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科技人夏日健檢
2013-05-02 | 阅:  转:  |  分享 
  
科技人夏日健檢2003年底,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中風猝逝的消息震撼全台,引人無限欷噓。今年3月間,國內各大媒體繪聲繪影驚爆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罹癌內幕,造成廣達股價下跌。雖然事後證實這是烏龍一場,但已讓人對日夜操勞的科技人健康萌生警惕。日夜趕出貨,努力創造台灣奇蹟的科技大廠員工們,是否因為過忙、過勞而犧牲了健康?深諳專案管理的科技人,懂得訂出貨時程、查核點、里程碑(milestone),但也別忘了,健康其實也是專案管理的隱形要項,是需要一併追蹤管理的子項。四大隱形殺手,就在一年365天的每日24小時中,不知不覺地吞噬著科技人的健康能量。請循著文末附圖,以及四大健康檢查表,一起來檢查你的健康狀況!《數位時代雙週》撰文=龐文真對許多科技人來說,一年一度的身體健康檢查早已稀鬆平常,這是許多科技公司的基本福利之一。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張榮哲說:「大部分的科技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概只有一天最關心身體健康,其他三百六十四天,仍舊忙忙碌碌過日子。」張榮哲分析,科技人的毛病大概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慢性病,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文明病,坐辦公桌、缺乏運動、吃太多和吃太好,造成體重過重,因而引發代謝方面的疾病;另一大類,就是精神方面的疾病,輕度的精神困擾,如失眠、焦慮、慮病症(擔心自己生病,而做一大堆檢查)等,都屬於這類。代謝異常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高尿酸等都是科技人健檢報告最常出現的代謝異常。高血壓和高血脂容易引發心血管病,像心肌梗塞、心絞痛、中風、動脈瘤等都屬於這類。脂肪肝、肝功能異常等,不去注意,時間一久就會惡化為慢性肝病、肝硬化等。高尿酸則是導致痛風或腎結石的主要原因。此外,科技人最常來求診的問題,還包括了腰痠背痛、肩頸痠痛、手指痠麻(腕隧道症候群,常見於使用滑鼠的工作者)等,這些大都由於長期工作時姿勢不良所造成。「有這些疼痛時就要提醒自己,上班時多走動,保持良好的姿勢,」張榮哲同時還特別提醒:「目前的工作環境多有空調,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眼睛不知不覺就減少眨動,乾眼症也成為科技人經常犯的毛病了。」張榮哲表示,來找他看病的人,失眠的困擾也不在少數。加班太多、工時過長、缺乏規律的睡眠習慣、睡不夠或輪班工作等,都是造成科技人易失眠的原因。壓力對科技人的影響,張榮哲認為「焦慮大於憂鬱」,焦慮和失眠互為影響,互為因果。工作壓力造成精神困擾許多科技人即使下班回家了,腦袋裡還在想著工作,甚至把工作焦慮帶上床,所以經常睡不著,最後非得靠著安眠藥才能入睡。失眠成為習慣,要睡覺的時候,又開始焦慮自己睡不著,惡性循環之下,用藥量愈來愈大。張榮哲說,有些安眠藥易產生耐藥性,雖然目前的安眠藥對人體的副作用沒有以前那麼大,但是用藥過多,畢竟對身體是一種負擔。慮病症是屬於身心症的一種,過分擔心自己是否罹患疾病,身體有一點點不適,就要求做一大堆檢查。然而即使檢查結果一切正常,這些病人還是不放心,「生活就在反覆的看診和檢查中度過,這類人特別喜歡doctorshopping,到不同醫院或不同科,找醫生做檢查,」張榮哲說。身為新竹多家科技大廠健檢醫師的張榮哲說:「一年一度的身體健康檢查報告,就是身體的成績單,如果平常不用功,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成績單結果怎麼可能會好?紅字(表示超過健康標準值)當然滿篇,」他憂心指出,許多科技人還臨時抱佛腳,在健檢前一個星期開始加強運動,吃清淡的食物,企圖營造出指數較好的報告,「這樣的報告,是沒有意義的,無法反映真實的身體狀況。