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使者
——追记龙江镇太平山小学张春玲老师
2013年的冬天咋这么长啊,大雪一场接着一场,季节上的春天已经来了,可没有丝毫的暖意。冰封的雪地没因春天而溶化,漫天的雪花阻隔了春的气息。北方的冷让我们身体瑟瑟发抖,可一位老师却用她如花的生命,为我们带来了春天的美丽。
3月25日,室外依然是寒风刺骨,可龙江镇太平山小学的教室里却暖意融融,上午第四节课是四年级孩子最喜爱的英语课,伴着清脆的铃声,张老师开始了和孩子们的快乐之旅。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地聆听、积极踊跃地回答……张老师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把一个个枯燥的单词、难学的句型变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大餐,正当孩子们聚精会神的听讲时,张老师的声音却突然停止了,紧接着栽倒在讲台上,“老师!”、“老师,你怎么了?”……。孩子们迅速地围在老师身边,呼唤着他们亲爱的“妈妈”!一时间教室里乱成一团,孩子们的叫声、哭声响成一片……,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听到孩子们的哭叫声,一个箭步冲到了张老师面前,张老师己不省人事,救护车飞奔而来,“张老师,你一定要挺住啊!”,“张老师,我们还等你吃午饭呢……”。
那么短的路今天怎么这样长,一遍一遍的呼唤,没有一丝的回声,快点,快点吧,快到医院吧!医生就是你的救命星。到了,到了,终于到了。不用挂号,做CT,进手术室。
接电话,打电话,家人来了,亲人来了,没有任何话语,都在焦急地等待。所有来与没来的人都在无言的祈祷。
手术终于结束了,轻轻的抬入病房,人们悬着的心落了下来,盼望着张老师快点醒过来,可是,所有人的祈祷都没有留住张老师,由于脑部出血量过大,当晚8时许,张春玲老师永远地离开了,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世界,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工作,离开了爱着她的亲人,离开了爱着她的学生……
噩耗传来,肝肠寸断。
熟悉的身影渐行渐远,可感动的记忆却浮现眼前。
1963年8月30日,张春玲老师出生在龙江这片可爱的热土,小学、初中在班级都是学习标兵,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等师范学校。实现了儿时想当一名老师的梦想,毕业后,将满腔热情都赋予了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职业。从1988年拿起教鞭的那一刻算起,张老师已经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二十五个春秋,二十五个春华秋实,二十五个桃李纷芳。无情的岁月让青丝斑白,内心对教育的热情却伴岁月高涨。
张老师的工作真的很累,不仅累身更加累心。一天八小时,面对的都是没有长大的孩子,眼珠不敢离开半步,视孩子们的安全比生命还要重要,每一刻还要应对孩子的告状、询问、质疑…,还要看护小龄生的整理衣服、上厕所、削铅笔,等等。
带着极度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接孩子放学,为家人做饭,收拾完家务后,当别人其乐融融地看着电视时,她如所有的小学老师一样,静下心来,还要备课,用心智苦思冥想,如何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对英语感兴趣,用什么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每一个单词,怎么让学生轻松学会,每一个句型,怎么能让学生都记住。用简陋的工具,做出精美的教具,付出一个晚上,有时仅是为一个单词或一个句型准备的。这样的夜晚己成了张老师生活的全部。此份付出,岂是“爱心”两个字能概括。
家人们清晰地记得张老师常常拖着被疾病折磨的身体去上班,她的血压不稳定,血压高的时候就会头晕,浑身无力。亲人让她休息,她总是说吃点降压药就没事了,学校没有多余的老师,不去上班没有人代课,不能因为自己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在单位,头脑经常迷糊,同事们也经常劝她休息几天,她对同事们说:“英语这门学科靠的是功夫,每一天都得坚持积累,我不来了,那么多的学生在等我,我不忍心”。就这样她从来没有因为身体的轻微不适而请过假。春风化雨,几年来,孩子们多次用全镇联考第一名的好成绩回报他们的恩师。
同事们都清晰地记得张老师那爽朗的笑声,热情的话语,还有那忙碌的身影。张老师性格开朗,心地善良,是大家的知心姐姐,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总会热心地帮忙。虽然她已经50岁了,但工作热情却依然不减,每次备课她都是最认真的一个。一位同事回忆起上学期学校实施课改,张老师积极主动要求尝试、探索。有的老师劝她说:“算了,也不年轻了,别参与了,多累啊!”她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嘛,不学就落后了。”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感动和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同事们佩服她,跟她学,太平山小学的课改有声有色的开展着。
孩子们更不会忘记她像妈妈一样地爱着他们,有时候看到学生的手指划破了,她会温柔地给孩子贴上创可贴;有时候看到孩子的衣服扣子掉了,她会拿起针线帮孩子缝补;有时候看到孩子感冒了,她会细心地照顾……。她爱孩子,孩子们也爱她,青春被岁月悄无声息的带走,而她却越发的美丽。
二十五个春秋,张老师在工作岗位上入了党,用真切的付出,向世人解读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在岗位上她成为了一名母亲,可她的孩子却不是一个。她用一位母亲最宽容的胸怀,呵护着每一个学生;在岗位上她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厚厚的奖励证书,是上级领导和同志们对她工作的肯定,家长们亲切的问候,是社会对她工作最大的认同。孩子们最优秀的成绩,是学生们对她付出最直接的回报。
孩子们的心中,张老师依然活着,她亲切的话语还在耳边萦绕:“学习英语一定要努力,要打好基础,不然将来上初中跟不上。”学习落下的学生,每天的中午,还在等着张老师来为他们补课。掉了纽扣的孩子还在痴痴地等着张妈妈的到来,
张老师这次真的走了,走在这个寒冷的春天,却把春天的温暖带到了龙江大地。她是春天的使者,在孩子的心空洒下温暖的阳光,她是春天的使者,无数次站在四季轮回的起点,只为守候那些幼小的心灵,让他们能茁壮地去迎接热烈的夏。
雪终于停了,太阳从云缝中出来了。阳光照耀,温暖四溢,我的身体不再寒冷,我的心中有一股热直往上涌。
张老师二十五年的从教生涯,所做的事,都是所有老师每天仍在重复的事,她是龙江大地上千百个老师的杰出代表。她用守望和坚守让这份平凡的工作熠熠生辉。张老师生前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小事,她与别人的不同,在于她把自己毕生的信念和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到这小事中,于是,小事变做了大事,小人变成了大人。
她用自己的行动为老师这一职业作了最新的诠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被教育界追捧了一千多年。而今,她以有作为的举动,告诉天下人,师者,更是教会孩子们爱和希望,有爱,一切皆有可能。有希望,学生既便不成才,也可成人,这正是和谐社会对人才观的要求。
爱和希望正是春天的象征,二十五年,她如春风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她如春光,将爱的温暖普照。老去了青春,却换来了孩子的优秀,苦守的清贫,却把爱和希望在人世间传递。
五十岁的生命,真的走了,来不及说一声告别的话语,来不及对孩子说一句叮咛。如花的生命凋谢了,也许天使的出差真的到了归程。
花谢了,芳草留给了世间,天使去了,带来了春天,带走了冬天的冷。
2013年4月日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