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堂教学改进量表
2013-04-24 | 阅:  转:  |  分享 
  
课堂教学改进量表

[日期:2011-03-01] 来源:作者: [字体:大中小] 芦台一中教学常规检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教师姓名:任教学科:任教班级:

序号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标准 分项权重 评价结果 A B C D 得分 1 教材处理 25 (1)教学目的明确、具体,切合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并且指导教学全过程。 6 (2)对教材重点难点确定准确,教学中重点突出,系统性强。 6 (3)知识讲授准确熟练、清楚,容易接受掌握。 7 (4)教学安排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系统性强。 6 2 教学基本功 20 (1)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有逻辑性,运用普通话。 6 (2)板书规范、简明、美观、实用,条理清楚。 5 (3)运用媒体教学,教具、仪器的操作使用熟练准确,效率高。 5 (4)教态自然大方,热情庄重,能机敏地处理偶发事件。 4 3 教学方法 30 (1)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学生有思考、实践、操作等主动发展的机会。 8 (2)精讲巧练,讲练结合好。 7 (3)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活跃,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注意反馈环节。 10 (4)教学结构紧凑,时间分配恰当,不拖堂。 5 4 教学效果 25 (1)按计划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7 (2)课堂口头答问、书写作业正确率高。 7 (3)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井然有序,学生兴趣浓厚,师生均有满足感。 10 (4)好中差生都各有所得,对本节知识、技能掌握运用良好。 6 评价人 说明:A、B、C、D各层次之间差为20%。

芦台一中教学常规检查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任课教师:任教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评估指标 评价内容 权重 评价结果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中 差 教学准备15% 课前准备 提前10-20分钟到场,器械准备充分,场地布局合理,整洁美观,现有条件利用率高。 5 教案编写 教案规范工整,目的任务明确,符合教学大纲、计划规定要求及学生实际,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方法手段适当,负荷预计准确,时间分配合理。 15 教学过程55% 教学组织 仪表端正,精神饱满,组织严密,安全有序,调动合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达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10 教学方法 讲解清楚,启发思维,示范准确,重点突出,方法灵活多样,时机掌握恰当,保护帮助得当,善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组织指挥能力、运动能力的培养。 10 练习密度 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动,联系密度测定值符合课的类型和教材特点,各单项练习密度合理、科学,课的总体练习密度一般控制在45%左右。 10 生理负荷 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实际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且符合学生情感、意志和心理过程的客观规律,课的最高心律不超过180次/分钟,全课平均心律为135次/分钟左右。 10 心理负荷 气氛活跃,张弛得当,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自觉性和兴趣充分调动,全课有节奏、有高潮、有竞争、有协作,加强学生情绪控制和心理调节。 10 掌握创新 教学内容搭配、练习方法和手段有新意,并能吸取本学科的先进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学科前沿科研成果加以传授,收到良好效果。 5 教学效果30% 掌握技术 学生能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要领,并基本掌握所学的技术、技能,其合格率、新授内容70%以上,复习内容在85%以上。 10 健身意识 学生能主动参与,自觉锻炼,互帮互学,能动性、主体性充分发挥,使教学方法趣味化,练习手段处方化,真正有利于健康方法的掌握,健身意识的增强,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10 思想教育 教师能挖掘思想教育的各种因素,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发展个性,塑造品行,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并取得良好效果。 10 简要评语 总分

说明:1、满分为100;2、子项权重优、良、中、差之间分差为20%。

芦台一中教学常规检查学生评价课堂教学量表教师姓名:任教学科:任教班级:



