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3-04-13 | 阅:  转:  |  分享 
  
大学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各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自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一场大改革,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使大多数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持续下滑。一增一减,直观地告诉我们: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当今大学毕业生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又一群体,还有人形象的称这个群体为“蚁族”。总结分析当今现状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曾经的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优势群体,他们是有思想、有知识,而且年轻,身体好,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群体的象征。然而,由于近年来高校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真毕业证、假能力”的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是一知半解,大部分还需要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间差”的局面。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面。(1)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就业难。(2)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和规划。据一项调显示,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吗”一题中51.4%的人对此“只存在模糊的想法和原望。”17.0%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职业规划。学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能力、素质又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是茫然无知,他们只是走一步算一步。

并且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表现得信心不足,缺乏足够的就业实力。大学生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常常表现出一种盲目心态,空有理想和抱负,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为此,大多喜欢大城市中的一些待遇优厚的行业,集中选择发达地区,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去。部分大学生梦想有一份待遇丰厚的稳定工作,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还有人把毕业后就业看得过重,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把就业看成一辈子的大事,精神负担很重,往往不能如愿以偿,导致心理不平衡;甚至有的人认为只有在正规部门上班才算就业等。毕业生大多是“高不成,低不就。”如果没有正规部门,例如国企或公务员等招聘,他们就不愿去上班,宁肯在家啃老。

另外,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造,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片面的“人才观”,广大毕业生想往大机关、大事业单位、国企等一些好的单位挤、都想往大都市里走。据新浪网最近的调查指出:应届毕业生大多选择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的一线城市,由此造成众人同挤“独木桥”现象非常严重。而挤不上的学生中,选择大中城市的占44.7%,到县城的占20.2%,到乡镇和农村的分别占7.7%和0.9%,仅有26.6%的毕业生表示对地点没有特别要求。这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观点:没有人愿意去一些偏远的、艰苦的、小的单位、行业,宁肯在大城市做蚁族,也不去中小城市做有房有车的白领。。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等因素也都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就业难状况。

而且毕业生大多没有创业精神,大多数人只想去找一份稳定的、高薪的、受人尊敬的工作,为的是说出去体面。即使有创业精神,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只有理想和抱负,最终也会在现实的浪潮中淹没。但事实中,社会需要的是可以有创新的高科技人才。当今社会,人多,人才少。

分析当今依旧非常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可知造成这一严峻形势原因有多个方面,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有高校的原因,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为完善自我,为以后的就业做努力,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该认清当前的形式,尤其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大学文凭不过是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而已,在社会上立足凭借的是真才实学,是汗水,是努力。进入社会以后,十年如一日的拼搏,一点一滴的积累,该放低姿态时就放低姿态。第二,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实践,我们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我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因此应该使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学生,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第四,明确三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市场要什么?”找出三个答案中的“交集”,前途在何方就马上心知肚明了!当然了,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竞争中,我们最好还是重点把握“我能做什么?”和“市场要什么?”这两个问题,毕竟,想要找到既是自己想做的,又是自己目前就可以胜任的,还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岗位,对于应届生不太现实的,我们还是要注重在基层岗位上的积累和锻炼,分步分阶段的给自己做个规划,逐步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去努力去靠近。第五,了解职业个性。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如个性偏内向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个性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个性外向类型的学生在做研究工作时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第六,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写作感言:

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大学生今天所学的技能是以后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技能,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们应该在未来三年多的在校学习中,努力完善自我,做到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技巧。在生活中要学习动手操作能力,为未来去找工作去创造自己的人生创造条件。因此对于未来就业问题的认识,对于我们大一新生来说很关键。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这样可以使我更好的了解就业趋势,找到自身的缺点,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万方数据网: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jzh200501006.aspx

投资界:http://news.pedaily.cn/chuangye/201104/20110413248807.shtml

新浪:http://news.sina.com.cn/o/2012-12-15/003525816027.shtml

河北新闻网:http://www.hebnews.cn/2012-11/08/content_2929592.htm





献花(0)
+1
(本文系pgl博闻强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