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柴荣改革
2013-04-21 | 阅:  转:  |  分享 
  
一、安定社会、恢复生产,为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
后周建立之初,北汉勾结契丹贵族不断南下侵扰,再加上黄河泛滥,自然灾害频仍,百姓流离无依。在当时社会动荡、田地荒芜、百姓流离的情况下,周世宗在经济政策上,坚持“民本”原则,首先解决了安辑流民的问题,鼓励百姓耕种荒地,招诱逃户回到家乡耕产。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厚农桑,薄伎巧。优力田之夫,禁末游之辈”,收赎大批流民,使他们复归农亩,借以增加国家收入。
接着,周世宗又减免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使百姓保暖无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方面,“念稼穑之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他十分注重赈灾和安抚百姓,对农业生产更是重视非常,时常亲身的到农田或御庄去看禾苗庄稼的种植情况,并亲自制定垦田方案,对河南州县的税赋实施均定,颁布《均田图》,派遣官员赶往各地均定田租,查实耕地,“以据田亩,均定税赋”。
除此之外,周世宗还兴修水利,保证农田灌溉和水利交通的顺利运行。
二、加强军事、政治力量,为统一全国创造了稳定前提
经济改革能否成功,少不了政治改革的保障。在重点实施经济变革时,周世宗对政治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比如说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等,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改革环境清明,使经济的改革得以顺利实施。此外,周世宗还一效贞观之风,广开言路,鼓励臣子直言进谏,时刻反省自己。他还命人编写了《平边策》与《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并采纳了其中的很多建议。
政治改革的另外一项内容就是删定刑法,规范官员行为,以保证良好的政治氛围。五代时期,天下无礼法可言,军阀草菅人命、官吏徇私舞弊的事情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为此,周世宗特命臣下制订刑律,全国范围内颁行《大周刑统》,以作官员行为之准绳。周世宗说过:“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论文网www.uuubuy.com]之”、“联必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并且言行如一,绝不以私废公。李谷贵为百官之首,极尽人臣之贵,但由于他在出征南唐时擅命撤军,致使后周军队损失重大,周世宗不念私交,贬其为寿州府事。如此一番吏治整饬,后周政风日益清明,非但有效缓解了君臣官民间的矛盾,也给周世宗平定天下的梦想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整肃军纪、操练士卒,为统一全国提供了重要依据
军事方面,周世宗严肃军队纪律,采取强力的手段解决了军队将领飞扬横暴的问题,显德元年,在与北汉的高平之战中,禁军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名将校临阵溃逃,周世宗厉行奖惩全部将之处决,并提拔了李重进、赵匡胤等有功将士。这不仅表现了周世宗的明快果敢的君王气象,也一改安史之乱以来“臣强君弱”的畸形局面。从此之后,禁军将领“飞扬跋扈之习为渐息”。班师返回汴京之后,周世宗检阅禁军,“裁汰其老弱”,挑选其中精锐充当中央禁军。经过一番改革,后周军队“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其战斗力远不是其他军阀所能比拟的。
所以说后周政权之所得以稳定,这有赖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军队作战能力的提升。显德二年,周世宗派大将王景、向训兵出洛水,一举击败了后蜀军队,收复了秦、凤、成、阶四州。将关中重镇收入囊中,关陇故地也就大开门户了。后周据此进可攻,退可保关中之安全,一解后蜀对自己的威胁,在地理战略上可说是“制两川之命”;这就给日后宋太宗灭蜀提供了重要依据。
还有在思想文化上,周世宗倡导儒学,重视对史书的编辑与修缮,并大力发展国民教育。在总结历史经验时,通常采取儒家观念去教育臣民,这也为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论
周世宗曾想当三十年的皇帝,这三十年中,“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虽然因天不假年,最终连“开拓天下”的抱负都未达成,但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对历史发展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显德六年,周世宗率水陆大军亲征契丹国,以破竹之势收复了赢、莫、易三州十七县和莫州以北的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眼看就要收复幽云诸州,一统北方时,周世宗不幸身染恶疾,不久殁于汴京,享年三十九岁,虽然他在位尚不足六载,但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并没有付之流水,他的老部下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恰恰就是在他砥定的基础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霸业。
献花(0)
+1
(本文系覆雨轻尘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