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清凉岳麓山 千年大学府
2013-04-22 | 阅:  转:  |  分享 
  
清凉岳麓山,千年大学府

02月12日16:33发布主要目的地:岳麓山

浏览112

匆忙中定下了去长沙,成都完差之后,便飞长沙了。坐的是只有两排座位的小型客机,设施都非常小巧,最有意思的是下机出舱的楼梯,播音员反复提醒:每次只能下一位乘客,因为承重有限。落地出站之后,给同学打了电话,她居然刚起床,让我稍等片刻,以为这是善意的安慰,按照常识性的判断,国内一般的城市机场离市区至少也30分钟的路程(一路畅通的情况下),可真没想到同学15分钟之后就到了。看时间还早,同学见我也没累意,于是决定带我直奔岳麓书院。路上同学手里握着方向盘,嘴上也没闲着,她以自己土生土长的湘妹子的份儿,努力从车窗前的情景以及车窗后退去的片断中找出长沙和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唯一的过城水系中沙洲上取景的----鼎鼎有名的橘子洲;大学无界限,岳麓上下建有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但三所学校之间没有任何分隔的障碍,甚至,有些教学楼都是三所学校混用的。





这是位于长沙市中心的白沙古井,一直以来,会有很多居民每天到此打水,回去烧菜煮饭沏茶。旁边开了几家茶馆,生意非常不错,价格也因为井水比其他茶馆要贵,但这井水是免费取用的,不知道他们凭什么多收费用。









郁郁葱葱的岳麓书院。小桥流水、古木亭台,古人的学习条件真好!





















岳麓书院背景知识: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东麓青枫峡口。始于北宋,由潭州(今长沙)太守朱洞创建,形成讲学、藏书、供祀三位一体的基本规制。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颁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名闻天下。南宋出现鼎盛局面。乾道三年,朱熹自闽来访,交流学术,一时成为盛事。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至潭州,扩建书院,延请大儒,颁《白鹿洞书院教条》于岳麓书院,使规制一新,道传三湘。岳麓书院被比作先秦时的"洙泗"、"邹鲁",与嵩阳书院(河南)、白鹿洞书院(庐山)、应天书院(河南)一起,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张、朱主讲时期,培养了大批人才,如吴猎、赵方、彭龟年、游久言、游九功、陈琦等,被称为"岳麓巨子"。元代以后,学院屡毁屡建,时废时兴,历经沧桑,不辍优良学风,培养出大批栋梁之材,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陶澍、魏源、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李元度、唐才常、沈荩等,概出于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巽奏废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改为高等师范。1918年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迁此,1926年成立湖南大学。1953~1959年,湖南师范学院、中南土建学院相继使用书院房屋,1960~1961年,移交湖南大学使用。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近代修复。主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及主体建筑文庙、百泉轩,大门两侧为斋舍。另有崇道祠、四箴亭、濂溪祠、船山祠,分别祀张朱、二程、周敦颐和王船山。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