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五课教学设计
2013-04-10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设计

题目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总课时 2课时 年级 9年级 学科 政治 教学时间 2011年10月8日—月12日

课堂教学的起止时间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





析 本课对应新课标的内容:“我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我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本课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基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肩负起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能得以发扬光大。 学情分析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千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学习这一课很有必要。 教











标 1、知识目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最之源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民族精神我传承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导入新课【播放《北京申奥宣传片》】1、在张艺谋导演的申奥宣传片中,你看到了哪些中华文化呢?2、除了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你还能列举身边其它的中华文化吗?【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的因素】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3、中华文化的构成、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与传统美德有关的成语或故事】——说出它们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2、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例:南京路上好八连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都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有这些都表明,传统文化是过去的,但其富有生命力的部分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掌握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如果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具体的知识而不能在心理和行为上深刻认同,教学的目的就没有真正达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具体行为等多个方面重视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应该注意的是,这种评价主要是导向性的,不是机械的;是过程性的而不是即时性的。

教学流程 2课时 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二、讲授新课(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板书)【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伟大的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朗诵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不竭力量之源【什么是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民族精神二)民族精神我传承这些中国留学生的行为为什么会赢得热烈的掌声?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有条件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答:“中国的脊梁”就是指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奉献自己一切的人们。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孔子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答:描绘了“九?一八”以后,中华儿女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热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歌颂了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答;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本课的评价,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结合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没有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就不可能从内心深处增强对其认同感,就不会对其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评价时不能忽视对相关学科内容的了解和理解。































献花(0)
+1
(本文系临江二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