序号 评价内容(A级,10或9分) A B8或7分 C 评价内容(C级,6或5分) 1 老师教学一贯认真负责,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艺术高,我爱学,有兴趣。 责任心不够强,教学没什么改进,引不起我的学习兴趣,只有这节课好些。 2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指导下,我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学会了各节课知识。 各节课的知识全是老师讲给我听的。 3 老师讲课层次清楚,逻辑系统性强,一直牵动着我的思维。 层次不清,逻辑系统性不强,吸引不住我的注意力。 4 老师教知识的同时,教思路、方法,提高了我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就给我讲了些知识,是什么思路、方法我不大清楚。 5 老师言传身教,教知识中培养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情感意志。 老师只管教知识,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方面讲的很少。 6 老师讲课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实验和运用教具,使我们易懂好记。 学的知识怎么得来的,有什么用不清楚,只有这节课用了教具。 7 平常布置作业适量,老师全收全改。 经常布置大量作业,还很少批改。 8 老师课外经常给差生补课,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 老师只重视尖子,不管差生,没成立课外活动小组。 9 老师平时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有错误时,能进行善意的批评帮助,我们尊重他。 老师不关心学生,学生有错误是,他讽刺挖苦,甚至打骂,所以我们不尊重他。 10 本堂课所讲内容,老师事先没给班上任何人讲过。 这节课前老师已给一些学生讲过,布置课堂上怎么回答问题。 评价总分 总体印象 A、B或C

说明:1、介于A、C之间为B。2、计算单项得分之和,总体印象栏选一项打"∨"。

芦台一中教师说课、答辨评价量表教师姓名:任教学科:时间: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价结果 A B C D 得分 说课65 说教材 1.说内容:①说课题;②在教材中的位置、地位和作用。2.说目标: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德育目标。3.说重点:依据《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5 说教法 1.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2、结合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具体选用的教法及其理论依据。 12 说学法 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结合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说出具体的理论依据。 13 说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2、教什么、怎么教:(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生;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如何进行思想教育)。3、以上做法的依据。 20 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内容、格式。 5 答辨35 理论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并能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10 大纲 熟悉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及所任学段的教材。 10 教法 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0 表现 仪态端正,举止大方,语言表述准确、规范、精练、逻辑性强。 5 评价人 总分

说明:满分为100,评价结果A、B、C、D四个等级间的差距为20%。

芦台一中教学常规检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评价量表教师姓名:任教学科:任教班级:



序号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标准 子项权重 评价结果 分项得分 A B C D 1 教案策划 80 (1)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目标,知识重点、难点和突破方法明确。 10 (2)教学过程完整清晰,详略得当;按课时分写,每课时有标号。 10 (3)教学内容合乎大纲要求,例题、例句列举完整,代表性强,反映知识的主干内容,无科学性错误。 10 (4)有师生双边活动设计,突出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有突出好中差学生程度的问题设计;有课堂练习设计及小结内容。 15 (5)有板书设计框架和教学媒体使用内容、要求和方式。 10 (6)超时备课。 5 (7)重要课程有教学后记或总结。 5 (8)学生课后作业布置内容明确,针对性强, 8 (9)教案书写完整、清楚、美观、没有错别字(词)。 7 2 听课笔记 20 (1)半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 8 (2)有完整、详细的听课记录。 7 (3)有评课笔记,评语言简意赅,能肯定成绩,说明特点,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或改进措施。 5 得分总计



说明:1、满分100;2、子项权重A、B、C、D四级有20%的差距。

芦台一中教学常规检查作业处理情况评价量表任课教师:任教学科:任教班级:



序号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标准 子项权重 评价结果 得分 A B C D 1 作业布置 30 (1)依据大纲,根据学段、课本要求,针对学生构成层次,精选题目,难度适中,体现巩固性和创造性。 10 (2)题量适度,无惩罚性作业。 10 (3)选题精良,设计精巧,形式多样,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启发性强。 10 2 作业要求 30 (1)作业本、纸洁净整齐,本型划一:作业本名称、姓名、学号的书写位置统一,字迹美观。 10 (2)作业书写规范认真,符合各科确定的格式,无乱图乱抹现象。 10 (3)作业独立完成,答案正确率、优秀率高,整体效果好。 10 3 作业批改 40 (1)教师批改作业认真仔细,评判准确,使用同学科统一符号。 10 (2)作业齐全,无缺漏、漏批现象。 10 (3)按时收发,及时反馈、及时订正、及时补判。 10 (4)批语恰当,书写规范,批改日期明确。 10 得分总计

