亏损:素体肾阳亏虚,或初起虽为阴虚,但日久及肾、阴损及阳,导致肾阳亏虚。肾阳不足,气化失职,津液有降无升,因而口渴多饮,小便量多;摄纳无权,精微下泄,肌肉失养,因而虽多食而身体仍瘦。

3脾气虚衰:《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说:“脾病者,身重善饥”;《灵枢?本脏篇》说:“脾脆,则善病消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膵(音cuì,胰的旧称)为脾之副脏”,“因中焦膵病,而累及于脾也”。程宜福认为是脾虚不能散精,津液不布,因而口渴多饮;脾虚则胃强,因而善饥多食;脾虚则肌肉失养,因而肌肉消瘦,疲乏无力。

4血液淤滞:《灵枢?五变篇》说:“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祝谌予认为:血淤与消渴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消渴病常有气阴两虚之病理变化,而气阴两虚者又往往导致气滞血淤,影响津液的敷布,因而加重消渴。由此可见,血液淤滞,是消渴病常常兼有的病理变化。

辨证标准:祝谌予通过对上千例糖尿病人的观察,拟订了如下的辨证指标:

(1)阴虚:具备以下三项者,即可辨证为阴虚: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舌红无苔,少津或苔薄白,脉细或细数。

①肾阴虚:具备阴虚证又有以下三项者:腰脊酸痛,腰膝无力,足跟疼痛,耳鸣耳聋,牙龈萎缩,齿摇齿落,尿有余沥,尿失禁或尿混浊、遗精。

②肝阴虚:具备阴虚证又有以下两项者:胁肋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

③心阴虚:具备阴虚证又有以下两项者:心悸、失眠、健忘、多梦。

④肺阴虚:具备阴虚证又有烦渴多饮者。

⑤胃阴虚:具备阴虚证又有舌光绛无苔或舌苔剥脱,或恶心干呕者。

(2)火旺:具备以下两项者,即可辨证为火旺:口苦,口渴多饮,舌干少津,大便干结。

①心火旺:具备火旺证又有以下两项者:心烦、失眠、尿赤;或具备火旺证,又见口舌生疮者。

②肝火旺:具备火旺证又有以下两项者:头痛眩晕,烦躁易怒,耳鸣,面红目赤。

③胃火旺:具备火旺证又有以下两项者:牙龈肿痛,牙宣出血,消谷善饥,脘痛如灼,口臭,舌苔黄燥或黄腻。

④肺热:具备火旺证又有以下两项者:咳嗽无痰或黄痰,烦渴多饮。

(3)气虚:具备以下三项者,即可辨证为气虚:气短、乏力、自汗、舌淡或舌胖、舌边齿痕、脉弱或细弱。

①肺气虚:具备气虚证又有以下两项者:语声低微,懒言。

②心气虚:具备气虚证又有以下两项者:心悸,怔忡,脉结代。

③脾气虚:具备气虚证又有以下两项者:面色萎黄,食少腹胀,浮肿或便溏。

(4)阳虚:具备以下五项者,即可辨证为阳虚:自汗,乏力,气短,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脉细弱或沉弱。

①肾阳虚:具备阳虚证又有以下三项者:腰脊酸痛,腰冷,腰膝无力,足跟疼痛,耳鸣耳聋,牙龈萎缩,齿摇齿落,滑精,小便失禁,尿清长,尿清余沥,或具备阳虚证又见阳痿;或具备阳虚证又见夜尿多。

②心阳虚:具备阳虚证又见心悸、怔忡、脉结代。

③脾阳虚:具备阳虚证又见便溏、腹部怕凉。

(5)血淤:具备以下三项者,即可辨证为血淤:面有淤斑,上肢痛,下肢痛,心前区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月经血块多,舌黯,舌有淤斑,舌下静脉青紫或怒张。

(6)血热:具备以下两项者,即可辨证为血热:鼻衄,身痒,月经提前,月经量多色鲜红,舌红绛,皮肤疖肿,身燥热。

辨证施治:

一按上、中、下三消分型施治:

(1)上消(肺消):以口渴多饮为主症。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法。方:消渴方、二冬汤、玉泉散等。

(2)中消(胃消):以多食易饥为主症。用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法。方:白虎汤、玉女煎、生脉散。

