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蜂毒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2013-05-10 | 阅:  转:  |  分享 
  
蜂毒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谢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疾病。随着伙食结构改变,痛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痛风病成了富贵病,这是人摄入啤酒、海鲜及动物内脏中嘌呤含量很高的食物所致。血液中的尿酸生成过多,浓度过高,形成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中,时间长了就成了痛风结石,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痛风性关节炎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重男轻女”,男女比例基本上为20:1。多生在40~50岁的中年男子身上,不过现在也有年轻化趋势了,最年轻的病人在25岁也多见。另外痛风性关节炎误诊率极高,急性期往往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慢性期往往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畸形难以鉴别,有的痛风结石破溃,久治不愈,往往误诊为麻风、病溃疡病和恶性皮肤病。

1蜂毒为什么能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理论中以毒攻毒传统学说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即: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中医认为蜂诊疗法可使病人气血通畅,经络疏通,病邪外泄,对痹症、痛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蜂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酶、活性肽、生物胺等活性物质,具有很强药理治疗作用。

1.1蜂毒镇痛作用

蜂毒肽对烟碱型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抗炎、镇痛作用为强的松的25倍。蜂毒肽还抑制白细胞的移行,从而也就抑制了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的炎症反应。蜂毒中的透明质酸酶生物活性,参与蜂毒对组织的局部作用,使蜂毒成分在局部渗透和廓张,达到协同镇痛作用。

1.2蜂毒改善微循环

实验结果表明,活蜂螫刺可使血流量增加,尤其是针刺侧局部影响较大。同时观察到蜂针能使肢体供血增加,血管充盈加快,血流阻力减少。蜂毒改善微循环作用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机理之一。

1.3蜂毒抗凝和降黏作用

蜂毒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同时蜂毒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产生或凝血致活酶失去活性,血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从而破坏了正常凝血过程的进行。血液黏度降低,有利于微循环改善,增加尿酸排泄,减少尿酸在关节局部沉积,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

蜂毒还有较强的调节免疫作用,提高各类免疫球蛋白,还激活免疫控制系统。蜂毒能够影响痛风全部病理学变化,从而达到临床治愈。

2蜂毒治疗方法

2.1蜂针疗法

根据病情选择穴位,一般急性期多阿是穴与穴位相结合,用蜂量逐渐增加,15次为1疗程,绝大多数病人经15次治疗疼痛可以缓解。

2.2蜂毒注射法

蜂针疗法毕竟是一种古老的方法,蜂螫受到季节限制,或有的病人难以接受,改用蜂毒穴位或肌肉注射法同样收到很好治疗作用。蜂毒注射液用量每次1~4mL不等(每毫升含0.25mg蜂毒)。笔者应用在临床上,第1次穴位注射0.5mL,如病人无反应,30min后再注射1.5mL,以后每日2~4mL,穴位或肌注交替治疗,20次为1个疗程。

2.3配合服用蜂产品

蜂毒治疗期同时服用蜂胶制品,以提高蜂毒治疗效果。

2.4碱化尿液

常规痛风性关节炎治疗,只能缓解,消除炎症和减轻疼痛,但不易根治。为巩固治疗,必须告诉患者多次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最好不要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海鲜等,禁饮酒。定期化验小便,使尿液的pH>7.0,这样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溶解和排出。



献花(0)
+1
(本文系汪再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