说明:1、满分为100;2、子项权重A、B、C、D之间分差为20%。







观察项目 兴趣习惯 主体作用 学习效果 目标内容 教学设计 主导作用 基本素质 合计 得分

2009年郑州市课堂教学观察量表



观察

对象 观察

项目 观察标准 观察

对象 观察

项目 观察标准 学







︵50分

︶ 兴趣

习惯

(10分) 兴趣态度:兴趣浓厚,态度认真,准备充分(课前预习、学具准备等)。 教







︵50分

︶ 目标

内容

(10分) 目标设定: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符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便于操作和测量。 习惯养成:习惯良好(会倾听/会阅读/会笔记/会操作/会思考/会提问/会表达……) 内容安排:教学容量适中,教材整合科学,材料补充恰当,延伸拓展适度。 主体

作用

(25分) 参与广度: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

设计

(10分) 结构和任务:课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任务适度,举例贴切,符合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参与深度:积极思考,专注投入,自主完成主要学习任务;体验由浅入深,操作由易到难,理解由表及里。 手段和技术:手段技术为内容服务,直观灵活,使用恰当,有针对性。 思维广度: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能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通过合适的探究途径有效地解决问题。 主导

作用

(20分) 情境创设:既能调动学习兴趣,更能启发思考,激活思维。 过程组织:既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思维障碍的发现和引导。 思维深度:敢于批判,善于质疑;思维深刻,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观点鲜明,表达明确。 思维点拨:既重视思路方法的点拨,又注重学习策略方法指导和引领。 反思改进:能反思学习的效果和问题,注意总结、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 监控评价:既有纸笔测试和反馈矫正,又有适时贴切的鼓励性的师评、自评和互评。 学习

效果

(15分) 目标达成:能清晰地表现出对目标中“应知、应会”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基本

素质

(10分) 教态和操作:举止得体,语言精准,板书规整合理,示范操作熟练规范。 过程表现:学习过程中任务明确,思路清晰;认真实践,主动交流,善于合作,勇于表达。 知识和机智:学科知识准确,重点鲜明突出,难点突破巧妙,总结精要到位;机智有效地处理生成性问题。 进步表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科能力都有所进步(听/说/读/写/算/跑/跳/唱/操作/论证/……)



观察项目 兴趣习惯 主体作用 学习效果 目标内容 教学设计 主导作用 基本素质 合计 得分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察表

表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A B C D 1.教学目标定位清晰准确 A B C D 2.围绕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内容 A B C D 3.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内容 A B C D 4.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有联系 A B C D 5.教学内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 A B C D 6.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认识 A B C D 7.教学内容信息量大 A B C D 8.教学内容能对学生人格塑造、价值观等产生影响 A B C D 9.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细则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1.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定位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 4.教学内容及活动符合中国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5.有效地拓展和开发教学资源 6.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表二教学行为

1 A B C D 有明确的教学活动的指向性 2 A B C D 教学内容无科学性错误 3 A B C D 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并能考虑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输入内容是可理解的 4 A B C D 教学活动易操作 5 A B C D 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6 A B C D 学生语言操练活动有足够的语言支持 7 A B C D 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高 8 A B C D 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9 A B C D 课堂提问具有层次性 10 A B C D 课堂中有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11 A B C D 有融学习活动、愿望、兴趣和需求为一体的体验学习过程 12 A B C D 有语言结构与语言意义结合的活动 13 A B C D 教学活动具有多样性和指导性 14 A B C D 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合理自然 15 A B C D 创设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语用机会 16 A B C D 使用有意义的表扬、鼓励,令学生保持学习的良好情绪和学习积极性 17 A B C D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细则二教学行为

