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李商隐《锦瑟》浅说
2013-05-21 | 阅:  转:  |  分享 
  
李商隐《锦瑟》浅说

你应知道的李商隐。

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令狐楚死后,李商隐不得不另寻出路,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táo)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律以及绝句、古体诗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李商隐的文章也是文囿异卉,他的工本章奏典丽工整,才情富赡,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关于“锦瑟”。

题目中的“锦瑟”是一种乐器。对《锦瑟》一诗的旨意,自宋以来,歧见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有人认为是描写瑟之华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认为是伤唐室残破,有人认为是作者懊悔少年风流,有人认为是自伤身世遭际,有人则认为是对自身诗歌写作的回顾与总结。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找到解诗的钥匙。

《锦瑟》诗意朦胧,但在作者那里一定有清晰的旨归。要读懂这首诗,我们就要仔细体味诗歌语言的内涵。

这首诗以“锦瑟”起兴,直入“华年”,接以“晓梦”与“春心”,这几个意象应是一脉相承的,都与作者的早年时光有关。而“明珠”与“美玉”,应是作者对“华年”“晓梦”“春心”的含泪反观之下的虚幻景象。最后作者更是把过去、现在与将来三个不能同时出现的时间段融会在一起,收束全诗。

仅就语言而论,我们无从知道作者的心声,但这也使所有对此诗的解读都有了其合理性,这无疑增加了此诗内涵的丰富性,也许李商隐是钟情于一点,也许他本就将这些融合了起来。这也许就是玉溪生诗歌有无穷魅力的一个原因吧。

把握诗歌的意趣。

诗的首联先看“无端”,可理解为“无缘无故的”。瑟本五十弦,诗人却对此颇有怨恨之意,非是恨瑟,实是那“一弦一柱”都能触动作者“华年”之思,弦、柱愈多,恨思愈重。这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写法,无理却有情,愈无理仿佛愈有情。然后我们要看比兴的写法。这一联亦比亦兴,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兴的手法);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了。

颔联和颈联最大的特点是用典。诗意依附于典故,又让典故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与意,此诗用典达到了最高境界。理解这首诗,我们不能拘泥于典故原意。

颔联中我们要理解“晓梦”和“春心”,这都是承接“华年”而来,写自己早年的思想、感情、经历或是理想愿望。此外,我们还要关注“迷”与“托”两个动词的意义和作用。“晓梦”是那样的令人“痴迷”,以致使自己像庄子一样几乎不知谁是“蝴蝶”谁是“庄周”,这既写出了“晓梦”之美,也写出了自己对“晓梦”的忘情迷恋与孜孜追求。美好而不可得,且不是因为自己无能,而是出于被迫无奈,弃之不忍,求之难得,作者才不得不将那“春心”像望帝一样“寄托”于杜鹃的啼血哀鸣。明知难得却仍难忘,杜鹃啼去了春,也让梦离自己远去了,一个“托”字就写出了作者对“春心”的念之切,失落伤感之后的恨之深。

颈联以“珠”“玉”喻人,转写伤心人的处境与感慨。珠明依旧,沧海依旧,人能做的却只是在月明之夜顾影自怜、自伤、自叹与独自悲泣!玉美依旧,红日依旧,人感受到的却是质美而空余宝气,才高而只能埋没的悲伤与怅恨!此联想象奇丽,内涵丰富,境界虽殊,怅恨则一,一唱三叹,感人至深。

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无奈的苦痛心情。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情感。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五里云雾了。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献花(0)
+1
(本文系福秀成霞斋首藏)