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题目 4-2元素 总课时 2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教学时间 2011年11月5-6日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
材
分
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学情分析 元素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实际使用中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不明白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是要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是要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开朗的。
教
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2、通过核电荷数相同则元素种类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也不同,即质子数的变化,引起了元素的种类变化的事实,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元素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讨论、交流、发言
学生分析归纳
学生回答
讨论、交流、发言
学生自主完成 △知识巩固
△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设疑,激趣。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二
课
时 知识提问
3分钟
创设情景
1分钟
探究新知
20分钟
小结
5分钟
拓展应用
15分钟
布置自学
1分钟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投影引入课题。
一、元素符号
1、书写
提问如何书写元素符号
指导学生阅读
2、意义
设疑:
练习
3、元素的分类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二、元素周期表
提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所含的信息有哪些?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题的学习,你获得那些收获?
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见题纲
离子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倾听
学生阅读
?
分析、讨论、交流、发言
学生回答
学生归纳
学生回答
讨论、交流、发言
学生自主完成 △知识巩固
△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设疑,。
元素
一、元素符号:1、书写2、意义
二、元素周期表
教后反思: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它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是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在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中采用陈述、复现的方法,效果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