一、有明确的教学活动的指向性 1.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2.每个教学活动是多维度 3.教学活动过程清晰有效 4.教学活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技能 5.教学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二、教学过程无科学性错误 1.口语表达准确规范 2.书写工整,拼写正确 3.语言知识讲解与课标要求一致 三、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并能考虑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输入内容是可理解的 1.教师使用的课堂语言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 2.教学内容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背景 3.教学内容及活动符合中国青年的心里特征和文化传统 四、教学活动易操作 1.教学活动指令清晰 2.教学活动能考虑班级人数及环境 3.教学活动有趣味性 4.有引起学生学习意向的教学行为 五、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符合学习规律 1.活动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记忆能力 2.不同课型应根据其目标采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感知到理解 六、学生语言操练活动有足够的语言支持 1.有足够的语言铺垫导入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2.提供学生一定的语言素材(相关词汇、句型以及问题) 七、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高 1.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多样 2.教师教学生动而富有激情,感染力强 3.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和需求 八、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1.有思考的操练性提问 2.有挑战潜能意识及挑战学生独立思维的教学活动 3.能使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促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九、课堂提问具有层次性 1.有单句提问、连续提问以及追问 2.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讨论及提出问题的意识:从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运用性提问---推理分析提问---评价性提问 3.问题表述简洁,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 十、课堂中有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1.课堂中师生互动要保证一定的量并具有形式的多样化(如两人、小组活动等) 2.课堂中师生互动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如,活动的内容以及成功率) 3.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要考虑思维互动、语言互动、情感互动以及信息的互动 4.有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失败的补救措施 十一、有融学习活动、愿望、兴趣和需求为一体的体验学习过程 1.提供由语言尝试到语言运用的机会 2.提供多种形式的语言交流 3.突出真实交际与跨文化交际 十二、有语言结构与语言意义结合的活动 1.处理好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关系 2.语言知识教学的多样化 3.语言知识教学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十三、教学活动具有多样性和指导性 1.有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多样性活动 2.教学活动要处理好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关系 3.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4.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十四、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合理自然 1.教学活动能从具体到抽象,由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步步推进 2.教学活动系列化并具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十五、创设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语用机会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2.合作不流于形式 十六、使用有意义的表扬、鼓励,令学生保持学习的良好情绪和学习积极性 1.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行为 2.培养学生的内部归因 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表扬,引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自己与别人 4.表扬要自然真实,灵活多样 5.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有一个清楚的、直接和适时的反馈 十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1.学生熟练地掌握概念、原理或技能,并把它们有效地运用到新的环境中 2.通过学习生成一种熟练而系统的语言综合能力 3.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





表三教师素质

A B C D 语言素质 语音语调 A B C D 课堂语言 A B C D 教态 A B C D 板书 细则三教师素质

一、语言素质 1.语音语调 (1)语音发音清晰 (2)掌握语音语调的变化、重音、停顿、连续、失爆规范 2.课堂语言 (1)无科学性错误 (2)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正向互动 (3)语言表达流利、简明、准确、形象、条理、幽默、有韵律 (4)语言与表情、手势、动作等和谐配合 (5)能开发智力,感染情绪,影响个性发展 二、教态 1.服装整洁,仪态大方,态度和蔼,温文尔雅,精神饱满 2.动作从容,洒脱自如 3.不时地向学生传达信息,感染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修养 4.有一定的表演力 三、板书 1.字体工整 2.板面设计与安排合理 3.板面设计有艺术性 4.板面给学生学习起促进作用 表四课堂氛围

A B C D 1.课堂氛围的宽松程度 A B C D 2.课堂氛围的融洽程度





细则四课堂氛围

一、课堂氛围的宽松程度 1.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 2.学生的讨论、对问题的回答、质疑问难等得到鼓励 3.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二、课堂的气氛的融洽程度 1.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2.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3.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 4.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表五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参与

A B C D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A B C D 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细则五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参与

一、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1.对问题情景给以关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2.能按要求正确操作 3.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二、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1.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较多 2.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 3.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充分 4.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

表六课件的设计与演示

评价 观察内容 A B C D A B C D 1.课件的内容选择和表现策略与教学目标一致 A B C D 2.课件素材及演示手段优化教学结构 A B C D 3.课件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新语言知识的顺应及更新和重建学生对语言的认知结构 A B C D 4.课件演示信息量适度 A B C D 5.课件运行快捷,操作简单,灵活、可靠。兼容性强 A B C D 6.课件画面布局重点突出 A B C D 7.课件画面色彩柔和,搭配合理。声音和动作搭配流畅和谐 A B C D 8.能把握好课件使用的时机 A B C D 9.趣味性强,减少学生学习心理压力

表七教师对学生错误后的反应

教师对学生错误后的反应 典型行为记录 频次 教师的处理 1.鼓励 2.引导 3.换其他学生回答 4.教师自己指正(合理) 5.进行解释和说明 6.由学生评价 7.由同伴补充完善 8.最终明确正确解答 9.忽视或视而不见

献花(0)
+1
(本文系sino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