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造就了一个成语:逼上梁山
《水浒传》写梁山英雄受高俅等朝廷奸官迫害,最直接、最能体现主题的是林冲。
直接受高太俅迫害的,还有王进、杨志等人。而林冲受迫害的故事,写得最充分,也最典型。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最高军事机关的教官。此人武功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为人良善,心地坦荡,忠于职守,是典型的忠臣良将。这样的人,却被高俅之流一再加害,这就体现了奸臣当道、良将受难、社会黑暗的状况。
谁能想到,林冲受迫害的原因,不是因为政见不同,不是因为官衙事务,却是因为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娘子,想霸占为妻。在高太尉那里,无恶不做的干儿子那点小小的私欲,比精明强干下属的家庭幸福和情感尊严重要得多,他把部下看得一钱不值。一个盖世英雄,连自己的娘子都保护不了,足见世道的险恶。
林冲是很能忍的。高衙内在庙前羞辱了他的娘子,听说是高太尉的干儿子,他也就忍了。但,恶人的恶性,因了那份势力,是不会消除的。为了把林娘子弄到手,高俅一伙设计圈套,使林冲误入白虎节堂,捏造罪名,发配沧州。一个好人,就这样蒙冤遭罪。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冲还在忍,他想顺利地服完刑,做一个守法的人,再回到娘子身边。高衙内之流连这样的机会也不给他留,安排董超、薛霸在路是结果他的性命,只是由于鲁智深挺身相救,才没有得逞。陆谦等人制造了火烧草料场事件,必欲除掉林冲而后快。在邪恶势力一再相逼、英雄良才忍无可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林冲才出手杀了陆谦等人,走上了去梁山落草的道路。这说明,水浒所写的,是天良泯灭、好人受气、坏人神气、想做忠臣良将而不得的年代,一个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年代。
林冲的忍,是不得已的。面对强大的恶势力,他又能怎样呢。做为一个军官,他不敢和高太尉斗。他不想成为戴罪之身,他有美好的生活梦想。长期在军事首脑机关,使他形成了谨慎的性格。不象做提辖的鲁达那样风风火火的。但,压迫越重,反抗就越烈。好汉总有忍不住的那一天。林冲毕竟是一位英雄。杀死陆谦等人、火并王伦,都反映出他的“狠”,这“狠”字一定是长期忍耐憋出来的。
本主题由聆雨听风于2009-3-1922:58加入精华收藏分享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