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学设计
2013-04-10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设计

题目 11.5密度与社会生活 总课时 1 年级 九年 学科 物理 教学时间 2011年9月14日 设计来源 自己设计 教





析 本节教学可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利用视频和探究实验来具体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学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教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课前准备







气球、冰块、酒精灯、火柴、铁块等。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1课时 复习提问

3分钟

引入新课

新知铺垫

5分钟



实验探究

15分钟













小结5分钟



实践15分钟







布置自学

2分钟

板书设计











反思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那么同种物质的密度能改变吗?

老师讲述龙卷风的危害。



温度影响物质的密度

气球体积随温度的变化

铁块体积随温度的变化

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

老师总结:谁的反常膨胀。4℃的水密度最大。

鉴别物质

一枚铜牌质量是160克,体积是20㎝3,它是真的吗?

你有和收获

1、一个实心铅球质量是4千克你,体积是0.57dm3它是用铅制造的吗?

2、1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3、一个瓶子能装1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装多少植物油?



资源评价的习题。

11.5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水结冰——热缩冷胀

水沸腾——热胀冷缩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原理:公式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从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的倒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教师和其他的人的帮助,通过意义构建而主动获得的,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而获得知识才是真正意上变成属于学生的知识

思考,交流,回答



自己读书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讲授,板演

思考、讨论交流



谈感悟













独立完成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注重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

○师点评









○思考一下还有其他方法吗?



△查缺补漏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献花(0)
+1
(本文系临江二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