不改善生活習慣,成績永遠只有每況愈下,不可能變好。」事實上,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或輕微的精神、腸胃、新陳代謝等慢性病、文明病,日本人也稱為「生活習慣病」,表明這些疾病的根本來源是個人不良的生活習慣所導致。不良生活習慣是疾病的根本忙碌工作的確造成精神壓力或睡眠不足,但更多危險因子的產生,其實來自不均衡飲食、菸酒或缺乏運動等。現代人唯有落實自我的健康管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走出隱形殺手文明病的陰霾。「每日五蔬果,每星期至少三次運動,每次至少三十分鐘以上,」受邀到科技公司演講的張榮哲不免苦口婆心說著這些老生常談。他更勸誡吸菸者:「戒菸是對自己身體健康最大的幫助。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吸菸引起的,台灣三十五歲以上人口中,每五個死亡者就有一個的死因和吸菸有關。」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的資料顯示,促成個人健康因素,生活方式占四七%,環境占一七%,遺傳占二五%,醫療占一一%。「醫療不是沒有幫助,但是改善個人生活型態,也就是自力救濟,比什麼都有效,」張榮哲強調:「『現在』就開始,千萬不要拖延。」企業應營造健康職場環境雖說改善個人生活型態是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每天身在職場動輒十二小時的研發人員、四班二輪的工程師和作業員、隨叫隨到的設備工程師等,他們不工作時,睡覺、打電動、上網、大啖美食都來不及,怎還有閒工夫真正惕勵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呢?新竹東元綜合醫院巡檢中心主任暨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李長興表示,健康檢查是員工福利之一,但是健檢之後,發現異常,公司應敦促員工進一步檢查;或分析員工健檢結果而規劃健康促進、心理衛教等相關活動;或針對員工健康問題適當分配工作。台灣業界不重視職場健康管理李長興同時也是新竹科學園區員工診所職業醫學門診的醫師,他表示,「早餐吃到飽」是許多園區公司的福利,但是吃太多、吃太好,間接危害了員工身體健康。工研院行政服務處蔡英雄處長表示,為了維護員工的健康,他特別提醒餐飲廠商要少油、少鹽、少味精。「一經提醒,一天就節省了八大桶沙拉油,在不犧牲美味的前提下,目前我們往一天節省十二桶沙拉油的目標邁進。」除了少油外,工研院也特別提供五穀飯、有機餐等飲食,讓員工吃得更健康。李長興表示,一般職場健檢結果較難發現的問題其實不少,像肌肉骨骼的問題就是科技大廠員工常遭遇的問題。改善工作環境、加強人因工程設計的工廠環境,都是解決方案,「員工經常下背痛,職業醫學醫師現場訪視之後,發現原來是椅子太高、桌子太低,經過修正,馬上解決員工的痛苦。」李長興說,目前全台大約僅有兩百多名職業醫學醫師,但是很少人真正全職從事職業醫學,非常可惜。職業醫師現場訪視,可以幫忙發現並解決職場健康問題,但醫師現場訪視牽涉到企業對醫生的信任,工業安全在台灣各廠極為強調,但是職場衛生健康卻還沒有到達普遍的認知。雖然勞基法規定三百人以上的工廠需設有一名工廠護士(三千人需設有工廠醫師),以目前台灣企業的現況看來,部分工廠護士除了打預防針、發痠痛貼布外,還兼人事管理或電話總機,「大多數工廠護士離真正做到發現員工健康問題、促進員工身心健康的目的,還有一大段距離。」除了身體健康之外,職場心理衛生也常被忽視。李長興表示,大部分的美商就做得很好,以杜邦為例,設有諮詢單位、訪談人員和電話專線。「這裡有個很敏感話題,協助員工身心健康的人員絕對不能和人事混為一談,不能因為員工有什麼病,就藉口辭退員工,」李長興嚴肅地提出。李長興認為,健康權與工作權、職場健康管理將是未來台灣企業愈來愈應該重視的議題。





献花(0)
+1
(本文系prs456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