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先进事迹钳工
世界级水电站的“钳工”
——记小湾电厂厂长张洪涛
在总装机420万千瓦的小湾电厂繁忙的地下厂房,我们总能看到一个身穿灰色的工作服,头戴红色的安全帽的中年人,他高大的身影,棱角分明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显露出他的睿智和沉稳。他就是小湾电厂厂长张洪涛,1988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曾经辗转漫湾电厂、鲁布革电厂、小湾电厂从事生产建设和运营管理22年的资深水电“专家”,一名在基层默默无闻奋战多年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具备生产运维管理和技术能力综合型干部,2008年4月,在小湾电站工程建设进入后续机组安装,小湾电厂进入前期筹备的关键时刻,张洪涛受命从漫湾电厂第一副厂长调任小湾电厂筹备处主任,勇敢地担当起了华能集团水电骨干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营的重担,开始了在世界级水电站上“白手起家”的创业,在两年时间中,带领一个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团队克难奋进创造业绩。
在小湾电站安全生产的舞台上,是他用“企业大爱”凝聚团队克难奋进创造业绩,是他用“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让小湾电站的安全生产和运营业绩成为华能集团以至中国水电的骄傲,而他却总说自己是一个只知道干活的“钳工”。正是在他务实的“钳工”精神的感召下,小湾电厂不断超越,创造新业绩。
生产管理,他科学领导“善谋划”
面对公司的殷切期望,面对世界级高拱坝建设的荣耀,接过机组生产管理重任的张洪涛始终牢记华能集团“三色”使命,按照公司“高起点、敢创新、严管理、重效益”的企业理念,不断建立与一流电厂相匹配的生产管理模式。
工作中,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本管理,始终以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为长远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不断建立高效运转的生产管理模式。发布《小湾电厂工作标准》84项、《小湾电厂管理标准》132项,建成了PDA巡检系统,编写完成《小湾电站生产数据分析系统实施方案》、开展对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设备“动态建模”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作为电厂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他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和技术监督工作。通过技术监督方式,努力提升电厂生产人员技术研究深度,进而提升电厂设备运行、维护和检修水平。他坚持健全生产管理协调机制和开展三级安全网活动,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会、生产早会,及时协调处理现场问题,确保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运转高效。
2009年10月初,庆祝小湾电厂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还不足10天,小湾电厂1号机组由于主配压阀问题引发调速器压油装置频繁启动,该缺陷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有可能引起1号机组事故停机。
换阀门,意味着#1号机组必须要停机进行事故检修,最少要向南网总调申请停机3天,将损失电费1000多万。不换,机组事故停机的责任谁来担当?
在换与不换的决策中,张洪涛一反平日讨论技术问题时严肃的模样,轻松地说:“我斟酌了一下,也查看了一些资料,研究了一下设备的可靠性数据,我不同意机组停机检修,我认为可以继续运行,但是对调速器的运行情况,运维人员要严格进行巡视检查,发现新问题及时汇报。”
会议解散,张厂长的决定得到最快捷有效地执行。小湾1号机组在众人的精心呵护下,最终实现180天无非停目标,成为国内首个试运行72小时后,没有进行停机检修就直接投运的最大机组。而最终遗留的小湾电站1号机组调速器压油装置阀门和主配压阀的缺陷,也在后续机组停机检修中一并得到处理。
严格责任考核,顺利推动年度“四项”绩效目标实现
华能集团的四项绩效考核,给张洪涛厂长身上压上了沉沉的担子。面对严苛的考核条件,张洪涛在电厂六部一室的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激励约束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充分调动各部室的积极性,促进小湾电厂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和综合绩效的持续改善,制定了《小湾电厂绩效考核管理标准》,全面推行了“深化、细化、日化、量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借鉴流域电厂运行模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物资采购方式,从计划编制-审批-上报-到货验收到结算,各环节在保证规范性的同时做到高效从简,使物资采购流转迅速,全年采购物资保证了生产维护和现场办公的需求。全厂成立了16个QC小组,各QC小组结合接管机组的实际情况,利用“小、实、活、新”的活动课题,成功完成设备的改造34项,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生产现场积极推行“6S”现场管理,从规范定置线、设备标示牌、区域标示牌、介质流向、警示牌等处着手,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勤勉敬业、做好员工“好师长”
在机组检修的现场,常常能看到张洪涛的身影穿梭其中。而作为小湾“师长”,张洪涛却立志要在世界级的水电站中,带出一支堪比“小湾高度”的优秀员工队伍,为公司“一体两翼”、“新四步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人才储备。
从2006起连续4年时间,一批批应届毕业生如潮进入澜沧江公司,小湾电厂作为公司看重的人才培养基地,同样面临着新员工从学生到员工,从男孩到男人的培养工作。
为随时随地培养员工,厂长张洪涛,还有一个“争”当授课老师的小插曲。
2010年5月9日,下午3点,小湾办公楼四楼会议室,正在进行员工讲学活动。针对当时小湾电厂刚刚完成机组小修不久,今天的讲课,是由一名参与检修的员工围绕《水轮发电机检修介绍》开始的。
意外的是,这名员工只讲了半个多小时就结束了。一时的冷场,让坐在台下听讲的张洪涛站起身接连问了几个问题:“上导、下导、水导之间的间隙是如何来的?”“三道轴承和两道轴承又有什么不同?小湾为什么采用三道轴承?”见大家没有回答。
“我来给大家讲讲!”张洪涛走上讲台,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水轮机轴承示意图,围绕着电厂三道轴承,从水轮机的安装基准点到导轴承的固定、摆度、推力瓦、动平衡等滔滔不绝就讲开了。
静谧的课堂上,每一个人都很专注的循着厂长的讲课思路同步跟进,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讲课白板上的示意图和文字被擦去了又补上,设备参数、工况数据等被一个个箭头、黑色三角符号标注的特别显眼,滔滔不绝的厂长完全没有注意到时间的飞快流逝。
在厂长的倡导和带动下,如今无论是小湾讲坛、员工讲学、通用知识培训还是外出学习培训,小湾电厂员工学习气氛不断高涨。据不完全统计,电厂每年开展组织内部培训共200次,累计培训小时数34544小时。先后举办员工通用性知识培训30次,参加2167人次,累计培训小时数5573小时。在师长张洪涛的带领下,小湾电厂员工学习劲头高涨,呈现百舸争流学习的喜人局面。一名名学员变成了岗位能手,一个个年青人成为生产骨干,2年来,先后有29名员工通过培训正式具备了南网总调受令资格,80多名员工送往澜沧江流域糯扎渡、景洪、龙开口、功果桥等其他单位。
小湾水电站在厂长张洪涛的带领下,按照公司“构建和谐电站,奉献绿色能源”的发展理念,与水相依,和江河结伴,用张洪涛的“钳工”精神和华能澜沧江人的精进之风,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小湾人的水电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