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段考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A.在中国出生的人B.在中国境内的公民C.在中国的外国人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2.初三学生韦某怀疑同桌刘某偷了手表,于是在校内逢人就说刘某是小偷,以后对他要防着点。后经查实,韦某的手表是校外人员偷的。韦某的行为侵犯了刘某的()A.姓名权B.荣誉权C.名誉权D.肖像权3.人身权利是公民十分重要的权利,包括()①人身自由权利②生命健康权③选举权④肖像权⑤名誉权⑥姓名权⑦言论自由权⑧被选举权⑨隐私权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⑨C.③④⑤⑥⑦⑧D.②④⑤⑥⑦⑨4.作为未成年人,你应该这样孝敬父母()A.只要父母要求做到的必须做到,不能违背B.辍学外出打工,赚钱赡养父母C.关心体贴父母,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D.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5.某偏僻山村23岁的张某与姨妈的20岁的孙女陈某自由恋爱,经双方父母同意,在没有依法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宴请亲朋好友宣布结婚。他们的婚姻关系()A.有效,因为他们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B.有效,因为他们结婚经过了双方父母的同意C.无效,因为他们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D.无效,因为他们没有履行法定的结婚手续,不受法律保护6.当你成家立业后,父母已经年迈体衰。你应该()A.放弃工作,回去服侍父母B.等经济宽裕后,再考虑赡养父母C.给父母足够的生活费用D.承担父母必要的生活费用,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必要的慰藉7.如果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上学,那么他就丧失了()A.人身自由权利B.社会经济权利C.受教育的权利D.政治权利和自由8.2001年8月24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判令陈晓琪(1990年顶替齐玉苓上济宁商校)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齐玉苓获赔98054元。齐玉苓被侵害的公民权利是()A.生存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劳动权9.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还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表明()A.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B.父母有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C.父母有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D.父母有惩罚未成年子女的义务10.近年来,一些企业和个体户为了少付酬、多赢利,偷偷招用在义务教育学龄期的少年,儿童做临时工,这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B.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C.严重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D.扩大就业、发展生产的有效途径11.农民张某让正在读初二的女儿辍学回家务农。学校领导、老师多次上门劝说张某让女儿返校无效。于是,乡政府对张某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责令其按期送女儿返校学习。这一事例主要表明我了义务教育具有()特征。A.普及性B.免费性C.群众性D.强制性12.在现实生活中,“店庆酬宾,饭菜五折优惠”(实际上不含海鲜)、“免费美容”(实际上是高价销售化妆品)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广告让消费者怦然心动,其实商家的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的()A.人身安全权B.知悉权C.自主选择权D.求偿权13.某中学生将自己积攒的几百元钱捐献给“希望工程”,这是在行使其对合法财产的()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14.某厂在竞争上岗考核中将男性录取分数线定为300分,女性则定为400分,使18名400分以下的女性未被录取。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该厂是在根据本厂特点改变企业经营机制B.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C.该厂完全有权力决定本厂的一切事务D.这是一种侵犯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15.我国继承法规定的财产继承方式有两种,即()A.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B.直接继承和代位继承C.个人继承和合伙继承D.