(3)下消(肾消):以多饮多尿、饮一溲二为主症。用补肾法,偏于肾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偏于肾阳虚者,常用金匮肾气丸。

二按阴阳盛衰分型及施治:

(1)阴虚型:六味地黄丸生脉散

培元增液汤:孩儿参麦冬党参甘草生地龟板知母花粉鳖甲白芍五味子

加味补元煎:吉林参熟地五味子山药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桑螵蛸海螵蛸菟丝子首乌

(2)阴虚阳亢型:消渴方玉女煎知柏地黄丸

(3)阳虚(气虚)型:金匮肾气丸右归饮右归丸

(4)阴阳两虚(气阴两虚)型:金匮肾气丸

气阴两伤方:党参黄芪玄参麦冬五味子山药熟地生地

三按脏腑阴阳分型及施治:

(1)胃热伤阴型:清胃火,养胃阴,兼顾肾阴法

白虎汤玉女煎或白虎加黄连佐地黄剂。

(2)胃肺热盛伤阴型:泻胃火,清肺热,滋肾阴,兼补脾土法

白虎加黄连佐地黄剂,加党参,黄芪。

(3)胃肺热盛伤阴并肾虚型:养阴清热,益气补肾法

生地熟地党参当归山茱萸菟丝子玄参茯苓泽泻女贞子黄连砂仁黄芪肉桂

(4)肾阴亏虚型:六味地黄丸

(5)肺肾阴虚型:育阴清热法:用玉泉散合生脉散加减。

(6)肾阳虚衰型:用金匮肾气丸或鹿茸丸加减。

四其他方法分型及施治:

虽然古今医家对本病之辨证多采用三消分证法,但临床上三消症状常常互见,且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实难截然划分。因此,不少人进行了新的分型方法的探讨。如:

1黄文东将本病分为本证与并发症两类。本证中分为如下六型:

(1)肺胃燥热型:用清热生津止渴法,方用白虎加人参汤。

(2)肠燥津伤型:用滋阴养液、润肠通腑法,方用增液承气汤。

(3)肝肾阴虚型:用滋养肝肾、益精补血、润肠止渴法,方用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型:用温阳滋阴补肾法,方用金匮肾气丸。

(5)脾胃气虚型:用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法,方用七味白术散。

(6)湿热中阻型:用清热化湿法,方用黄芩滑石汤。

祝谌予将本病分为七型:

(1)阴虚型:用滋阴生津兼予活血法,药用北沙参麦冬枸杞当归川楝子丹参生熟地葛根。

(2)阴虚火旺型:用滋阴降火兼予活血法,除用阴虚型药物外,再随症加清热药。

(3)气阴两虚型:用益气养阴兼予活血法,药用黄芪玄参丹参牡蛎山药党参麦冬五味子苍术生熟地葛根茯苓。

(4)气阴两虚火旺型:用益气养阴降火法,除用气阴两虚型药物外,再随症加清热药。

(5)阴阳两虚型:用温阳育阴兼予活血法,药用桂枝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生熟地茯苓葛根附子。

(6)阴阳两虚火旺型:用温阳育阴降火兼予活血法,除用气阴虚型药物外,再加知母黄柏。

(7)淤血型:用活血行气为主兼予治本法,药用木香当归川芎益母草丹参赤勺葛根生熟地。

程宜福将本病分为四型:

(1)脾虚肺胃蕴热型:用清热泻火、健脾生津法,方用健脾清热降糖汤

石膏山药知母葛根花粉茯苓玄参莲子肉白术黄连鸡内金五倍子。

(2)脾虚气虚型:用健脾培本、益气生津法,方用健脾降糖汤

党参黄芪白术莲子肉黄精山药薏米苍术五味子五倍子鸡内金。

(3)脾肾两虚型:用健脾补肾法,方用健脾补肾降糖汤

熟地山茱萸枸杞补骨脂巴戟天苍白术莲子肉山药鸡内金五倍子

脾肾阳虚者加附子、干姜。

(4)脾虚淤滞型:用活血化淤、健脾除滞法,方用健脾逐淤降糖汤

当归丹参山药赤勺川芎泽兰五倍子鸡内金苍白术莲子肉红花枳实。若有寒淤者加桂枝附子。

本病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且常常兼有气滞血淤之病理变化。

献花(0)
+1
(本文系北斗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