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力与运动关系
2013-05-11 | 阅:  转:  |  分享 
  
北丁集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主备人 梁建 教者 课型 新课 课时 1 周次 11 星期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知道什么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重难点 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知道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 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情况 教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演示实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球一只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演示压扁一个气球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然后提问:力还有其它作用效果吗,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新授课

演示实验:

1、在桌面上推动物体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立即停止.

2、在桌面上再推动物体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产生运动或继续保持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动或就要停下来.”即:物体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人们从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一直到伽利略诞生的16世纪,二千年来人们一直抱着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运动和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多媒体展示:

1、升空的火箭视频;2、进站的列车视频;3、部分足球比赛视频。

引导学生活动:

1、让一重物自由下落;2、一人踢足球;3、两人对练足球。

组织讨论:

同学们,上述各运动物体受得是平衡力吗?

和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把一块磁体固定在小车上,利用另一块磁体从而达到:

1.由静到动;2.由快到慢;3.由慢到快;4.改变了运动方向

引导学生自学:

教材P69第二部分,联系现实世界中力和运动关系事例,对力和运动关系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本节所学知识,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补充评价。

例:如下图纤夫拉船沿江行走。若纤绳的拉力为F,船受到的阻力为f。



①当F>f时,船作什么运动?

②当船作减速运动时,则Ff。

③当F=f时,船作什么运动?

④船在竖直方向受力和力作用,这两力的关系是:。

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老师巡视并批改。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

A.速度大小的改变

B.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的改变

C.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

D.上述三种说法都正确

2.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A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3.如图,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m1、m2的两个小球,且m1>m2,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它阻力,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B.不一定相碰

C.一定不相碰D.难以确定是否相碰 教学反思 偶发处理 牛顿第一定律

加速

减速





















2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学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