指定继承和选择继承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有()A.张某在超市购物,出门时被保安强行搜身B.小玲在书店买了一本有缺页的书,要求退换但遭拒绝C.李超9岁时父母离异,父亲从未付给李超抚养费D.李女士在某美容院做面部护理时面部被多处灼伤2.下列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行为的有()A.某照相馆为招揽生意,经某人同意后便将其照片挂在橱窗内B.某报社在新闻报道中未与某人联系,便刊登了其参加社会活动的照片C.某公司私自把某人的照片印在挂历上D.在寻人启示上使用被寻找人的照片3.初中生小丽的父母离婚了,小丽跟着妈妈一起生活,爸爸应该每个月给小丽200元的生活费,但从来没有给过。小丽爸爸的行为()A.是不道德的,但不违法,因为小丽的父母已离婚B.是违法的,因为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C.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小丽不跟她爸爸生活,她爸爸不应负抚养义务D.是违法的,因为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免除4.李月娥老人的子女嫌其后老多病,让她搬到家中厕所居住。李月娥子女的这种行为违反了我国()的有关规定。A.婚姻法B.老年人权益保障法C.宪法D.妇女权益保障法5.下列选项中,属于受教育者范围的有()A.少年儿童B.残疾青少年C.退休职工D.60岁以上的老年人6.初二学生胡某,见村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没有工作,都到广东等地打工去了,便认为读书无用,于是辍学在家,准备外出打工。对胡某的这一做法,认识正确的是()A.接受义务教育是胡某的权利,放弃是他的自由B.胡某违反了我国宪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C.胡某没有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和义务D.胡某不懂得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7.张某有一子一女,妻子早逝,还有一个侄子与他一起生活。不久前,张某因病去世,留下一栋两层的楼房和8万元银行存款,但没的留下遗嘱。在此案中,根据继承法的规定()A.张某是被继承人,张某的儿女属于继承人B.张某留下的房屋和8万元存款属于遗产C.对张某的遗产应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来继承D.张某的儿女和侄子均有权继承遗产并且均分8.某公民积极参加兴修水利的有酬劳动。他是在()A.承担公民的义务B.享受公民的权利C.履行公民的光荣职责D.谋取正当的物质利益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中学生小华的表哥在城里打工,春节前,表哥找老板索要工钱,老板不但不给,还将其打伤。表哥回家找了几个人准备对老板进行报复。小华听说后,及时劝阻了表哥,并协助表哥将老板告上了法庭,依法索要所欠工钱,并协助表哥依法获取相应的赔偿。(1)老板侵犯了小华表哥的哪些合法权益?(2分)(2)上述案例的处理给你什么启示?(5分)2.据报道,2001年11月,我市居民82岁的杨老汉及其老伴将拒绝赡养儿子杨某告上了法庭。杨某被传唤到庭后,反复声明自己和父母签订了“生不养,死不葬”的生死协议,所以不能赡养老人。请回答:(1)杨某“签订了生死协议可以不赡养父母”的说法对吗?请你结合学过的法律知识分析说明。(4分)(2)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请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3分)四、判断分析(10分)某校初二学生小明因厌学而辍学,其父让小明打工挣钱。老师多次登门劝小明返校学习,小明说,上不上学是我的权利,不想去就不去,老师管不着。小明的父亲说,我尊重儿子的选择。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小明和小明父亲的言行。五、理解说明(每小题11分,共22分)1.2002年8月6日下午,广东省从化市旗杆镇永创钻石厂发现丢了价值约500无的4颗钻石。于是厂方决定在所涉及的三个加工车间里搜查。在三次搜查未果之后,厂方决定对这三个车间的103名员工(其中,男工20名,女工83名),进行脱衣搜身。直到晚9点,依然没有结果。整个搜身检查共历时八个多小时,期间,厂方不准工人喝水、吃饭,严禁上厕所。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永创钻石厂的行为侵犯了员工的什么权利?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对其行为进行简要分析。(2)请你为该厂工人抽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建议。2.在父母的包办下,农村女青年万某与男青年肖某订了婚约。万某对这桩婚事本来就不同意,后来又发现肖某有赌博恶习,更加反感。于是,万某提出要解除婚约,但肖某不同意,还给万某送去确定结婚时间的贴子,万某当场将贴子撕碎。肖某扬言:“不管你是否同意,婚是结定了。”过了不久,肖某带人将万某抢到肖家,当众宣布自己已与万某结了婚。后来,万某起诉到法院,人民法院对肖某等人给予制裁。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万某的父母和肖某的行为侵犯了万某的什么权利?违反了我国婚姻法的什么规定?(2)婚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3)我国法律为什么要禁止包办、买卖婚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